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8日 星期天

P2P行業信任缺失獲客成本過高 洗牌後方能迎大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7-01 10:22:33  來源:貴陽晚報  作者:賈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文/賈軍

  常有身邊人問,把錢放在銀行、股市之外,還有什麼好的理財渠道?除了P2P外,貌似當前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正因為切中民眾投資渠道匱乏的痛點,P2P在近兩年內迅速崛起,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然而,迅猛發展的同時,各P2P平臺的良莠不齊也給行業造成了嚴重的誠信危機,資金安全性問題也由此成為了阻擋投資者涌入P2P的最後一道壁壘。

  一個缺乏信任的尷尬現實

  作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模式,如何在P2P爆炸式增長的背後進一步提高用戶信任,降低獲客成本,已成為各大平臺急需解決的難題。行業相關人士曾透露,一個P2P平臺當前獲得一個産生實際交易的用戶費用至少超過百元,有的甚至高達500至800元,為了獲客,大多數的平臺仍處於燒錢狀態。在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的背後,正是投資者對P2P行業缺乏信任的尷尬現實。

  造成P2P信任缺失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行業頻繁出現的問題平臺不斷滋生,特別是惡意發起並最終跑路的亂象影響了投資者對行業的整體印象;另一方面,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監管法規的缺少、監管主體責任和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導致了行業發展莨莠不齊,也正是因為政策的不明朗,令不少投資者對P2P望而卻步。

  一家調研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2607家(含問題平臺),累計問題平臺為661家。其中,正常運營P2P平臺達1946家,環比上漲6.98%,新上線P2P平臺數量達186家,創單月新增平臺數歷史新高。就在5月,全國共出現問題平臺59家,其中上線一個月左右的平臺高達18家,佔比超過三成,而且問題均為跑路,上線不到一週就關站的平臺有5家。這是問題平臺發生率在今年初一路下降後,首次再現的上升態勢。而從新增平臺事件類型上看,詐騙跑路的平臺大幅增加,佔比高達62%。

  用“一隻蒼蠅壞了一鍋粥”來形容P2P問題平臺所給行業整體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顯然並不恰當,因為蒼蠅實在是太多了,一位業內人士曾如是感嘆。毫無疑問,每一個問題平臺的産生對行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徵信體制,另一方面是彌補信任危機,這幾乎已成了P2P巨頭們當下規模發展的最大瓶勁。

  行業洗牌後才是真正大發展

  即便是信任缺失,但所有人都還是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大有可為,P2P發展前景可期。不過,與國外的P2P形式相比,國內的P2P已經有些走樣,國外P2P只需要做好仲介和橋梁的作用,但國內P2P卻承擔著大量的徵信和風控的使命。以項目年化收益率來説,過高的收益宣傳背後是莫大的隱憂,如若長此以往,必然危害極大。

  有業內人士曾指出,雖然不能一棒子都打死,但國內P2P有些類似于龐氏騙局,只有靠不斷的吸引資金越滾越大才能維持,倒閉和跑路的那些平臺無疑都屬此類。如果沒有政策監管的明朗和市場殘酷的大洗牌,P2P在短期內仍難有好的未來。

  事實也確如此,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理財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安全,在當下的P2P市場環境裏,企業若不經歷的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投資者很難避免因投資失誤而造成資産損失,同時也無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入場。北大匯豐院長助理歐陽良宜就在日前指出,P2P目前已經處於泡沫最頂峰,來P2P平臺會經歷一個行業的整合。他認為,按照網際網路發展規律,通常會有兩撥論。第一撥是真正的泡沫,第二撥才是真正的大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不再以強硬的行政手段規範網際網路金融,這或已悄然成為監管層和業界對未來監管體系達成的一種共識。銀監會消保局局長鄧智毅在日前透露,銀監會內部仍在對P2P的定性商議探討,“整個P2P公司現在是爆炸式增長,但未來由多到少、由混亂到相對規範,將是逐步和大浪淘沙的過程。我們不希望行政過分干預打擊,我們希望通過市場的選擇,使違規的公司沒有市場進而被淘汰。”

  由此可看出,有關P2P政策監管的全面出臺仍任重而道遠,市場迎來大洗牌還需時日。但對很多投資者而言,短期內選擇大型的P2P平臺應該是相對安全的,如宜信宜人貸、陸金所等,風險相對較小。因為在競爭激烈的當下,龍頭性平臺對信用體系的建設是最為看重的。其次,在平臺篩選方面,要選擇透明度、公開度高的機構;此外,平臺的收益率也是考量重點,收益率過高或遠超行業水準的,15%-20%甚至25%收益的,就需留心其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