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P2P託管資金“搬家”銀行 網貸業面臨新一輪嚴管

  • 發佈時間:2015-07-28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思源  責任編輯:田燕

  今年一度被股市搶盡風頭的P2P,終於在近日迎來重磅利好消息。日前,央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隨著監管落地,網際網路金融業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這也意味著曾經處於“野蠻生長”的P2P行業,終於要結束“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督”的狀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網際網路金融的持續高燒,已經催熱了上市公司的相關投資並購鏈條。此次《指導意見》出臺後,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跨界網際網路金融。

  問題平臺引發行業大洗牌

  實際上,P2P網貸最早于2007年被引入中國。此後,在市場普遍看好網際網路金融潛在發展空間的背景下,各路資本爭相涉獵P2P行業。其中,財大氣粗的銀行係、上市公司係、風投係公司不在少數。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P2P網貸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上升至2028家,共計55家平臺獲得風投。截至2014年年底,P2P行業成交量已經突破2500億元。

  然而,在P2P網貸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後,其自身“三無”特徵所帶來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平臺跑路、倒閉等負面新聞屢屢被曝光。由於監管缺失以及法律對投資者保護的空白,給真金白銀投入的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問題平臺高達419家,是去年同期的7.5倍,且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問題平臺數量,去年全年的問題平臺為275家。截至2015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786家,其中6月份新增問題平臺125家。

  有網貸平臺人士認為,《指導意見》出臺其最大意義在於明確各部門的職責,為行業健康發展奠定有利基礎。在正式的監管細則出臺後,此前大量涌入的不符合資質平臺將被市場所淘汰,優質的P2P企業勢必會根據自身不同的定位和發展模式細分市場,在垂直領域尋找新的契機,形成差異化發展。“實際上,之前就已經有大型金融機構在籌備進入P2P行業,《指導意見》中鼓勵的態度一定會吸引更多資本雄厚的金融機構進入,未來行業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背景、沒有得到投資的草根平臺,其最終結局很有可能是被淘汰或者被收購。”有業內人士表示,等到銀監會具體監管細則落地後,預計超九成平臺將面臨關門或者轉型。

  對於《指導意見》中提出P2P平臺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上述人士認為,儘管此次明確平臺不能提供增信服務,但沒有明確表示是否可以由第三方擔保或者保險公司為撮合交易提供增信服務。“金融對專業性要求很高,需要專業的人士和機構來做風險評估,把金融的風險定價權交給普通老百姓,這可能會造成金融欺詐等嚴重的金融風險。”

  銀行託管資金監管更加嚴格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指導意見》第十四條提出,要設立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除另有規定外,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

  此外,《指導意見》也指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網路貸款平臺等提供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指導意見》對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明確,將對P2P未來發展産生重大利好,有利於行業突破發展瓶頸,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在《指導意見》出臺前,業內就有多家平臺與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如宜信與廣發銀行的合作、積木盒子與民生銀行的合作等。《指導意見》下發後,銀行與P2P的資金存管合作大幕正式拉開。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在與銀行合作資金存管之前,P2P平臺的資金託管合作基本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而不少平臺甚至並未設立資金第三方託管業務。記者查詢網貸之家數據發現,在1408個網貸平台中,用戶資金有託管的平臺為338個,對風險準備金進行託管的平臺為49個,而無託管的平臺達到1021個,無託管佔比高達72.51%。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出現的問題平臺一大共同點是,沒有對平台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但《指導意見》的出臺,或將扭轉這一局面。另外,由銀行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資金存管資質進行審核,網際網路金融的準入門檻會越來越高。

  另外,有業內專家指出,雖然《指導意見》的出臺,使得P2P平臺找到了方向,可監管細則尚未亮相之前,各個平臺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防範風險,則是國內P2P平臺發展的核心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