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已具備放開存款利率條件 對可能衝擊不忽視

  • 發佈時間:2015-07-06 07:13:0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前進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業界的一些專家表示,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放開存款利率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5月份,央行將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到1.5倍。實際情況表明,幾乎沒有銀行將利率上浮到頂。該限制對銀行定價約束力已經很小。

  一問:什麼是利率市場化

  逐步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資金流向和資源配置不斷優化

  在金融領域的改革清單上,利率市場化始終是一個熱點。今年以來,隨著改革進程的加速,利率市場化受到的關注更是前所未有。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為什麼要推進這項改革?談到利率市場化,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這些問題。

  商品有價格,生産要素也有價格。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作為重要的生産要素,利率就是它的價格。

  回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多年的發展歷程,價格改革是一條重要主線。過去,商品和生産要素的價格基本都不是由市場來確定。就利率而言,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對利率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金融機構不能自定利率,就好像商店不能自主確定自家商品的價格。如今,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經放開,資金等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就顯得尤為迫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説,在金融市場發展初期,利率管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經濟起飛的初期階段,金融市場弱小,配置資源的能力有限,因此用管制下的低利率集中一些金融資源來支援重點産業和企業,能夠起到加速工業化、體現規模效益的作用。然而,隨著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成熟,金融市場本身配置資源的能力明顯增強,利率管制帶來的價格信號扭曲、配置效率低下乃至尋租等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在這個背景下,利率市場化勢在必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利率市場化本質上就是一個逐步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進而實現資金流向和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的過程。

  連平説,利率市場化不僅有利於提高金融市場運作效率,也有利於發揮利率機制的傳導作用,實現宏觀調控的市場化。對於小微企業來説,利率市場化改革將促進金融機構在資金價格等方面充分競爭,有助於緩解其融資難問題。

  從國際上看,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在人們的印象中,利率管制似乎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現象,其實,即使在很多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利率市場化的完成也是近些年的事。美國、日本、德國等對利率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管制。但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這些國家大多已完成了利率市場化。比如,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是圍繞《1933年銀行法》“Q條例”的廢除展開的,從上世紀70年代逐步開始修改“Q條例”,直到1986年最終將其廢除,從而實現了利率市場化;日本從1977年4月大藏省正式批准各商業銀行承購的國債可以在持有一段時間後上市銷售開始,直到1994年10月放開全部利率管制。

  二問:離實現還差多遠

  目前,存款利率還沒有完成市場化,被稱為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公里”

  追根溯源,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與市場經濟發展步伐基本一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早的框架藍圖中,利率市場化就是一個重要命題。

  時間撥回到1993年,當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以此為起點,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基本遵循了“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後短期;先大額、後小額”的原則和步驟。

  馬駿介紹,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等的市場化、貸款利率市場化及存款利率市場化。

  2013年7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準,貸款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目前,存款利率還沒有完成市場化,被稱為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公里”。然而,這段路程上的步伐也正在加速。2004年,央行決定允許存款利率上浮但不能下浮;2012年6月,允許上浮幅度為基準利率的1.1倍;今年4月20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至1.3倍;5月11日又上浮至1.5倍。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劍峰認為,今年金融改革的幾場“重頭戲”,有力促進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有助於增強儲戶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在降低資訊不對稱、防止銀行擠兌和金融風險蔓延上作用顯著,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橋頭堡”。而大額可轉讓存單作為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催化劑,能夠更好地讓市場在資金利率上發揮作用。

  三問:時機是否成熟

  專家認為,已經具備放開存款利率的條件,對於可能帶來的衝擊也不能掉以輕心

  存款利率何時放開,是目前社會各方對利率市場化最為關心的問題。

  不少專家認為,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放開存款利率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以5月份調整存款利率上限為例,央行將存款利率上限擴大到1.5倍。實際情況表明,大型和股份制銀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約為基準利率的1.1—1.2倍,即使是存款相對更為緊張的小型銀行也僅將存款利率上浮到1.4倍左右,幾乎沒有銀行將利率上浮到頂,大部分金融機構在此次調整後並沒有用足這個上限,該限制對銀行定價約束力已經很小。

  馬駿説,流動性狀況也是推進改革所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在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後,容易導致利率上升;相反,在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推行利率市場化則比較容易避免在取消利率上限後的利率上升。今年以來,我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鬆緊適度,三次降息、兩次全面降準和一次定向降準,加上近期銀行間市場利率處於下行趨勢,超額準備金率維持較高水準,流動性相當充裕。

  連平認為,目前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貸款利率提升的空間不大,因而銀行不願將存款利率上浮過高;另一方面,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下,存款利率已經基本接近市場均衡水準,進一步上升的動力不強,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已水到渠成。

  當然,放開存款利率在某種程度上是“驚險一躍”,對其可能帶來的衝擊也不能掉以輕心。國際經驗表明,一些國家在實施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波動,並對實體經濟增長帶來影響。

  四問:還需要做什麼

  放開利率限制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需不斷完善配套制度,積極構建市場化利率體系

  利率限制放開,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的重要尺規。然而,如果從更深層次看,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利率市場化是一項牽涉到金融體系改革、金融市場建設等方面的系統工程,放開利率限制只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內容,未來應不斷完善配套制度。”連平表示。

  有完善的市場,才能産生有效的價格信號。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已經建立了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不會出現市場失靈、資訊不對稱等問題。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但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比如,我國債券市場仍處於分割狀態,規範和標準不統一、産品創新步伐緩慢。由於目前債券發行仍然受到很多管制,導致市場形成的利率不能反映資金價格的真實水準。殷劍峰認為,打通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隔斷狀況,實現互聯互通,才能為債券市場發展“鬆綁”。

  構建市場化的利率體系,加強市場基準利率建設也很重要。利率市場化後,選擇什麼樣的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目前來看還難有定論。從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運作情況看,期限在隔夜到1個月之內的交易品種交易量較大,但3個月以上期限的交易較少,無法作為中長期利率的基準利率,這使得利率曲線期限的完整性受到影響。

  連平建議,下一步有必要完善貨幣市場交易品種,積極發展長端品種交易,從而促進完整市場利率曲線的形成,為利率市場化改革攻堅進一步創造市場條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