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信用社會臨近 央行徵信系統已收錄8.7億人數據

  • 發佈時間:2015-11-01 10:29: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新華網北京11月1日電題:重視“8.7億人”的“信用賬本”

  新華社記者姜琳

  注意了!也許你從沒辦過信用卡,也沒找銀行借過錢,但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可能已經有了一份“信用檔案”。最新數據顯示,央行徵信系統已收錄8.7億自然人和2102萬戶企業等的數據。這意味著信用社會正離我們越來越近,每個人都應重視、珍惜、愛護自己的“信用賬本”。

  民無信不立。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講誠信、守信用的文化傳統,然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大到商業欺詐、制假售假、偷逃騙稅,小到虛報冒領、學術不端、逃票爽約,失信行為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屢屢遭遇的煩惱。從近期引發廣泛關注的“電影票房造假”等熱點事件看,在一些人心中,誠信的分量變得越來越輕,甚至完全被拋到腦後。

  市場經濟本質是信用經濟。提升公眾信用意識、提高社會信用水準對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社會環境十分重要。自國務院下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來,誠信社會建設正在提速。特別是今年,首批獲准民營個人徵信機構陸續推出的評分及應用,讓人們在傳統信貸領域外第一次全面感受到信用的價值。

  改變已經在悄然發生。例如,有的機構開始要求領養寵物的個人信用分達標,某些銀行、企業招聘員工必須提交個人信用報告,一些酒店、租車公司根據個人信用水準可免押金……當徵信從傳統的銀行信貸記錄擴展到社會行為的方方面面,無論交通違法記錄,還是水電費繳納情況,甚至網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個人的信用水準。當“信用之網”織得越來越密時,可能沒有人敢再無視信用、透支信用。

  隨著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逐漸形成,“守信得利、失信受罰”將成為社會管理常態。不良記錄的污點一旦形成,要5年後才能消除。重視“信用賬本”,必須大力增強自身誠實守信觀念和公德意識,多積累信用財富,不做違背誠信的事。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相信隨著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的健全,德治與法治雙管齊下,信用會真正成為公眾衡量自身行為準則的一把尺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