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P2P金融經歷“冰火兩重天”
- 發佈時間:2015-01-07 14:33: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波
全年累計成交量超過2500億,是2013年的2.39倍;與此同時,全年共出現問題平臺275家,是2013年的3.6倍……2014年,中國P2P金融可謂經歷“冰火兩重天”。
中國網貸行業正呈現平臺“百花齊放”的態勢。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網貸運營平臺達1575家,全年新上線的網貸平臺超900家(含問題平臺),這些平臺平均註冊資金約為2784萬元,相對於2013年的1357萬元,增長了1倍。
�2P(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人氣也日漸火爆,數據顯示,2014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與借款人數分別達116萬人和63萬人,較2013年分別增加364%和320%。“當前,P2P網貸行業呈現高速穩定增長,多項網貸行業指標數據顯示,網貸已告別萌芽期,進入成長期。”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説。
然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P2P金融日益“人氣爆棚”的同時,詐騙、跑路、提現困難等問題頻頻出現,日漸成為P2P行業的“新常態”。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問題平臺達275家,是2013年的3.6倍,僅2014年12月就出現問題平臺92家,超過2013年全年問題平臺的總和。
“2014年底,受經濟和金融大環境影響,借款人逾期、展期現象頻繁,加之一系列平臺倒閉和股市走牛影響,投資人紛紛撤出資金,網貸行業面臨高兌付壓力,許多平臺被曝光出現提現困難。”馬駿認為。
觀察人士認為,“跑路”等行業亂象與中國至今仍未出臺P2P相關監管細則有關。從2014年初到年末,業界對P2P監管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但直至今日,關於P2P監管的細則仍未推出。
目前,已經明確的資訊是P2P監管將由銀監會主導,銀監會相關人士也已提出P2P十大“監管紅線”:即明確平臺的仲介性質;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搞資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落實實名制;設立行業門檻;資金由第三方託管;不承諾本息、不自保自融;開展外部審計;堅持小額化、支援個人和小微企業等。
實際上,原則性的“監管紅線”,正體現了當前不斷推進的“負面清單”式包容性監管理念。“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太快,過早地監管很容易扼殺創新,所以監管比較審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説。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等學者認為,當前P2P網貸的行業週期性特點和系統性風險狀況仍未完全暴露,同時也沒有為學界和監管者完全掌握,相關監管細則的出臺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期”。
儘管監管政策仍處“空中樓閣”、行業“亂象”不斷,但資本市場對P2P金融仍“寵愛有加”。據統計,2014年全年至少有38家線上P2P平臺完成融資,涉及資金在40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預計,大量資本的進入將使P2P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甚至會使大部分平臺退出P2P舞臺。“風投的進入,只是一部分,主要還要看行業的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的功力。”投之家CEO黃詩樵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