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網際網路金融期盼告別“成長煩惱”

  • 發佈時間:2015-03-11 00:56: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

  網際網路金融業態豐富、發展迅猛,但創新大潮中也暗藏風險。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表示,規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指導文件會很快出臺。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將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尤其是P2P網貸行業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分水嶺。遍嘗酸甜苦辣的網際網路金融有望邁入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酸:銀行亦敵亦友

  網際網路金融誕生之初一度遭到質疑,如今面臨銀證保傳統金融機構主動觸網的阻擊,這種“酸楚”或許只有局中人方能理解。

  一方面,金融控股集團、傳統國企等各路資本將加快進入這一領域,對整個行業造成的“擠出效應”愈發明顯;另一方面,監管的靴子落地後,眾多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特別是P2P網貸企業兩極分化加劇,行業洗牌加速。2007年,國內第一家P2P網路借貸平臺“拍拍貸”成立。從一開始在銀行夾縫間撿拾發展機會,到近年逐漸坐大,截至去年P2P行業總成交量達到300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P2P行業總成交量將突破6000億元。但與此同時,爭議聲漸起,除了普通投資者對平台資質的擔憂,原本立足小微融資項目、做普惠金融的P2P平臺在轉型嘗試大額融資業務之際遭遇諸多風波及市場爭議。

  在網際網路公司發起金融大戰時,銀行是否感受到威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P2P之類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在整個金融市場中吸納的資金並不是太多,佔比並不是很高,商業銀行本身沒有感覺到太大壓力。

  “可能部分P2P平臺的模式與銀行有些許重合,但事實上行業內人士幾乎已經達成了一致認識,那就是P2P行業是對傳統金融業的補充。我們不會挑戰傳統金融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作用。”網際網路債權投融資平臺在理財CEO龔榮強向記者表示。與銀行傳統的核心存貸款業務相比,網際網路金融還未成熟到可以讓銀行傷筋動骨的階段。

  P2P企業自認為客戶群體不同,對銀行並無威脅,但行業的高速擴張以及部分偏愛大額項目的“類銀行模式”還是讓傳統金融企業為之一顫。事實上,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銀行已經面臨著議價能力下降、信貸流動性不足、資本佔用過高等問題。與此同時,民營銀行發展提速,其能量不容小覷。因此,在銀行盈利模式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當下,銀行已經開始捍衛自身領地,加速了對網際網路金融的佈局。

  在P2P行業中,以陸金所為代表的銀行係網貸平臺憑藉雄厚的資金和客戶來源,成長尤為迅猛。雖然央行提出要明確P2P的仲介性質,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但對多數投資者而言,銀行係P2P背靠銀行的先天優勢本身就是一種隱性背書。“由於風控模式、流動性管理或多或少地吸收銀行的優點,並且項目大多來源於銀行原有客戶,風險相對其他同行而言較低,有些正規軍的色彩,所以雖然他們收益率並沒有我們高,卻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熱捧。”深圳一家民營係P2P公司市場部人士談起陸金所之類的同行來,語氣中不無艷羨之意。

  就在銀行係網貸平臺狙擊同行時,銀行的態度又變得曖昧起來。近期,宜信公司與中信銀行、你我貸與招商銀行、積木盒子和人人貸與民生銀行等均宣佈將在資金託管方面展開闔作。很明顯,P2P平臺與銀行在資金託管業務方面的合作正越來越密切。事實上,P2P資金託管一直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天下。據了解,僅匯付天下和易寶支付這兩家公司在網貸平臺託管市場佔有率高達60%。然而,隨著政府對P2P平臺的監管政策呼之欲出,P2P平臺青睞于商業銀行的增信功能和政策監管背景,不少平臺紛紛“拋棄”第三方支付,轉向商業銀行。

  甜:資本快速搶灘

  讓傳統金融企業主動觸網的原因正是網際網路金融市場前景廣闊。僅以P2P網貸行業為例,根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儘管有春節因素,2015年2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到335.14億元,較1月下降6.34%,卻是去年同期數據的3.18倍。

  網貸之家分析人士預計,進入3月網貸平臺基本會恢復正常運營,預計P2P網貸行業成交量將會大幅回升。未來,隨著監管政策出臺,P2P網貸行業快速發展可期。3月之後,新平臺上線速度預計會加快,至2015年底網貸運營平臺數量或突破5000家。

  在這片巨大的藍海中,遊戲的規則還未制定,過去一年成為資本瘋狂搶灘P2P行業的一年。在這一年裏,人人投獲得千萬美元級融資,積木盒子獲得包括小米在內的多家機構千萬美元A輪投資,拍拍貸獲得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基金、紅杉資本和諾亞(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千萬美元級B輪投資。

  在支付寶錢包、微信錢包大熱的當下,百度也涉足網際網路金融。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表示,網際網路和金融的結合是非常自然的。金融的概念非常寬泛,網際網路金融有很多可做的東西。百度最近推出了股票方面的應用,利用百度的大數據幫助用戶選股,很快將推出貸款方面的服務。

  隨著民營企業和風投不斷涌入,各地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也紛紛涉足,眾信金融獲得北京市海澱區國有資産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注資,金開貸由國有企業山西金融控股集團獨資設立,德眾金融由安徽省供銷社投資;金寶保、京金聯等平臺也獲得了國資參股。

  苦:信任難題待解

  網際網路金融風生水起,但尚無法成為真正的普惠金融,原因在於投資者的信任難以破題。

  “即使這個平臺是可信的,他們的風控能力與銀行相比始終有差距,一些比較大的標我還是不敢投。”一家老牌P2P企業的投資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投資者對平臺不夠信任始終是個問題。

  據網貸之家統計,2015年2月新上線平臺77家,共出現58家問題平臺,環比上月減少近16%。問題平臺發生率雖然繼續下降到3.40%,但仍然遠超去年0.73%的同期水準。此外,問題平臺的平均運營時間達到11.32個月,老平臺開始集中爆發問題。問題平台中,運營時間超過1年的有19家,超過2年的有5家。如運營接近5年的老平臺暢貸網,在更換新系統後,有用戶爆出無法查詢到賬戶資訊,而且出現提現困難;上線四年多的老平臺盛融線上也陷入了提現危機,線上待還款金額超過9.2億元,涉及將近2萬投資者;中恒盛業借助註冊資金1億和高收益假標,詐騙5000多萬,現在該網站已經無法打開。分析人士指出,本月暴露的問題中跑路平臺佔比有所提高,達到45%,因為遇到春節假期,平臺停業增多,同時由於上月大量平臺提現困難。部分註冊資金高的平臺反而選擇跑路的更多,説明註冊資本金與平臺的實際資本實力沒有多大關係,因為多數的平臺註冊資金只是認繳金額。

  龔榮強認為,投資者普遍對網際網路金融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覺得所有的産品都應該是零風險,不能有一單違約。“事實上,這對金融行業者來講是一個不可能的要求,金融本身就是風險和收益並存的。大眾對這個行業的認可和接受還需要時間,投資者教育不可忽視。”

  辣:期待規範發展

  創新與風險如何平衡自然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難以回避的問題,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資産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建議,切實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同時完善法制,以法的形式明確P2P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與非法集資的邊界。“建立資訊徵集和共用制度,實現信用數據庫向民營金融機構開放,幫助民營金融機構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客戶身份識別和認證,防範金融風險。”

  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是對市場已有創新的肯定,也表明網際網路金融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對於傳統金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對我國金融改革、投融資體系改革有著積極意義。周曉明認為,網際網路金融的規範發展首先要鼓勵積極創新,通過市場化競爭,讓市場和客戶來選擇産品、服務,從而讓更多更好的産品和服務涌現出來;其次要進行規範,在充分借鑒網際網路的平臺、技術、思維等優勢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的同時,堅守金融的本質定位,做到守法、合規,嚴格風險管理,這對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監管層“加強監管、放鬆管制”的思路,在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方面有著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此外,促進健康發展,更多的還有賴於行業的自律。周曉明説,天弘基金在開拓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業務方面,始終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將用戶需求作為第一位,合規經營,這有利於獲得用戶的信任。

  “網際網路金融是一種很好的普惠金融的平臺,應該得到健康發展,但是開放銀行徵信系統還要做進一步具體研究。”李禮輝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上還是金融業務,但需重點注意網際網路金融如何更好地保護客戶的資訊安全和資金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提交了關於加快落實P2P行業監管、引導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提案。他建議,制定並實施P2P網路借貸平臺的準入和退出規則,監管部門應考慮不同運營模式的特點分別設置不同的準入條件;對P2P網路借貸平臺的運營、借貸産品、資金來源、託管和結算等方面進行監管;對P2P網路借貸平臺的資訊披露進行監管;同時鼓勵、引導行業自律組織和第三方機構的發展,加強投資者教育,培養理性的投資觀念,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促進P2P網路借貸行業健康發展。

  “2015年將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尤其是P2P網貸行業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分水嶺。一方面,上市公司、金融控股集團、國資企業等各方資本將加快進入;另一方面,監管的靴子落地後,眾多P2P網貸企業也可能出現兩極分化,行業洗牌加速。”龔榮強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