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古文物遭劫難:硝煙漸逝魂兮歸來
- 發佈時間:2015-07-28 09:45:2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阿富汗的巴米揚山谷,因遍佈石窟和佛像,有“眾神之谷”的美譽。不久前,那尊曾被炸毀的“塞爾薩爾”大佛在舊址重現光影——夜空中,大佛金燦燦的光影分外明亮,令當地民眾激動不已。
2001年,塔利班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執意炸毀了兩尊最大佛像,其中就包括擁有1500多年曆史的“塞爾薩爾”大佛。蕭瑟山風襲來,大佛被炸毀後留下的巨大洞窟回蕩著淒涼的聲響,好似人們無盡的嘆息。
歷史文化的記憶並沒有因此消逝。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巴米揚遺址列為世界瀕危文化遺産,今年6月,巴米揚被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定為2015年南亞文化之都。不過,很多人心中還有另外一個願望,這就是令佛光重現。
中國探險旅遊愛好者張昕宇、梁紅夫婦及其團隊作出了不凡的貢獻。他們在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許可後,通過喀布爾大學的阿富汗歷史研究中心,尋找 當年佛像面孔和外形,利用建模和建築投影技術,再現“塞爾薩爾”光影。他們表示,這麼做的目的,是希望喚起當地民眾對於文物和文化遺産的保護意識。
阿富汗被稱為“亞洲的十字路口”,自古便是東西方文化的匯集之地,不乏文化瑰寶。由於連年戰亂,其國內不少文化遺産遭到破壞,文物也被盜掘和走 私。據報道,阿富汗至少有2000處國家文化和藝術遺産慘遭破壞。雖然阿富汗政府嚴厲打擊走私,並努力追繳和保護文物,但挑戰依舊嚴峻。畢竟,對戰亂中的 阿富汗人來説,保護文物遠不及滿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更緊迫。
無盡的戰亂,早已讓太多的精神缺失。正因如此,“塞爾薩爾”大佛的光影重現,也折射出彌足珍貴的精神力量。“這是個歷史性時刻,喚起了我們對歷史的記憶……儘管光影遠沒有把佛窟填充,但它仍然提醒我們,大佛還活著。”巴米揚居民賈瓦德深有感觸地説。
阿富汗政府已成立歷史遺産保護委員會,積極履行保護文物的職責,並通過發佈流失文物紅色名錄,與警方通力協作打擊走私,同時呼籲民眾上交散落在 民間的文物,由此搶救了一些珍寶。專家估計,如果阿富汗的文化和旅遊産業能夠得到有效開發,每年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由此來看,保護文物,也將為阿富 汗的戰後重建和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銘記歷史、珍視文化的國家,才具有生命力。”這是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門前一塊石碑上的話語。對本國文物的保護,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守護 精神家園的寶貴財富。在北約撤軍的背景下,阿富汗的重建之路並不平坦。對於一個渴望浴火重生的國家來説,現實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固然重要,但對自身歷史文化 傳統的追尋和繼承,也是不可或缺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