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網貸行業10月衝上萬億規模 P2P尋求曲線上市

  • 發佈時間:2015-11-12 09:57:01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摘要]試圖借殼衝刺P2P第一股的紅嶺創投上市之路冷卻。“等到紅嶺創投真正實現了穩健的盈利,才可以做上市公司。”

  試圖借殼衝刺P2P第一股的紅嶺創投上市之路冷卻。“等到紅嶺創投真正實現了穩健的盈利,才可以做上市公司。”在11月5日中國(深圳)國際金融博覽會上,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稱。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對P2P仍未敞開,關鍵是P2P監管細則遲遲未能出臺,行業創新活力與風險監管如何拿捏,監管層為此已數輪調研。一些P2P公司寂寞難耐,紛紛通過收購上市公司股權等曲線方式衝向資本市場,但是更多的P2P公司渴望獨立上市,以打造網際網路金融的資本神話。

  在10月P2P規模衝上萬億之後,其在數百萬億的金融總資産中已經略顯分量。但快跑的同時也醞釀種種風險,“利率市場化的時代,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大浪淘沙時代,在當前優質資産稀缺、風險事件頻發、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能過冬長大的只會是極少數。”原全國人大財經委辦公室副主任、《證券法》起草小組組長王連洲認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P2P上市風潮冷卻

  今年3月,證監會到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密集調研,P2P國內上市氣氛開始升溫,多家P2P公司宣佈衝刺上市,然而股災之後情勢急轉,P2P上市溫度迅速冷卻。

  “P2P要上市,首先監管政策要出來,其本身的業務模式要經得起業務考驗。”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廖梓君認為,P2P監管細則仍未出臺,目前P2P上市仍存在政策障礙,且其風險還有待檢驗。

  行業預計,P2P監管細則年底前有望出臺。此前銀監會已對P2P行業進行多次調研,監管細則落地的時間從去年等到今年,監管條款也在不斷修改和變化。顯然,作為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行業發展還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監管既要具有前瞻性、激發創造性,又要遏制風險,其管理細則需要反覆論證。

  除了監管細則未出臺這一原因外,P2P行業自身是否符合上市條件也是考量的重要一個環節。

  今年4月,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稱,中國P2P僅有兩家風控通過考驗。他認為多數P2P平臺會破産,而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平臺倖存。10月30日,2015普惠金融CRO全球峰會上計葵生又稱,目前P2P壞賬率大概是6%到7%,而這只是無抵押貸款的壞賬率,把所有P2P結合在一起看,壞賬率可能是15%到20%。

  周世平説,目前有幾千家P2P在運作,大部分還處於探索階段,風控團隊、運營團隊的缺失讓行業發展蒙上陰影,“並非進入這個行業就代表成功了,特別是新加入的平臺,有的平臺卷款跑路了大家才知道”。

  目前各家平臺為了加速擴大規模,都處於拼命燒錢做行銷的階段。江蘇省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陸岷峰認為,當下P2P當中接近90%的平臺尚未形成規模,其中盈利模式不清晰、獲客成本消耗較大,大多數平臺處在虧損狀態,能夠實現盈虧平衡,甚至實現盈利的平臺非常少。

  多數券商對新三板企業設定的門檻較高,除了企業存續兩年,對凈資産要求至少500萬以上、總資産2000萬以上,營收數千萬以及盈利數百萬等種種要求,絕大多數P2P公司達不到要求。所以即使是新三板,很多平臺也很難企及。目前唯有團貸網在衝刺新三板,不過由於政策障礙也只能繼續等待。至於A股主機板要求更高,能夠達標的廖廖無幾。

  資本市場瞬息萬變,今年3月A股進入一段暴漲行情,隨後註冊制推出的呼聲大增,P2P上市似乎越來越近,然而隨著三季度股災襲來,上證指數幾近腰斬,A股IPO暫停,註冊制更是推後,P2P上市之路也變得越來越遙遠。

  除了種種上市外因掣肘,P2P自身的規範與盈利也是長期痛點,長江證券最新報告分析稱,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P2P要實現盈利很難。原因一方面由於推廣階段補貼用戶本身收入就少,另一方面就是壞賬使然。而未來由於品牌增信和維護,以及剛性兌付未能打破,盈利依然很困難。

  尋求曲線上市路

  P2P行業快速的發展,對融資需求十分強烈。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P2P網貸10月成交接近1200億元,而該月P2P累計成交規模已經破萬億。在這暴增數據的背後,P2P融資也處於火熱之中,一些公司無法上市公開融資,被上市公司收購曲線上市成為一種選擇。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上市公司中大約有70多家公司以不同方式參與了P2P行業,但是這些上市公司並沒有實現超過51%的控股收購。“一種企業是為了市值參股P2P,收購之後市值高了,這可能是很重要的一點。8月份以來,隨著股市的調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在逐漸消退,就不做這個事情了。”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分析稱,上市公司需要利潤,並購後P2P在燒錢,利潤下降,所以不願意開展並購;但同時好的P2P平臺估值很高,也不太願意賣,上市公司真正找到很好的平臺並購並不容易。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紛紛尋求收購P2P,如今這股熱潮退卻,P2P曲線上市的可能性也大減。國內A股上市難以企及,一些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10月20日,香港上市公司太平洋實業發佈公告稱,針對中國P2P平臺“財加”的買賣協議已滿足所有先決條件,正式完成落實。P2P平臺“財加”擬將96%股權出售給太平洋實業,初步總交易額為24億港元。財加通過被收購併入香港上市公司,僅僅是作為上市公司部分業務,P2P獨立在香港上市目前仍是非常困難。

  “嚴格來説P2P無法在香港上市,因為我們不知道P2P哪個動作是絕對的合法合規,香港對合法合規的要求非常嚴酷,必須在每一個領域都達到高標準,所以在香港確實非常困難。”國金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黃立衝説。

  每家P2P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採取的融資方式也不同,對於未來上市也有不同的打算。周世平稱,紅嶺創投之前與七家上市公司就收購談判,“條件方面不太滿意,既然上市公司收購的條件比較苛刻,我還不如收購上市公司,等到紅嶺創投滿足條件,我再做上市公司。”

  目前,周世平以個人名義收購了*ST元達,成為該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顯然,在P2P直接登陸A股的種種高要求下,他這一招意在為紅嶺創投未來上市鋪路。

  P2P監管細則何時落地?A股註冊制改革何時重啟?P2P上市之路只有等到諸多政策性問題落實,才可能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華夏時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北京晨報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轉載僅限于非商業性資訊傳遞之用,如無特別聲明,本站轉載之各種內容之版權均屬其著作權人所有。 如果我們的轉載行為侵犯了您的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