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要解決哪種資訊不對稱?
- 發佈時間:2015-09-29 08:37:42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金融是資訊不對稱的産物。經濟迴圈中的資訊不對稱既損失效率,也製造風險,金融機構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工具。
這個規律從工業時代延續至今,始終在不斷驗證自己,直到迎頭撞上同樣善於解決資訊不對稱的網際網路。但在工行董事長姜建清看來,這個規律顯然還會在網際網路時代延續下去。在宣佈工行網際網路戰略的前夜,姜建清告訴媒體,他的目標是“用網際網路回歸金融本源”。
其實這點出了網際網路和金融的基本分野。和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的發散模式不同,傳統金融機構的資訊收集是一個典型的收斂模式。一切的根本,是金融機構本質上屬於風險識別和風險定價的場所。只要能以最小成本達成目標,金融機構沒必要把客戶看透。所以我們會看到,傳統金融機構不收集客戶的所有資訊,它更專注于客戶違約概率相關的數據資訊。在一些資訊收整合本高的業務中,金融機構甚至連單個客戶的資訊都沒興趣去收集,而是直接累積損失數據的變化規律,用大數概率模擬一個動態風險模型來解決問題。
因此同樣是解決資訊不對稱,金融和網際網路從一開始就走了相反的方向。金融機構需要的,是過濾和加工整理後的有效資訊,這是一個不斷提煉和做減法的過程。網際網路則是將有效資訊傳遞出去,並在傳播過程中做加法,不斷增加冗余。二者一經結合,有意思的碰撞就由此産生。
只是對接資金供給和資金需求,網際網路無疑比傳統的金融有更強大的生命力。金融的立身之本既然是資訊不對稱,那顯而易見的是,只要資訊不對稱的程度越高,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就越大。我們不能指望金融機構去解決所有的資金供需矛盾,只要處理數據的成本最終高過利潤,金融機構就會放棄努力。現實中的銀行難以搞定小企業融資難,根本原因就在於此。但網際網路是打破僵局的好工具,先不管賺不賺錢,沒有資訊發佈就沒有後續機會。最近兩年網貸平臺(P2P)的爆髮式增長,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然而供需資訊的對接,只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基本,也最沒有技術含量的部分。金融真正的精髓,在於任何一種資訊不對稱都有相對應的損失概率,誰能把這一數值準確計算出來,誰就能夠以最小的成本贏得最大的收益。這其實構成了另一個層面的資訊不對稱——只有極少數金融機構擁有這樣的風險識別能力。
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喜歡標榜自己善於解決資訊不對稱,但實際只解決了最基本的供需問題。最難的風險識別則從單選變成了多選,皮球踢回給了客戶。傳統金融機構擅長于解決風險識別層面的資訊不對稱,擅長把多選變成單選,但從根本上來説沒有動力去解決供需不均衡問題。
從零開始積累風險識別能力,網際網路金融實際在重走銀行數據積累的老路,這條路上沒有捷徑。網際網路金融存在的最大價值,是用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精神,去推動傳統金融機構改進資金供需層面的不均衡狀況。傳統金融機構面臨的挑戰也不簡單,儘管已經掌握嫺熟的風險識別技能,但在新的應用環境裏,成本和收益的天平將被重新定義,如何重裝上陣又成了最大的問題。
但是,不管走哪條路,只要未來網際網路金融仍然被定義成金融行業,那麼要想出人頭地,就只能在風險識別上展現出更完美的一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