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P2P新時代怎樣讀懂新風向?

  • 發佈時間:2015-11-27 01:30: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網貸平臺的最新數據顯示,P2P網路借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031家,僅今年就新增663家。按照P2P網貸行業平臺總量3448家來測算,投資者的觸雷概率高達30.4%,幾乎每三家平台中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平臺。

  真是一個令人咋舌的消息。

  P2P進入人們的視野也有幾年了。從最初的陌生到現在,經歷了很大的變化。近日,網貸之家發佈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5年10月月報》,數據引起業界極高關注:P2P行業歷史累積成交量一舉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0983億元,宣告P2P網貸正式迎來萬億時代。截至10月27日,P2P網貸行業共發生79起投資事件,融資總額約8.00億美元,29起P2P網貸行業並購事件,並購總額達2.19億美元。整個資本市場上,P2P網貸行業也可以説是欣欣向榮。

  眾多數據之間,我們能撥開迷霧看到什麼真相?P2P行業又有哪些新變化呢?

  緩解小微企業社會融資成本高

  很多平臺宣稱自己風險控制做得好,並沒有多少壞賬。P2P平臺的壞賬率到底有多少?平安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最近表示:“我們整體的做P2P的業務,它的壞賬率到今天大概是6到7%,這是無抵押的貸款6到7%,我們對整個市場的一個理解,把所有這些P2P結合在一起來看,我們覺得現在壞賬率在市場可能是15到20%。所以,我們現在用傳統的資料方法用大數據跟新的科技結合在一起,我們覺得是可以繼續控制在6到7%這樣一個範圍。”

  在我們被灌輸的慣常的邏輯中,P2P的主要借款人是在銀行很難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或個人。“銀行有很多網點,人力成本高,技術不行,我們用網際網路思維,有大數據做支撐,所以可以準確審核借款人,控制風險。”這樣的説法很常見。小微企業在銀行融資困難,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時也帶來風險控制上的難題。

  對此,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岷峰指出,比起銀行理財,P2P平臺12%—13%的平均投資收益確實很高,難免會産生借款人融資成本肯定更高的錯覺。

  但是不能忘記P2P貸出資金的90%以上是流向小微企業的,由於小微企業自身的一些先天不足,導致它的貸款利率相對較高,而且從民間借貸和少數銀行貸款的利率也不低,綜合成本大約也會在15%以上,可以説P2P網路借貸是具有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的積極作用的。

  新趨勢:更年輕、更偏愛移動支付

  京東金融發佈的“雙十一”銷售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24時,京東理財平臺約75%的用戶是通過移動端來操作交易。綜合理財交易平臺銅板街也發佈,截至11月10日,其吸引的投資金額已經累計超過500億,而註冊用戶也突破了600萬。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多的年輕人群,比較營業網點的銀行或者是傳統的金融機構後,會選擇通過網際網路和移動支付等手段去完成交易和支付。因此,未來更多的移動理財産品將會更多通過移動通訊設備完成。

  銅板街CEO何俊説:“我在阿裏的8年告訴我,移動端是未來的趨勢。在2003年、2004年,大家還都在電腦上購物;到2010—2012年50%的人就開始用手機進行購物,我認為手機是個好的選擇,所以,我們做了一個理財App。”

  “當時用戶的理財只能通過銀行等傳統機構購買産品,不僅不方便,門檻也高。”何俊稱,從一開始銅板街APP便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理財方式,這種方式有別於傳統的銀行業,更能滿足彼時用戶理財的需求。據介紹,移動端的流量成本比PC還要便宜一些,比如百度競價排名,移動端比PC端便宜。但另一方面,移動端怎樣獲取新客戶則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基於微信或者Html5的頁面容易讓用戶接受,但怎樣讓客戶願意下載一個新的APP仍是平臺需要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目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已經越來越注重場景化的發展趨勢。而同時,採用移動端進行操作的費率則明顯要高,一位平臺人士表示,其平臺在PC端的支付費率大概在1.3‰—1.5‰,但在移動端的成本則會上升到3‰左右。

  風險控制:繞不開的難題

  雖然移動金融理財會為投資者爭取更多的理財渠道和理財收益,但網際網路自身存在的安全問題和金融業特有的風險問題可能相互放大,容易産生系統性風險。因此,如何保證客戶資訊和交易資訊的安全以及在網際網路環境下防控金融風險,是網際網路金融繼續發展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銅板街還披露了另一個數據——銅板街平臺目前已安全兌付了400多億,其平臺曆史上所有的資産,銅板街全部兌付。

  網上理財優點是快捷、便利,但其風險也遠大於銀行等線下理財産品,網上理財風險首先就是支付方面的安全性,很有可能出現被盜號、被盜刷,而這些都會讓客戶對平臺産生質疑。

  “哪有信貸行為,哪有借款需求,哪就需要做風控。我們制定了一套全面的風險定價體系,將收集到的企業數據放到模型裏跑,計算出一個風險評估模型,通過這些模型我們就能清晰地知道每一筆資産的風險所在,並做出合理的配置。”銅板街金融風控副總裁李靜妮稱,通過完善的數據系統、嚴格的資産審核、多元化的資産類型以及合理的資産組合,保證銅板街平臺能夠提供優質的資産,投資者也都能清晰地了解每一筆資産的走向。用這種“資訊透明”的創新方式來保證資産的安全可靠。

  “通過電子支付的手段,我們能把控所有的資金去向以及回款,用透明、可靠的方式理財,這是‘網際網路+’給傳統金融行業帶來的變革。”何俊説,與很多行業一樣,順應市場需求、滿足用戶體驗都會是産品成功的關鍵,能滿足這兩點的企業會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未來競爭力的所在。

  何俊説:“我們之所以增長速度較快,是因為我們走的是輕資産的網際網路金融路線,我們不直接去線下找資産,而是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尋找優質資産。我們看好兩類網際網路+企業,一是有利於老百姓生活品質提升的網際網路+企業,二是有利於社會資源有效整合的網際網路+企業。”

  調查顯示投資者仍認為P2P高風險

  風雲變幻,投資者的警惕性也是越來越高。24日,中國東方資産管理公司發佈《2015中國金融不良資産市場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國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2%,不良資産正向各銀行類機構、各地區、各行業蔓延。

  報告指出,在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實體經濟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壓力日趨增大。隨著産融結合的深化,不良資産風險已不再局限于銀行體系。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産和非金融企業的不良資産越來越多:委託貸款逾期數額巨大,企業間存在大量逾期應收款,價值發生貶損的股權資産、實物資産和無形資産層出不窮,這些風險很容易侵入金融機構和金融系統,有必要將其納入不良資産市場進行風險處置。

  報告顯示,2015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2%,該年度商業銀行信貸出現壞賬風險最嚴重的行業是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以及採礦業。報告還提示,當大中城市房價下跌20%—30%時,將挑戰銀行的承受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3%的受訪者認為,2015年“P2P網貸”是風險最高的融資方式。報告進一步解釋稱,“P2P網貸”平臺多數是民營資本,資本實力較弱。投資人貸款和融資方獲得貸款都通過網貸平臺進行,兩不碰面,網貸平臺處於風險把控的關鍵地位,但是網貸平颱風控能力弱,外部監管不到位,在利益驅動下,網貸平臺可能更多地把資金引向“高收益、高風險”項目,網貸平臺融資出險概率大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