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P2P評級之惑:難獲真實數據 誰來付錢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5-06-01 11:32:34  來源:東方網  作者:寧廣靖  責任編輯:畢曉娟

  P2P網貸催生了很多需求,評級就是其中之一。

  據網貸之家的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全國有1819家運營平臺,成交量達551.45億元。去年4月份,運營平臺數量為1073家,成交量為148.92億元。可見,在過去的一年中,P2P行業的成交量翻了近4倍。P2P平臺數量迅速膨脹,他們在享受行業盛宴的同時,也飽嘗殘酷競爭之苦。“增信”是他們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有的P2P平臺大肆宣傳自己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資金託管合作;有的平臺打出自己與銀行的“親密關係”或合作意向;有的則直接將一些機構的“評級結果”亮出來。

  投資者面對眾多的P2P平臺,希望看到專業的投資指導意見。而一份亮眼的評級報告會為平臺加分不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很多機構發佈了各種各樣“排名”、“黑名單”等評級報告。據了解,這些機構大多是自掏腰包完成報告的,他們“賠本賺吆喝”的背後是希望借助評級掌握行業話語權。

  魚龍混雜

  業內人士估算,目前開展P2P評級的機構可能已經超過10家,其中除了中國社科院和大公信用,基本上都是民間機構,甚至一些個人也參與其中。由於這一領域並未有相關政策及組織加以規範,所以發佈報告的評級機構大多是非持牌機構。客觀來看,目前P2P行業還未有正式監管文件下發,要求評級機構持牌經營並不現實。

  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絕大多數評級是機構自費完成的,不會向P2P平臺收取費用,大家之所以樂於做P2P評級,有的是為了做成品牌以掌握行業話語權;有的則是機構的炒作行為。

  自從大公信用數據有限公司(下稱“大公信用”)發佈了一份不討喜的P2P行業評級報告後,人們對P2P評級的權威性開始産生質疑。此前大公信用將266個P2P平臺列入“黑名單”,676個平臺列入“預警名單”。按被評級的平臺數量計算,接近六成的P2P平臺被大公信用判處“有罪”。這份評級發佈之後立即引起行業譁然。因為行業龍頭與問題平臺同登預警名單、地域劃分錯誤等問題,遭到業內普遍質疑。之後,這份引起軒然大波的評級報告成了圈子裏的“笑談”,由於不少知名P2P平臺被列入“黑名單”或“預警名單”,所以一些報告中未提及的P2P平臺調侃“求上榜”。

  不久前,網際網路金融搜索平臺融360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金融風險實驗室共同發佈了其2015年第一期的網貸評級報告,針對100家網貸平臺進行了從A到C-等6個級別的分類。評級結果顯示,在100家P2P平台中,陸金所、人人貸、宜人貸、積木盒子、翼龍貸、招財寶、有利網、拍拍貸、開鑫貸9家被評為A級;微貸網與紅嶺創投被評為A-級。另外17家平臺被評為B級,22家被評為B-級;30家C級,20家C-級。由於融360與有利網、信融財富、合拍線上、拍拍貸、人人貸等平臺都保持著商業合作關係,所以也有人質疑這份評級報告的權威性。對此,融360聲明其評級結果不受商業合作關係影響。

  難獲真實數據

  P2P評級似乎總是伴隨著爭議與懷疑,這與P2P目前尚無明晰的評級標準和商業模式有關。

  當前,P2P評級主要是針對平臺的整體評級。有的評級機構會對平臺進行深入調查,包括對平臺自身的調查和向其他平臺了解情況,但這樣的機構並不多。不少機構採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各種公開資訊和P2P平臺自行報送,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待考察。以壞賬核算為例,目前各家平臺對於壞賬率的界定標準和計算方式差距較大。一般來説,P2P平臺採用壞賬總額除以貸款總額的方式核算壞賬。逾期時間大多分為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不等,各家平臺逾期時間的選擇並無統一標準,一些平臺為了拉低壞賬率故意設定較長的逾期時間。很多時候,評級機構並未對數據進行核實,或對平臺實地調查,因此不少評級結果缺乏可信度和公信力。

  P2P評級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數據獲取。壞賬率、利潤、産品這些內容屬於P2P平臺的敏感數據,評級機構沒有權利要求強制披露,只能基於資訊可獲取、可量化兩個標準評出平臺發展指數。在數據缺失的前提下,評價平臺的安全性是比較困難的。

  誰來付錢是關鍵

  更為重要的是,P2P評級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按照國外和債券市場的經驗,評級應由被評價主體付費,但目前P2P平臺很少主動要求做評級,一是不願公開真實數據;二是不願花這筆錢。所以很多P2P評級報告都是評級機構自己掏腰包做的,他們有自己的訴求—佔領話語權、炒作提高知名度或由評級衍生出其他商業機會和利潤來源。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評級機構需要生存,所以找到買單者至關重要。一家P2P平臺負責人向新金融記者透露:“一些所謂的評級機構會追著平臺做評級,只要平臺花幾萬塊錢,就能獲得想要的排名。還有一些機構有"敲詐"嫌疑,平臺如果不花錢,就給你弄個類似"黑名單"的東西。”也就是説,這些評級機構一邊靠P2P公司養活,一邊又給他們評級,這種關係決定了這些公司或者機構在評級時很容易産生道德風險。

  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嘗試由投資者付費購買評級報告,這或許能保證評級機構真正對評級結果負責。其實,已經有機構這麼做了。共鳴科技對網貸平臺的評級和網貸資産評級都採取收費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收費對象不是被評級的P2P公司,而是那些對P2P公司進行評級有需求的機構。共鳴科技CEO陸雨泉舉例稱:“例如一些平臺想在挖財和銅板街等平臺上銷售資産,挖財和銅板街就委託共鳴對想要合作的平臺進行審核。當然也是挖財、銅板街等機構給我們付費。”

  這種模式可以建立長期穩定的盈利來源,不過不可忽視的是,P2P平臺的投資者大多數是小額投資者,要他們支付評級費用似乎難以實現,向大額投資者和有需求的投資者收取這筆費用或許更加現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