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P2P網貸野蠻生長 自身風控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5-03-24 12:19:5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要雪梅  責任編輯:畢曉娟

  P2P網貸平臺紅嶺創投近半年連續兩次出現鉅額壞賬,涉及金額達1.7億元   

    陸續成立的網貸公司和不斷曝出的跑路事件,使得P2P網貸平臺更加光怪陸離。

  3月14日友貸網宣佈,因獲得美國上市公司銀富集團的戰略投資,其成為赴美“曲線上市”的第一家中國P2P網貸平臺。與之相反,裏外貸、網金寶等諸多網貸公司發出危機信號。截至今年2月底,P2P平臺有近500家公司被曝光出現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P2P網貸“野蠻生長”的現狀,已經到了必須進行規範和監管的時刻。

  遭遇成長煩惱

  P2P在國內方興未艾。有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末,我國網貸平臺已達1575家,特別是2013年以來增長迅速,2014年P2P平臺數量更是以每天兩三家的上線速度激增。

  然而,P2P網貸行業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市場上時有傳出P2P公司兌付危機、跑路和倒閉的醜聞。

  3月15日央視節目報道,百銀財富高層卷款跑路,涉案金額近2億元,目前上海警方正在對該案件進行追查。

  3月11日,陸金所曝出2.5億元壞賬的消息。雖然次日陸金所發聲明稱傳聞中的壞賬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但事件並未就此平息。

  早在1月末,裏外貸曝出兌付危機。這家成立不足兩年的公司截至問題爆發後的1月23日,待收本息已達到9.34億元,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大兌付危機”。

  更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被曝光的問題網貸平臺已達493家,較兩年前增加5倍;累計待收金額超過50億元,較兩年前增加約60倍。僅2015年1月份,就有至少69家平臺關停或跑路。

  PPmoney聯合創始人胡新向企業觀察報記者透露,P2P行業排名前20位的公司佔據了整個市場交易額的70%,也就是説,其餘1000多家公司的規模和體量都很小。而這些小平台中,有的在經過了發展的無能為力之後選擇戰略性倒閉;有的是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後老闆跑路;有的在設立之初動機就不好,以詐騙為目的。他認為,2015年預計會出現被收購、兼併等更加文明的新型退出機制。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創始人黃震在接受企業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相當一部分問題平臺不是真正的P2P平臺,而是偽平臺。它們打著P2P的名義,搞非法集資,包括建立資金池、虛假項目融資甚至是集資詐騙。

  黃震認為,規範的P2P網貸平臺有四個要素:第一,必須是基於網際網路撮合匹配而産生的交易;第二,必須運用Peer-To-Peer,即端對端的技術,而現在很多所謂P2P平臺不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直接對接,導致中間資訊不對稱;第三,必須運用P2P技術進行借貸,即大量的出借人和大量的借款人是分散匹配的,這是一種新型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技術;第四,P2P技術的實現必須基於大數據和資訊的透明公開。

  儘管如此,開財寶CEO魏勇向企業觀察報記者表示,任何行業的發展都要經歷“野蠻生長階段”,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狀態。“無論是從政策的支援,還是從市場需求程度看,P2P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胡新認為。

  問題平臺四宗罪

  P2P行業發展迅猛,但“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的“三無”狀態,導致行業內現存的平台資質良莠不齊。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從倒閉的P2P平臺來看,主要有這樣幾個特徵:宣傳高收益率,風險控制不力,建立初期就目的不純,等等。

  首先,P2P進入門檻低。目前,P2P行業實行無牌照管理,且在工商登記中尚未有P2P的專門類別。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認為,P2P“三無”現象導致行業混亂。而P2P註冊門檻低,卻可撬動大量資金,杠桿率非常高,就容易出問題。

  其次,以高收益做誘餌。P2P動輒15%甚至25%的年化收益率令投資者心動。好貸網CEO李明順告訴企業觀察報記者,目前P2P還是以高息客戶為主,高息則意味著高風險。

  3月15日,央視財經節目分析認為,從出事的P2P平臺來看,通過高息來誘惑投資人是主要的手段,年化收益率超過20%的平臺比比皆是。超高的收益率、完美的項目包裝讓諸多投資人抵不住誘惑。許多問題平臺初期大多是正常支付利息,同時不斷發出虛構標的吸引更多投資人,以新貸還舊貸,形成旁氏騙局。

  再次,風險管控不力。魏勇向企業觀察報記者説道,跑路事件的真正原因是沒有做好風控、沒有找到真正匹配的資産。

  以紅嶺創投為例,這家P2P企業近期接連兩次出現鉅額壞賬。其最新一則壞賬於今年2月曝出,由森海園林項目而起,項目融資額7000萬元。此時距離紅嶺創投上次壞賬風波僅隔半年——2014年8月底曝出1億元壞賬,該公司兩起大額壞賬涉及總金額達1.7億元。 儘管紅嶺創投表態將為此次壞賬兜底,還是引發市場擔憂。

  在魏勇看來,風控背後最關鍵的是資産的優劣問題,而不僅僅在於風控水準。風控最核心的是企業找到了什麼樣的資産,包括資産是否優質、是否能保證借款的安全。“未來P2P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對優質資産的搶奪。” 魏勇建議, P2P公司的項目宜集中在“小、散、平”,即做小單子、打散、做銀行做不了且能把控風險的業務。

  最後,監管的暫時性缺失。李明順告訴企業觀察報記者,目前P2P還處於監管缺位,沒有人真正去管這個行業。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向記者表示,必須有監管介入。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也認為,P2P行業亂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監管的暫時缺失,因此有必要加快出臺P2P行業的監管政策。

  適度的監管

  P2P網貸的安全問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記者從採訪中了解到,P2P企業不僅需要外部監管,而且需要加強自身管理。

  黃震認為,目前階段對P2P網貸行業可以軟法先行,但更需硬法托底,暫時“不宜剛性監管,可能考慮柔 性監管試點”。

  “外部監管還是需要的。”胡新認為,經過過去兩年的高速發展,P2P行業已經形成了自己既定的模式、從業人群和消費人群,已經有一些業態表現,為監管提供了先決條件。但是,基於這個行業還處於新興形態和高速發展期,也不能管得太死。

  首先,魏勇提出了備案制的建議。他認為,監管部門應該對P2P公司法人和法人代表進行備案,從而遏制跑路的問題。同時,對P2P公司運作的項目也要進行備案,避免虛標滿天飛。

  再者,對於相關從業人員,魏勇認為,其團隊核心人員需有金融方面的從業經歷,“只有懂金融,才能更好的認識和把控風險”。

  對於進入門檻,雖然有報道稱,“銀監會擬定P2P準入門檻為3000萬元,可能參考目前擔保10倍的杠桿限制”,但魏勇認為,就目前來説,P2P公司的進入門檻不宜過高,300萬—500萬元左右就可以了。如果過高反而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就P2P是否實行持牌經營,業界存在不同的聲音。李明順説道,“一方面,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設立一個較高的門檻是好事;另一方面,如果設置的門檻過高,整個行業發展的能力也會受到限制,而且不利於融資的靈活性以及市場利率化的推進。”他認為,牌照化是不利的。“我們歡迎監管層對行業進行深入的監督和介入,但同時也要為行業提供開放的門檻,而且規則是透明的。”

  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外部監管,李明順還認為,P2P企業更需要加強自身的監管,“公司自身提高風控水準很關鍵”。

  李明順進一步説道,從目前來看,P2P公司在專業技術人員方面的缺口還比較大,很多公司在風控能力還有待提升。因此,需要提高自身的細分專注度、團隊的專業性和經驗的把握度。

  具體而言,他談及三個層面:一是術業有專攻,未來在産品設計上要摒棄簡單化和粗糙化,要有更多細分的産品出現;二是專業可靠的團隊,風控體系的構造是否有防範能力、是否有在經濟週期中進行處置的能力,以及數據的分析能力,都需要團隊的專業化;三是要提高自身的實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