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攝影收藏 值得關注的藝術品市場洼地

  • 發佈時間:2016-02-14 09:29:4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攝影收藏 值得關注的藝術品市場洼地

  

  

薩皮翁 《寧波天童寺》 色紙法蛋白立體照片(影易時代收藏)

  

  

詹布魯恩 《孫中山葬禮》

  中國藝術品市場自2014年開始出現了連續兩年的下滑,總降幅達到了40%左右。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持續調整的同時,正逐漸走向成熟化、專業化及多樣化,藝術品市場更加注重從藝術史的角度對藝術品的學術價值進行深度挖掘,同時拓展和探索市場新的經營理念、模式和渠道。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影像藝術品市場如何?

  中國最大的影像藝術品交易平臺華辰影像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影像藝術品得到越來越多人士和資金的關注。在新入場藏家充裕資金的推動下,華辰影像2015年秋拍專場的成交額超過700萬元。此外,2015年秋季的成交率也較2014年提升了18%。市場在經歷了一年的低迷之後,已開始走出低谷,啟動了下一波的上升行情。

  三大影像藝術品交易平臺的出現

  中國影像藝術品逐漸形成以華辰影像、大理國際影會和上海藝術攝影展三大交易平臺。2015年8月的大理國際影會為推出畫廊的交易,專門設立的畫廊展區,為攝影畫廊和當代影像藝術家提供了展示和交易的平臺。2015年9月,第二屆上海藝術影像展向中國人普及攝影收藏的常識和遊戲規則,並向潛在的藏家推薦國內外頂級影像藝術品,大理國際影會畫廊展的當代影像藝術品、上海藝術影像展的國際級攝影藏品和華辰影像拍賣,正在構建起中國影像藝術品交易的三大平臺。

  2015年以來,各地不斷出現新的影像藝術品收藏、展示和交易平臺,如4月26日在重慶開展的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預示和促進了西北影像藝術品市場的出現和形成;5月9日嘉德拍賣陳東升捐贈的武漢大學萬林博物館的開館展,影像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形態”與油畫和新媒介並列組成三個主要板塊, 5月22日上海攝影藝術中心開館;8月7日大理攝影博物館開館;11月15日,三影堂借集美X阿爾勒開展之際,推出廈門三影堂藝術中心。湖南省資興市縣級攝影藝術館東江湖攝影藝術館收藏有1300多張影像藝術品,甚至有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私人投鉅資修建1萬多平方米的攝影名家“張桐勝藝術宮”收藏攝影……影像藝術品作為企業的文化金融資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同,進入影像藝術品收藏領域的資金開始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加長。

  新板塊和脈絡不斷出現

  2015年的攝影收藏市場,新的收藏板塊和脈絡正在不斷出現,完善著中國影像藝術品收藏的體系:

  首先是當代手工書收藏脈絡的出現。在國際獨立攝影書儲備製作潮流的影響下,不少中國當代影像藝術家開始選擇“手工書+獨立出版和自出版”的形式來展示作品,並通過製作手工書對作品進行再次創作。一本優秀的攝影書,需要照片、編輯、設計、材質、尺寸、展示方式等不同因素來構建。因此,精美的限量版攝影手工書已成為藝術家重要的展示方式。此外,手工書因版數略多,性價比較傳統作品低,較傳統的畫冊高,順應了新出現的中端市場的需求,成為攝影收藏的新品種。華辰影像在2015年秋拍推出了“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的攝影書和手工書”專題拍賣,將當代手工書作為攝影藝術品的種類,放入中國攝影史長河中,“旨在勾勒出中國攝影史上重要時間節點的攝影師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脈絡,幫助藏家重新審視值得被關注的攝影書”。

  其次是日趨成熟的攝影技術技法的收藏脈絡。影像科技發展史作為攝影收藏最重要的脈絡之一,包含兩個內容:一是反映早期攝影術對藝術創作的作用和貢獻,二是當代藝術家將攝影技術技法作為視覺語言來創作影像藝術品。這部分藏品包括了攝影術發明以來的各種攝影器材和媒介,如達蓋爾、安布羅、宣紙藝術微噴、手刷銀鹽、上色絹本等,承載了攝影藝術發展史上典型的攝影技術技法的重要代表作品及相關材料、工具,將建立起中國攝影收藏科技與藝術關係的新脈絡。

  再次是區域性攝影收藏的普及。隨著攝影收藏的發展,區域性的攝影收藏逐漸繁榮。繼北京、上海、廈門、福州及閩江流域、河南及黃河流域、湖北及長江流域的攝影收藏興起後,很多地區的攝影收藏也開始起步,華辰影像在2015年推出了天津、山東、西藏等地區的影像藝術品專題拍賣;河北省攝影家協會啟動了河北籍著名攝影家藝術館的建設,將為張印泉、孟昭瑞等8位攝影家建影像館;山東淄博雲志美術館以收藏18位著名風景攝影家的作品開館後,2015年舉辦有山東攝影家西藏專題收藏展,並在諸多拍賣場大舉收藏山東的歷史照片和影像藝術品等。遺憾的是,作為攝影術傳入中國之地的廣東和香港地區的影像藝術品,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其價位明顯偏低,是影像藝術品投資的價值洼地。

  最後是“絲綢之路”影像藝術品成熱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政治需求下,出現了名目繁多的以“絲綢之路”為內容的影像展,導致收藏市場上對“絲綢之路”有關的影像藝術品的大量需求,種類涉及了19世紀的原版老照片、歷史影像、紀實性和當代影像作品,還有“絲綢之路”相關的古籍善本。

  此外,早期電影膠片的收藏也漸成氣候。紅色影像是極具中國特色的收藏,2015年11月在紐約蘇富比舉行的“印象派、現代及當代藝術”拍賣會上,安迪·沃霍爾1972年創作的《毛澤東》以4750萬美元(約3億元人民幣)成交。

  攝影 “原作”漸成共識

  隨著中國攝影收藏知識的普及和提高,收藏界對中國舉辦的“國字號”攝影藝術展和攝影藝術評選中,沒能使用“原作”提出了質疑。由於國內攝影收藏滯後等原因,目前尚無明確公認的攝影“原作”的界定,還有學者提出攝影作品沒有“原作”,是一個亟待討論和完善的學術盲區。

  在中國,“原作”概念的強化來自2013年中央美院美術館舉辦的“原作”收藏展。策展人對“原作”的詮釋是:“原作,是指由攝影家、攝影藝術家拍攝後親自進行後期製作完成,或在藝術家親自介入指導而由製作工作室按其要求完成的作品原件。”

  收藏市場經過近10年的發展,已明確了“原作”“原版”和“新版”等不同概念。“原作”為作者親筆簽名認可的作品,“原版照片”是指在拍攝後很短一段時間內由藝術家製作或授權製作的作品。2015年在華辰影像秋拍以80萬元的價格成交的《毛澤東與延安文藝座談會代表合影》,就是早年製作的原版照片。近幾年不少攝影家將早年拍攝的作品,按收藏市場的遊戲規則,新近製作後進入市場,這些藏品稱為“新版作品”。

  攝影的“原作”準確真實地反映出藝術家創作的所有理念,它不僅包括影像的內容(如視覺符號、構圖、用光、色彩、對比度等),還包括了影像藝術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元素(如質感、材質、尺寸、製作工藝,製作年份、裝裱,甚至作品的展示方式等諸多方面等)。

  去年5月開館的上海攝影藝術中心,以“20世紀攝影經典作品收藏展”開館,加之“顆粒到像素——攝影在中國”共展出了上百位中外攝影名家從早期濕版攝影到當代對數字攝影拼貼的原作。在第33屆國際攝影策展人會議上,三影堂為世界各地的國際攝影專家和策展人推出了“20世紀以來中國攝影”的原作展。嘉德拍賣陳東升捐贈的武漢萬林博物館的開館展,影像藝術品“原作”也成了當代藝術的主角。武漢博物館的《絕代風華》則以早期的“原版”照片來回憶一個城市的歷史……攝影收藏的普及讓中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舉辦“原作”展漸成常態,有關中國攝影史的研究告別了紙上談兵的階段,“不看原作是學不好攝影”的攝影史研究已漸成風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