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當下藝術品市場可撿大漏

  • 發佈時間:2015-12-15 09:36:14  來源:人民網  作者:陳福香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當下藝術品市場可撿大漏

傅抱石 風雨歸舟圖

  

傅抱石 風雨歸舟圖

  

清 乾隆 倣明式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

  

清 乾隆 倣明式青花竹石芭蕉玉壺春瓶

  

天然和田白玉雕玉米把件

  

天然和田白玉雕玉米把件

  “我一向認為任何時候藝術品收藏都是機會。”拍賣行家陳直言談收藏市場:

  當下的中國古董 藝術品市場用“市場萎縮,交投冷清”這八個字描述我認為比較準確。從今年春拍到秋拍,國內外大型拍賣公司的成交情況看,應該説是近四年來銷售額最低的,成 交最不理想的!本來GDP在增長,財政收入也是在增長,人民生活水準也在不斷提高,藝術品投資應該會正增長才行呀!但事與願違,藝術品市場確實在負增長, 而且量價齊跌,跌幅超過人們的想像,估計今年的國內藝術品市場跌幅超過50%。但即使是現在這樣的情形下,藝術品市場仍然有許多撿漏的機會。

  兩大原因造成近年藝術品成交不理想

  在中國,過去藝術品市場大概是三分天下:約1/3是真正的收藏家因為愛好或者出於投資保值增值的需要而購買的;約1/3是藝術品行家、客商為了盈利而炒買炒 賣的;約1/3就是作為禮品送人的。現在來看,以上三方面需求都受到嚴重影響,萎縮得比較厲害。真正收藏藝術品的人大多數是企業家,他們近年來的生意也不 太好,這樣的話就會收縮購買藝術品的數量,減少甚至不再開支。炒買炒賣藝術品的行家為了生存,當然會繼續從事這個行業,但是他們的購買力很有限。一則他們 本身財力有限,二則他們很多人前幾年高價購買的藝術品現在賣不出去了,積壓的貨物不少,去庫存的壓力很大,根本沒多少流動資金投入到新的藝術品市場,所以 近年來以行家為主要購買力的普貨成交很不理想,原因就在這裡。

  今年以來中國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對藝術品市場的衝擊超乎想像,可以説是雪上加 霜。今年上半年中國股市大漲,許多原來參與藝術品投資的人把錢投資到股市去。但年中股市大跌,他們的錢又被套牢,根本拿不出多餘的資金投入到藝術品市場中 去,從而造成下半年藝術品市場缺乏資金、缺少人氣。

  藝術品投資與股票房地産投資比肩

  再從中國近二十多年的古董藝術品市場的運 行軌跡來看,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過幾個階段。1993年以前,中國古董藝術品沒有拍賣活動,只有通過各級國有的文物商店進行流通,文物商店享受政策保護獨 家經營。古董藝術品價格不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買賣不活躍,這個時期正是收藏家的黃金時期。北京嘉德2015年秋季拍賣會上賣了1.7億元人民幣的李可染 《萬山紅遍》,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李可染以80元人民幣賣給榮寶齋的。當時的名畫家地位不高,賣畫還常常求人。記得幾年前,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 博士,跟我説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他在廣東省博物館工作時,單位曾舉辦韓美林畫展。展覽結束後的一個晚上,韓美林請朱萬章吃宵夜,韓請求朱能不能發動 一些企業家、收藏家把展覽品買了,每幅畫兩三百塊錢。朱説很難。當然,那個時代對於有眼光的收藏家來説的確是個收藏的黃金時代!

  1994、1995年至2004年是中國古董藝術品市場的起飛時期,其主要標誌是一批藝術品拍賣公司出現,並嘗試開展各種形式的拍賣活動。這十年,正好是中國經濟騰飛階段,經濟的快速增長,民營企業的大力發展,為藝術品的交易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005 年至2009年這五年,中國古董藝術品市場呈現出爆髮式發展,交易量大增,交易價格上漲幅度大,參與這個市場的新買家大量增多。藝術品投資儼然與股票投 資、房地産投資一起成為三足鼎立的投資管道之一,到了2010年和2011年,中國古董藝術品更是熱火朝天,量價齊升,若干拍品就是這個時期突破億元大關 的。

  藝術品地區差價大,有漏可撿

  為什麼這兩年藝術品市場會井噴呢?一般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流動性過剩。另外一個原因是 投資機構十分看好中國藝術品市場,一批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殺入藝術品市場,一批批天價藝術品就是這些基金創造的。總之,2010一2011這兩年,是中國 古董藝術品市場二十多年來最火爆的兩年,用經濟規律來解釋這兩年的藝術品市場,基本上是無法講清楚的。2012年—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深度調 整階段。

  面對當下的古董藝術品市場的深度調整的新形勢,怎麼辦呢?什麼時候才會走出谷底呢?所有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都十分關心這一與自身利益攸關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形勢,一方面是要擺正心態,放棄藝術品暴利的思想;另外一方面是要積極進取,主動接受挑戰。

  藝 術品目前跌幅超過了預期,而且連跌四年了,這不正是大量入貨、撿大漏的時機嗎?美國著名投資家巴菲特曾説: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 婪!用在當下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不正是當下大多數人不敢購買藝術品, 或者換言之大多數人目前對藝術品相當恐懼了,這正是我們大量吸納的時候。有不少人認為,在目前資訊及網際網路相當發達的今天,藝術品不可能再有什麼漏可撿。 我一向認為任何時候藝術品收藏都是機會,都有漏可撿,甚至有大漏可撿。

  此話怎講?因為藝術品與其他商品不同,它的地區差價很大,就是説,本 地的藝術家創造的藝術品一般較為受到本地收藏家或者本地博物館追捧,這就會造成我在外地購買可以用比較低廉的價格購買到本地的藝術品,如近二十多年來,廣 東一些藝術品行家在廣東購買的北方藝術家的作品拿到北京的拍賣公司出貨,又從海外和北方地區用比較低廉的價格買到廣東藝術家的作品拿回廣東高價出售,賺地 區差,這就是漏,而且我相信這個漏永遠存在。

  古代書畫和陶瓷仍處價值洼地

  收藏建議

  另外,藝術品的漏可以從自己 的眼光撿到。例如,現在沒人追捧,沒有炒作的藝術品,你認為目前價格很低,將來一定升值。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2005年前黃賓虹的作品價格非常 低,山水畫大約每平方尺不過兩萬元 。如果你買入他的作品,2005年後價格大幅上漲,每平方尺達到20萬一50萬元!你這不是撿大漏又是什麼呢?至於玉器、陶瓷等藝術品,近十年的上升勢頭 強勁,必定超過房價的上漲幅度。目前對藝術品市場投資,普遍觀點認為,中國古代書畫和高古陶瓷應該是價格洼地,目前價格太低,將來上漲的空間非常大。有些 行家包括一些畫廊,熱衷包裝或者購買當代畫家的作品 ,因為一則保真,另一則價格不高,只要他將來出名,利潤一定可觀。如果你有眼光,也可以大量購進某些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或許是一個大漏啊。

  警惕全能鑒定師

  鑒定提醒

  關於藝術品的鑒定問題,我想説的是,我們先要對鑒定者進行鑒別,讓什麼樣的人去鑒定這件藝術品。

  一 等鑒定師是人品好、正直而又身懷絕技、經驗豐富的人,這種鑒定師可遇不可求。每個鑒定家都有自己的專長,不可能所有的藝術品他都能鑒別真偽。如果説他是全 能的,那麼這肯定是忽悠你的,千萬不可相信!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一般來説,他們的專長是古董和古代書畫,因為他們對這一板塊接觸得多、研究得多, 所以他們對此的鑒定就有相當的權威。

  由於中國古董藝術品從古至今都是以目鑒為主、以經驗為主,人為因素、主觀臆斷比較強,因此鑒定情況往往帶有很大的“模糊度”。對於這種 情況,我的建議是,一,對於初入行者要多做功課,多讀書,多逛博物館,見識多了,何愁不識貨呢?二,多請益人品好、鑒別能力強的專家,虛心拜其為師。三, 多看而少動,就是説對藝術品要敬畏,多去看看, 而不要隨便去買。即使自己喜歡的,也要多方論證,證明確是真跡後方去行動,買入收藏。四,擺正心態,面對現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