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校園分期熱背後的冷思考:政策風險大 業務規模受限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隨著各路資本加入,校園分期業務近年來發展較快,數位産品成為企業切入校園分期的主要入口。然而,業內人士稱,校園分期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美,除了政策風險,發展空間似乎也太大。

  企鵝智酷數據顯示,除了數位産品,遊玩、衣物、餐飲等同樣是大學生網路分期貸款的主要消費內容。

  面對誘人的市場規模,眾多平臺紛紛推出針對學生群體的消費金融産品。但考慮到學生群體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沒有固定收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等因素,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金融服務不僅是市場問題,更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社會問題。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青年會秘書長高震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校園分期業務本身具備很大的風險。10年前,銀行在推行校園信用卡時,就因多數學生超前消費、無法還貸而被叫停,只是因為學生有著強大的消費剛需,才會催生校園分期的再次爆發,但這個業務存在安全和政策風險。

  高震東表示,一方面,多數學生對校園分期的業務和計算方法不了解,不清楚校園分期的付款方式和可能帶來的風險,而且信用意識淡薄,花錢買東西的時候存在衝動性,這些間接地增加了校園分期的還款風險;另一方面,校園分期的消費主體是大學生,大學生自身並不具有還款能力,企業在對這一群體放貸時,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由於(該業務)存在誘導消費,所以政策層面給與的支援不會太大。”高震東分析,此前監管層叫停校園信用卡時,政策就對校園金融的市場予以否定,雖然現在沒有給出明確的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但從叫停銀行的行為來看,監管層面的態度會是比較堅決的。

  除了校園分期自身的風險外,還有一些校園分期平臺接入P2P,打通借款和理財的通道,把投資人理財和大學生借貸對應起來。

  記者了解到,不論是分期樂還是趣分期,目前的資金來源均為P2P。分期樂主要與積木盒子等平臺合作,將借款人的債權打包放在P2P平臺上,作為理財産品出售給投資人。據悉,分期樂也在籌備自己的平臺,打通借款和投資兩端。

  然而,這種模式並不被看好。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投資人對大學生群體並不青睞。據一位P2P平臺人士透露,P2P平臺對大學生信貸項目十分謹慎,不會輕易放貸。

  此外,校園分期的業務模式也受到市場制約。數據顯示,全國在校大學生約3000萬人。但是,要想在這一細分市場實現盈利十分困難。尤其是學生用戶缺乏延續性,每年都有大量的老用戶因為而畢業流失,重新獲取新用戶,又需要平臺投入大量的成本。

  為了搶佔市場,強大的地推團隊是校園分期平臺的必備。據了解,分期樂擁有2萬名地推人員,其中2000人左右為全職員工,其餘為兼職的代理。這無疑會增加平臺的運營成本。

  與此同時,從現在做校園消費分期的平臺來看,大多數平臺是直接接入電商,幫助學生完成分期貸款的訴求,並沒有技術含量和創新力。

  “這種模式是極容易模倣的,大家都可以做,就看願不願意去做。”高震東認為,京東和天貓這種大平臺切入校園分期問題不大,但單純針對校園的分期平臺就很難長期存活下來,且容易出現平臺扎堆、同質化等問題。同時,受徵信系統和市場的制約,業務規模也難以發展壯大。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針對大學生的校園信貸模式難以持久。未來,開發新市場將成為純校園分期平臺的主要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