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P2P接入徵信系統大勢所趨 目前仍存阻礙

  • 發佈時間:2015-09-02 09:04:01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作為民間借貸市場的重要力量,P2P行業由於違規操作多發、跑路時有發生,“高風險”的帽子難以拿掉。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坦言,對於P2P行業亂象叢生、監管難度很大的現狀,自己已經習以為常了。

  “準入門檻低、網路技術不過關、沒有相應的風控機制、缺乏誠信,都是這個行業中存在的問題。”董登新表示。

  不少業界人士表示,解決這個行業發展中的多重問題,最根本的辦法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個人徵信體系。

  法治週末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的徵信系統還很不成熟,央行的個人徵信系統並未覆蓋到P2P領域,導致很多借款人在P2P平臺上的貸款資訊在央行個人徵信系統中無法查詢,從而造成資訊不全。

  “有些借款人正是利用了這個漏洞,在不同的P2P平臺上通過偽造相關文件貸款,雖然在每一家平臺上能貸到的錢都不多,但積少成多,一些借款人總共能貸到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資金,這就會讓整個行業的風險成倍地增加。”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左勝高律師表示。

  然而,P2P平臺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目前仍然存在著阻礙。國務院《徵信業監管條例》中規定,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必須從“從事信貸業務的機構”接收,而根據央行會同十部委於今年7月發佈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P2P平臺提供的是“仲介服務”,是“資訊仲介性質”。

  不過,這種資訊隔離、不共用的狀況也正在不斷被打破。央行徵信中心下屬的上海資信有限公司早在2013年6月就上線了網路金融徵信系統(NFCS),接入P2P平臺的相關資訊。

  截至2015年7月底,網路金融徵信系統一共收集了574億元規模的網路借貸資訊,收集的資訊主體數量達到了104萬人。

  但是據了解,面對超過兩千多家正在運營的P2P平臺規模,網路金融徵信系統接入的P2P平臺數量僅有三分之一,仍有大量的數據資訊游離于該系統之外。

  “未來P2P平臺的相關資訊接入徵信系統是大勢所趨,畢竟P2P的業務模式越來越趨於成熟、在金融領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只有做到整個金融系統中信用資訊充分共用,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效率、降低風險,讓造假者無處遁形。”一位網貸行業工作人員表示。

  董登新還指出,為了促進P2P行業的健康發展,還需依靠必要的外部監管措施。

  7月指導意見的出臺,其中專門涉及到了針對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的相關內容,讓很多人認為P2P行業的監管規則即將明確。然而董登新告訴法治週末記者,該指導意見實際只是一個粗略的框架,明確了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分業監管的原則,對各項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進行了相對標準化的分類。

  “從指導意見的內容來看,P2P行業歸銀監會負責監管。P2P行業的具體監管措施,還需要等銀監會拿出相應的監管細則和辦法,才能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目前來看,P2P行業監管仍沒有擺脫政策不清晰的現狀。”董登新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