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正文

字號:  

朋友圈網謠可怖 追責不能只是“自罰三杯”

  • 發佈時間:2016-01-12 13:25:42  來源:齊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1月10日,作為微信公開課PRO版活動的預熱,“當你打開這個,你與微信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H5刷爆朋友圈,微信用戶爭相曬截圖。但稍後,朋友圈開始有人稱點進此連結會被“盜號”,甚至聲稱點擊後“馬上把支付寶的錢轉出去”。隨後,微信團隊通過“微信公開課”公眾號發出聲明:“我和微信的2015”是為1月11日微信公開課PRO版準備的官方體驗。

  一個小小的微信公開課PRO版測試,卻成了網路謠言産生的誘因,這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結果。在近乎于擁擠式的轉款中,有著嚴格的安全保障和賠償機制的支付寶,此次卻“躺著中槍”,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謠言産生兩小時內,有數百萬用戶開始解綁微信支付關聯的銀行卡,並在微信提現。這種損失不僅表面在大量的款項被轉出,更在於其聲譽受到了嚴格的影響。由於朋友圈的“熟人屬性”,使得並不高明的謠言,結果像病毒一樣在網路微信中同瘋傳,並加劇了打開連結的緩慢。

  微信團隊通過公眾號發出聲明,對謠言進行更正,並承諾對通過法律手段追究造謠者的責任,這樣的事後之補固然值得肯定,但由此産生的原因卻需要引發思考。從謠言産生到蔓延,説明其在防控和應對的措施上,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如果再加上微商中被人詬病的“殺熟”行為,都説明“網路不是法外之地”,還需要通過各方的力量進行發力整治,尤其是作為平臺提供者,如何履行好自身的責任,確實值得思考。

  1月7日和8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單位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被告人王欣、吳銘、張克東、牛文舉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一案。此案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和熱議,也對網路平臺的責任有了更多的思考。1月10日,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言人姜軍就“快播”案發表談話説,所有利用網路技術開展服務的網站,都應對其傳播的內容承擔法律責任,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的根本原則。“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已成為網際網路業界和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大家必須共同遵守。

  謠言猛于虎,其巨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之前已被各種案例所證明。此次“微信故事”所産生的謠言再次佐證,若是沒有預防和干預機制,那麼謠言的産生就會毫無徵兆和節制,並隨時都可能會出現,並帶來社會性的波動。而微信主要側重於“朋友圈”,其傳播的速度更快,但同時又兼具了隱蔽性,尤其需要防患于未然並能“禦敵于外”,那麼才能從根本上堵死謠言産生的空間,從而不至於引發人心惶惶,也讓其他商業“朋友圈”而牽涉其間。

  很顯然,這是一起失控的“蝴蝶效應”,其實出現謠言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相關網路平臺,聲稱的“自凈功能”未能發揮作用,更沒有有效監測、控制來自微信朋友圈的謠言,反倒受到其牽連與控制。如此看來,在一個公共平臺裏,沒有任何一個平臺提供者,可以抱以“責任在別人”的旁觀者心態,更不能以抹黑同行來抬高自己。因為做好自己才是王道,否則別人的故事也會在自己身上重復一遍,甚至比之更為嚴重。

  有人説,透過此事足以説明“朋友圈已失控”,對於此事的處理,顯然也不能僅有“追究法律責任”的口頭之惠。相信經過了“擠兌”之風的微友們,此時還有些心有餘悸,但更大的一個疑惑是,誰來防控類似的事件發生,出現這樣的謠言之後,又如何來進行有效的處理?説在嘴上的“法律追究”,能不能有一個滿意的結果,究竟是自罰三杯式的處理,還是由此進行徹底的漏洞補缺,成立專業的打假機構來對謠言或者售假行為進行嚴格的管控。當然,對於監管部門來説,同樣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是,在“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已成為共識的情況下,如何讓其責任落到實處,恐怕還需要更多制度性安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