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快鹿玩砸葉問3騰挪大戲 創新還是騙局即將揭曉

  • 發佈時間:2016-03-21 08:26:18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上映之初,5日拿下6億票房;繼而票房造假傳聞愈演愈烈,10日票房不及2億……《葉問3》坐過山車一般的票房表現暴露了背後的資本鬧劇:快鹿集團原本想通過“左手倒右手”,既取得票房佳績,為快鹿接下來的電影造勢,又能帶動資本市場拉高股價,在二級市場獲利,怎奈“演技太浮誇”,以致輿情譁然,相關公司股價遭遇“滑鐵盧”,票房換股價的美夢終告破滅。

  《葉問3》自3月4日上映以來票房一路走高,首日票房破億,上映5天即拿下6億元票房,成為單日票房和首日票房最高的華語功夫片。

  然而,過快但不合常理的票房讓《葉問3》陷入了造假風波。眾多網友紛紛曬出“幽靈場”、“冥幣票價”等可疑現象質疑《葉問3》存在大量買票房的行為。而《葉問3》的最大投資方快鹿集團被再次推到了風口浪尖。此前,快鹿已身陷“龐氏騙局”漩渦。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票房作假背後牽涉到電影證券化、P2P、眾籌、收益認購、股價,甚至洗錢等金融資本鏈的不正當交易。

  3月9日,快鹿集團在其官方公賬號上發表聲明稱,所謂票房造假的傳聞,是“要讓快鹿集團死掉”、“要讓施建祥先生(上海快鹿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扒一層皮”。對於其融資渠道,快鹿集團直言,“我們銀行貸款不足1億”,“沒必要進行任何重復融資和非法融資”。

  3月18日,截至記者發稿前,《葉問3》的累計票房為7.74億元。比起上映5天拿下6個億的勢頭,陷入造假風波後的《葉問3》顯得後勁不足,此後十天僅上漲了2億元不到。

  高票房被指“浮誇”

  在影視界,有關票房造假的傳聞屢見不鮮。此前,《捉妖記》等好口碑電影也曾被指票房造假,但聲勢程度遠不及此次的《葉問3》。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自導自演的高票房大戲劇情實在太浮誇,且破綻百齣。

  根據貓眼票房數據,《葉問3》首日票房1.55億元,打破華語動作片首日票房紀錄,隨後成為最短時間突破3億、4億元紀錄的華語動作片,上映5天就拿下6個億的票房。

  與此同時,網路上關於《葉問3》票房造假的帖子層出不窮。網友陸續在社交平台中曬出觀影截圖,佐證該影片的售票在時段、座位上存在異常情況。一時間,討論熱度超過了電影本身。

  記者梳理了一下,這些質疑聲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存在“幽靈場”現象,即午夜場、早場等冷門時段電影票售罄;二、高價票超出正常票價範疇,最高票價達到203元;三、電影院邊角位置售罄,中間黃金位置反而空出。

  大量可疑現象甚至驚動了廣電總局電影局。3月8日,廣電總局電影局下發《關於請電子商務售票機構提供相關文件的通知》,同時約談《葉問3》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嚴肅排查《葉問3》票房異常波動情況,維護中國電影市場秩序。

  對於質疑,快鹿集團在聲明中紛紛予以否定。快鹿表示,發佈這些內容目的是要讓《葉問3》、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死掉。“經查實,這些資訊來源主要來自個人及公司開設的自媒體賬號,不具備新聞採訪資質。通過偷拍、偷錄、引誘等一些不法手段獲取素材,通過偽造、拼湊、加工,發佈大量不負責任的所謂報道,這些內容無中生有、歪曲事實、捕風捉影,所登載資訊從未與我們及相關公司進行核實,也不敢與我們核實”。

  針對買票房一事,該聲明澄清,“我們根本沒必要去弄什麼水票、幽靈票,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個別院線為了謀求不正當利益而採取的個人行為,與我們無合作關係。”

  對於被廣電總局約談一事,聲明中也作了回應,“《葉問3》仍然在院線正常放映,目前沒有被吊銷營業執照,也沒有接到上級部門的任何處罰通知書。”

  “左手倒右手”?

  伴隨著票房造假一事愈演愈烈,兩家快鹿繫上市公司十方控股、神開股份及其背後的資本騰挪大戲也開始顯現。

  2月23日,十方控股與合禾影視訂立電影投資協議,以約1.1億元收購《葉問3》中國內地55%票房收益權。2月24日,神開股份也押寶《葉問3》,準備花4900萬元認購一隻基金,而這只基金的投資標的,是《葉問3》的票房收益權。

  公告顯示,神開股份的這次投資幾乎沒有風險,因為無論《葉問3》票房如何,這只基金都將提供8%的年化收益,但如果《葉問3》票房超過10億元,神開股份將獲得超額收益的空間。

  《葉問3》還未上映,這兩家上市公司提供的資金相加,就已經回收了1.6億元,如果再加上在海外和香港發行的票房收入,《葉問3》基本上已經回收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家上市公司與快鹿集團有著莫大的關係。十方控股2月25日還曾發佈公告,宣佈快鹿集團主席施建祥自2月25日起出任十方控股董事會主席。神開股份在當天的公告中也表示,神開股份控股股東上海業祥投資管理公司的母公司就是快鹿集團參與投資的。

  這很明顯是“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騰挪,自己為自己保底。這樣的保底手段在電影界並非首次出現。

  這種新玩法始於《港囧》。當時,21控股以1.5億價格購買了《港囧》出品方之一真樂道47.5%的票房收益權,而真樂道是徐崢旗下公司,徐崢又是21控股的股東,這樣的操作,讓徐崢不僅在《港囧》上映前就提前兌現了收益,並且從不斷上漲的股價當中又賺了一筆。

  創造票房紀錄的《美人魚》在發行中也採取了這種玩法。《美人魚》的保底方和和影業也是通過發行基金的方式,吸引了光線傳媒、阿裏影業、新文化奧飛動漫等相關方的參與,並且還成功推高了執行發行方——聯瑞影視的估值。而周星馳本人,除了獲得票房收益之外,其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同時也是發行方之一的比高集團股價也隨著票房的升高而不斷上漲。

  為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快鹿集團“左手倒右手”為自己保底,一方面是希望《葉問3》能取得票房佳績,為快鹿接下來的電影造勢;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高票房,帶動資本市場拉高股價,在二級市場獲利。

  而3月8日收盤,受票房造假傳聞,十方控股暴跌28.62%。當天,十方控股發佈澄清公告,表示僅為該電影收益權投資方,並沒有參與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發行事宜,對於不實報道對公司造成的損失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3月9日,十方控股依舊大跌11.32%。神開股份當周跌幅也達到了18.01%。

  創新還是騙局?

  如果僅僅是通過票房造假來推高股價的話,或許事態並不會像現在這樣嚴重。關鍵的一點在於,快鹿集團將電影與P2P等多種金融工具捆綁在了一起。

  據媒體報道,早在《葉問3》上映前,快鹿集團就將票房資産證券化,以票房收益的預期從旗下P2P、眾籌平臺等渠道籌集了不少資金。比如,當天財富、當天金融等平臺與蘇寧、京東等第三方平臺,同時發起了《葉問3》的眾籌項目。

  比如,去年10月,《葉問3》項目就曾出現在蘇寧旗下的P2P金融平臺,當時的“影視眾籌”規則是1000元起投籌,按8%的預期年化獲得固定收益,如果票房超過5億,即有浮動收益,突破10億,年化預期收益直接升級至11%;在另一個名為“大管家”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也挂出了《葉問3》的電影收益權轉讓計劃,投資門檻100萬元,存續期9個月,“收益分成10%-30%”。

  為此,有分析認為,如果把票房做得越高,這些平臺也能因此獲得用戶的信任,從而更順利地推行下一次的資本眾籌。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騙局叢生,2015年下半年,泛亞事件、e租寶事件等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快鹿集團的P2P産品就被多次曝光存在問題。就在《葉問3》上映的前一個月,快鹿集團還被網友爆料或涉“龐氏騙局”。

  此前,快鹿集團董事兼新聞發言人胡偉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還為此辟謠。他強調,快鹿集團是一家正規的多元化創新型中國民營企業大型投資集團。近年來,在“網際網路+”、電影文化産業、資本市場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年銷售額1000億元人民幣,就業人數突破1萬人。

  當時胡偉偉還向記者強調,在電影産業,快鹿已出資100億元投資中國電影。快鹿集團打造了新型“網際網路+電影+金融”模式。

  快鹿所主導的“電影+金融”,究竟是創新還是騙局?答案或許即將揭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