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世界各大美術館相繼推出有意思的展覽

  • 發佈時間:2015-09-02 09:36:48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健亞  責任編輯:鄭夢琦

  

大型藝術裝置《雨屋》(圖①)。觀眾可聽到、聞到培根《風景裏的人》(圖②)。觀眾通過移動端看到隋建國《運動的張力》實體大鐵球與宇宙空間進行了疊加(圖③)。

  大型藝術裝置《雨屋》(圖①)。觀眾可聽到、聞到培根《風景裏的人》(圖②)。觀眾通過移動端看到隋建國《運動的張力》實體大鐵球與宇宙空間進行了疊加(圖③)。

  藝術的形式和觀看方式在未來會變成怎樣,世界各大美術館似乎都熱衷於在此領域有所推進。近日,北京的今日美術館開幕了“想像的未來”展,實體+虛擬+互動讓藝術走上了未來的雲端世界。而英國泰特美術館8月中旬的一場展覽則更是動用了所有的感官,讓可看、可聽、可聞、可觸的觀展不再是天方夜譚。技術革新之下,美術館的展覽、觀看已然進入了未來世界。

  北京 實體+虛擬+互動

  作品:隋建國《運動的張力》、繆曉春《零度懷疑》和《輪迴》

  “想像的未來”在最初很容易給人是一場多媒體展覽的印象,不明白未來之意到底在哪。不過在進入隋建國和繆曉春的主展廳內你就明白,這場展覽需要開啟三種觀看模式:實體+虛擬+互動。他們的作品並置在一起,並通過新技術呈現了別樣的三重視覺景觀。

  第一重景觀與常規展覽無異。隋建國的作品《運動的張力》曾于2009年在今日美術館首展,巨大的鐵球在運動過程中産生聲響。而繆曉春儘管為人熟知的是其多媒體藝術,此次的實體展出部分卻是《零度懷疑》和《輪迴》兩幅油畫。

  這一切看上去都顯得常規。有突破性的是從第二道景觀開始,從這裡開始觀眾也必須到移動端上去觀看。隋建國和繆曉春都為自己的作品再拓展進行了虛擬方案。此時,通過移動端,可以看到繆曉春靜態畫作《輪迴》動了起來。而隋建國的虛擬作品則是不斷上升的球體。

  進入第三道景觀中,實體和虛擬部分開始互動,它將實體作品與虛擬作品進行了結合,觀眾可以在移動端上觀看到作品的第三維景觀,類似《運動的張力》的實體大鐵球便與宇宙空間進行了疊加,産生新的視覺內容。

  上海 雨中漫步不濕身

  作品:蘭登國際《雨屋》

  雨中漫步很浪漫,在美術館封閉的場館中雨中漫步又是怎樣的感受?2012年藝術團體蘭登國際推出了大型藝術裝置《雨屋》,便讓展廳內享受雨中漫步或嬉戲成為現實。它能讓觀眾自由出入雨中而不用擔心被淋濕。其中的高科技便是下降的雨由3D跟蹤錄影機定位控制,而負責關閉雨滴的電腦軟體則分佈在展廳內各個不同區域,進而有效地控制流水的開關,人到雨停,雨中不濕身。

  新奇的體驗方式總是讓觀展升級成為火爆現象。該作品曾在倫敦巴比肯中心(2012年)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3年)展出,每到一處便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且刷爆社交媒體,目前其亞洲首展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展出。明年春季,“雨屋”則將前往北京繼續它的中國之旅。

  倫敦 調動五大感官

  作品:弗朗西斯·培根《風景裏的人》、理查德·漢密爾頓《室內II》等

  泰特美術館自8月19日舉辦了一場名為“感官”的展覽,在這裡,畫作可聽、可聞、可觸、可“吃”。帶給觀眾超前觀展體驗得益於倫敦創意工作室“飛行物”的創意,該工作室合夥人湯姆·珀西稱,他們希望給觀眾品味藝術的方式提供更多的維度。

  弗朗西斯·培根1945年的作品《風景裏的人》,用急促的線條,描繪他的情人霍爾穿著西裝,在海德公園的坐椅上打瞌睡,另一邊則呈現德國納粹的演講臺與麥克風,象徵日常生活被政治暴力所包圍。

  但當你戴上耳機後便會發現這幅畫作的另一種神奇。耳朵裏涌現的是城市裏熙熙攘攘的聲音,建築場地的叮叮噹當,孩子們的歡歌笑語,讓這個公園不再灰暗而變得生機勃勃。正當你驚嘆時,一股深色煙狀的氣味從畫前方的巧克力上升起,隨後你嘴中甚至會感到有點微苦。氣味的存在也讓觀眾猶如坐上了時光機,回到畫作中的時代。

  該展中的另一幅作品是理查德·漢密爾頓《室內II》。觀眾不僅眼見著一位上世紀40年代的女演員,站在一個傢具錯置、門窗扭曲的超現實空間內,聞到的也是40年代特有的香水,仿佛時光倒流,來到了女演員的同一時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