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為何藝術品市場金融杠桿易斷

  • 發佈時間:2015-07-28 09:50:02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為何藝術品市場

  “金融杠桿”易斷?

  在藝術品市場中使用金融杠桿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家通過藝術品機 構、拍賣行了解到某件或某批藝術品有盈利空間,就會以企業經營的名義向銀行貸款,並拿貸款的一部分資金投入購買藝術品,“在藝術品市場向好的時候,尤其是 前10年間,藝術品市場發展迅速、換手率高,藝術品的價格每年上漲50%-100%絕對不是問題,甚至還可能翻倍,與炒作獲得的利潤相比,他們支付的利息 微不足道,絕對是一門"中國好生意"。”另一種方式是藝術品機構與銀行合作,投資者購買該藝術品機構的藝術品,可以在銀行“按揭貸款”,一般是支付六成 “首期”,再獲得四成貸款。

  作為“典型個案”的青州被譽為中國書畫市場的重鎮,大量使用杠桿是這個市場臨近崩塌的主要原因。有行家告訴 記者:“當地經營者的主要手法是從銀行按揭貸款買畫、賣畫,"齊心協力"抱團"包"下某個畫家,一次性買入數百幅作品後炒高,出售,當代書畫"大家"的作 品因此被炒高到四五十萬元一平尺。”

  這種炒作的風險只能在市場不斷高漲的時候採用,而一旦市場走低,價格下跌,買家失去信心,不願意接手,沒有流動性就使貨源積壓,資金週轉不靈,資金鏈就會“應聲而斷”。

  廣州銀通總經理陳俊明坦言,如果藝術品與金融能高度統一,經營藝術品有機會成功,所以重點在於購買的決策是否正確,“用合理的價格買好東西,風險可控性 強,出手能賺錢為什麼不貸款?如果借錢買假、買錯、買貴,肯定會失敗。”不過他強調投資者入市一定要買藝術價值高、價格水分被擠乾、近期容易出手的,而且 投入絕對不能超出自己的償還能力。據《廣州日報》

  藝術品消費時代還有多遠

  在股市動蕩的今天,不少人將投資目光轉向藝術品,認為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遠超股市。有人説中國藝術品消費時代來了,果真如此嗎?

  什麼是藝術消費

  藝術消費是指將藝術品作為商品進行交換的行為,而藝術市場則是藝術品消費發生的場所。儘管很多藝術品由於定價過高無法讓普通大眾接受,可是現在流行的藝術衍生品、文創産品等確實是人人都能買的。據不完全統計,每天通過某藝術網平臺進行藝術品交易的拍賣産品多達2000多個。網路藝術品交易平臺已經成為人們購買藝術品的另一渠道。

  消費、收藏和投資的區別

  其實,人們購買藝術品只有三種目的:消費、收藏和投資。收藏和消費雖然同樣出於興趣和愛好,但收藏往往有“傳寶貝”的意思,而消費更注重純粹的精神愉 悅,投資則是在購買一件作品的同時就已經做好了在漲價時隨時轉手的準備。收藏與消費看重的是藝術品的內在藝術價值,而投資者看重的是藝術品未來的市場價 值。

  事實上,藝術品具有投資功能本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説,在各種投資類型中藝術品投資的風險相對較小。但是,一旦投資過熱,這種行為就會變成投機,這不僅會對市場造成危害,也會導致藝術品本身的文化屬性被忽略、被荒廢。

  國內大眾藝術品消費狀態不足

  中國買家無論在國內拍賣場中還是國際拍賣場中的表現都足以讓世界震驚,但這僅僅是高端藝術品的現狀,大眾藝術品消費時代還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狀態。在國 外,中産階級構成藝術品消費市場的主流。在街上散步,你可以看到很多家規模小小的畫廊,誰都可以推門進入流連其中,買一幅回家,而中國的中産階級,錢包日 漸充盈,但“沒時間,沒精力關注藝術品”則是普遍的抱怨。據《北京商報》

  如今的藝術品市場與金融領域正在相互滲透,不少投資者都通過向銀行貸款獲取購買藝術品的資金,而銀行也都在紛紛尋求進一步介入藝術品市場的途徑。只是,這樣的“金融杠桿”能否撐得起處於調整期的藝術品市場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