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企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陳龍:螞蟻金服不做銀行 定位於技術數據渠道平臺(2)

  • 發佈時間:2014-11-30 00:49:3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不只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做支付,實際上如果看一下全球,很多的網際網路公司進軍金融,谷歌2011年推出了Google錢包,亞馬遜開始使用Kindle的支付和轉賬服務,蘋果上個月推出蘋果支付,他們要用蘋果當年整合音樂行業的架勢來整合支付行業,美國有一個零售聯盟,包括沃爾瑪、CVS和埃克森美孚他們成立一個支付體系,美國三家電訊巨頭也在成立自己的虛擬錢包,很多非金融的企業在進軍金融,第一個是支付,這代表了支付壟斷的終結,支付為什麼重要?支付不僅是支付,它其實是渠道和資訊,這正好是金融的底層,所以,可以做更多的金融的東西。

  再講承銷的誕生,投行的承銷是怎麼誕生的?1812年的時候,美國、英國打仗,打仗需要錢,美國政府需要融1600萬美金,但是它自己只融到600萬美金,這時候美國政府建國不久,跟中國唐朝的龍會努沒有本質的區別,既沒有渠道,也沒有品牌,大家不相信它。那1000萬美金融不到就找了三個商人,這三個商人相當於中國唐朝的左崇喜,讓美國政府一個美金面值的國債四毛買進來,轉手0.82美元賣出去,一千萬美金的國債只融到400萬美金,融資成本是420萬美金。這時候美國政府借的是高利貸,跟龍會努面臨的金融的挑戰是非常接近的。

  當時是1812年,美國政府融資吃了苦頭,到1864年,美國有南北戰爭,打仗又需要錢,美國財政部又需要融資了,這個背景下有一個小銀行家叫庫克,他利用了當時一個科技的進步——電報,替美國政府解決了這個問題。把美國北方個個小城市代理機構登記,先把渠道架起來,通過電報,人類第一次通過電報報價和銷售賣國債,他為了賣的更好,把每份國債的面值縮小了很多,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説,他在意的是屌絲的需求,他通過廣告,還通過交易平臺,你不但能購買,還能在當地做交易,增強流動性。這樣一些方式,當時做的非常好,因為有了電報的幫助,他賣掉了十億美金的國債,而且他不是高利貸收承銷費用,他是平價賣出去的。什麼叫平價?100塊國債的面值他是100塊賣出的,他只收了千分之一的承銷費,他找到很多第一次投資者,找到了很多屌絲,他當時唯一的要求這個錢要通過他的公司轉一道手去買這個國債。用現在的話來説叫導入流量,這是1864年做的事情。金融和商業的本質不改變的,因為有了科技的進步會推動金融的創新。承銷是這樣誕生的。這個邏輯現在聽起來覺得非常熟悉了。

  再舉個例子叫消費者信貸,最典型的叫信用卡,信用卡這種東西在七八十年前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借貸的方式,因為我們人類在幾千年都已經習慣了抵押貸款的方式,典當。如果在我這裡押一百塊錢,貸給你五十塊錢我覺得問題不大,所以人類才做典當。現在信託公司還在做典當,一直人類是這樣的,所以,金融面臨的核心挑戰就是資訊不對稱,我不相信你。信用卡是什麼?它是一個不需要抵押的一個小貸,有風險的小貸,這些在古代是沒辦法想像的。它是怎麼産生的呢?首先商業對金融的需求,到了上世紀初以後,因為商業的支援,消費者信貸有一個很大的需求,所以,當時的福特、通用這些公司已經通過分期付款鼓勵大家買他們的東西,消費者信貸和消費是一起發展的,但是當時是沒辦法做的,因為人類自古以來是需要抵押品,而好多人是沒有抵押品的,這個背景下就對徵信有了需求,當時徵信局開始産生,但是當時這個量還是很小,因為不夠數量化。在這樣一個背景下,1956年,人類第一個信用評分的公司産生了,這個公司用的分數叫FICO,這就是徵信的來源,徵信就是把各式各樣的資訊合在一起,我們現在叫大數據,50年代的時候就叫徵信。有了徵信以後,因為有了1956年的FICO,才在1958年推出了第一張銀行的信用卡,但是一開始做信用卡的時候,成本是很高的,因為蒐集數據和整理數據的成本還是很高的,真正信用卡的普及是到了60年代的後期,在這個時候電腦機構已經廣泛的開始使用了,處理資訊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這時候就産生了VISA等這些信用卡的清算組織,信用卡的聯盟就産生了,科技的進步帶來了徵信,我們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做徵信了,降低了資訊的不對稱,我們就能做金融創新了。這是消費者信貸。

  馬雲一直講的兩句話,第一句叫“業務數據化”,所有的業務要以大數據為核心,消費者信貸是一個業務數據化的例子,沒有數據的話,不可能有業務。第二句話叫“數據業務化”,數據能轉化成財富,螞蟻金服有一個口號:我們致力於讓信用等同於財富。有了數據,有了資訊,就會有信用,有了信用就等於是有了財富,這是我們的一個定位。

  阿裏電商的發展非常快,在2008年的時候,淘寶交易額大概只有一千億人民幣,2012年的時候,已經有了一萬億。現在我們回過頭去看,我們正好撞上了金融危機以後,在東部的沿海有很多的製造業産能過剩,這個時候我們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把東部和沿海過剩的産能製造業和內地的中西部的三四線的80後、90後的龐大的內需的人群接起來,把生産和消費接起來。我們淘寶和淘寶商城做的事情是構建了一個在網際網路上的國內統一的一個大市場,我們做了這樣一個有意義的貢獻,阿里巴巴也就做起來了。

  我們現在講電商的時候,通常講的一個理論叫C2B,消費者驅動零售、驅動批發、驅動品牌、生産、原材料,倒過來,當你把整個産業鏈通過現代化的網際網路技術接起來的時候,你就可以做供應鏈的金融,因為有很多很多的資訊接起來了,金融的本質一個是渠道,一個是資訊,把它連起來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我們夠可以去做金融的創新。

  關於網路銀行,美國最早期的銀行網路銀行做的不太好,為什麼做的不太好呢?因為沒有自然的商業的支援,它是從頭開始做的,就像很多人從頭做P2P一樣,至少有一個商業場景支援,現在做的比較好的像荷蘭的ING,它的成本底下更長的柱子是傳統銀行的成本,它的成本相對是比較低的,因為它不需要有那麼多的線下攬存,成本顯然低得多,這是網路銀行的一個優勢。所以,好多國家的網路銀行它已經做到前幾名,作為儲蓄、零售都做的很大,我相信中國的網路銀行會做的非常有特色,因為我們除了降低線下攬存的成本,而且我們有非常大的人群,已經有了平臺了。所以,現在阿裏也在嘗試做網上銀行,這個可能還是很有看頭。

  天弘基金在場,網路基金餘額寶是一個特別好的例子,我去年年中的時候還在做教授,6月份的時候我在授課,長江的一個學生中午跟我一起吃飯,他是支付寶的副總裁,説教授,我們剛剛開發了一個新的金融産品叫餘額寶,我覺得很有價值,很有潛力。後來做了大半年,因為我們支付寶跟天弘的合作,很快就做成了一個中國最大的基金,大概五千多億的水準。

  原來最大的基金叫華夏基金,范總也是我們基金業的一哥,做了18年,從八千萬人民幣做到三千億,天弘和支付寶的結合大半年的時間就做到了五千億,這就是網際網路金融它真的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再換一個角度,剛才講了一個主題,金融的本質是什麼?它是商業的需求産生對金融的需求,另外是渠道,是資訊,現在因為網際網路,從歷史來看可以看到很多次的金融創新都是因為商業需求的驅動,以及科技進步的驅動。

  再換一個角度,從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制度來看中國金融的未來,最近有本很火的書叫《21世紀的資本論》,很多人聽説過這本書,但是也許很少有人看過這本書,看過的也很少有人看懂這本書。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21世紀的資本論應該怎麼寫》,其實是對這本書的書評,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因為這本書讓我反思了中國的資本論應該怎麼寫,每個國家都是有資本論的。所謂資本論就是一個國家的資本和勞動力應該如何結合,第一如何結合經濟才會發展的快,第二個問題是資本和勞動力之間分配是不是公平,因為這個問題是每個國家,每個經濟面臨的問題。如果問一下中國經濟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呢?我覺得它是國有資本和社會的關係問題。我們剛剛建國,資本國有化,當時沒有市場,統購統銷,把中國的市場還分成城市和農村,統購統銷,沒有産權上私人的産權,企業層面上沒有私有産權。這是宏觀上利率管制、匯率管制,所有的資源都向重工業傾斜,當時希望能推動重工業的發展,這是資本國有化,是中國整個的國策。結果是發現我們收入增長非常緩慢,這不是一個最好的經濟發展方式,雖然兩彈一星上天了。

  1978年的時候,中國每人平均的農産品的消費量跟1952年相比基本上沒有增加。我們消費水準是非常低的。中國在過去建國以來一直是一個消費短缺的經濟,這個裏面消費的短缺包括金融消費的短缺,中國金融體系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消費者找不到投融資産品的現象依然存在,建國以來就是如此,現在仍然是如此。中國已經有大銀行了,但是很多時候銀行還是有點類似政策性銀行的性質,中國建國以來一直到現在,各種資源都是向國有資本傾斜的。現在很多的改革都是對這個傾斜的一個修正,但是這個傾斜。如果看一下經濟增長,你會發現任何一個國家經濟要增長是需要金融體系的發展。沒有一個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不發達,經濟的發達就等同於金融體系的發達,但是中國是一個落後資源傾斜的金融體系,而且這個不會非常快的改變,央行正在用心的推動金融自由化的改革,但是這個改革不可能太快。因為中國的國有資本一直是在資源傾斜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它如果沒有了支援,它就會出問題,中國的國企、央企很多賺錢是因為漏洞,也是因為融資成本很低。所以,如果融資成本上升三個點,相信大部分國企、央企的利潤就沒有了。所以,金融對國有資本傾斜性的支援不會很快撤出來,如果撤出來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問題。我想説的是新技術革命帶來給金融消費者的服務,普惠金融就會有一個大的前途。因為現有的金融體系就不是向它傾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