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倫勃朗作品鑒定迷局

  • 發佈時間:2014-12-26 09:30:1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本德?格羅夫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坐在扶手椅中的老人》

  倫勃朗鑒定委員會就作品的真偽展開唇槍舌劍時,包括博物館策展人在內的其他專家也加入爭戰。倫勃朗鑒定委員會完全被懷疑論所主導——如果倫勃朗的作品X是贗品,那麼他類似風格的作品Y和Z肯定也是偽作。

  幾十幅名畫進而被鑒定為贗品,其中一幅是簽名于1642年、藏于皇家收藏館(Royal Collection)的自畫像;另一幅簽名于1637年、現藏于倫敦的華萊士收藏館(The Wallace Collection);還有一幅是創作于1655年、現藏于紐約弗裏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的、讓人驚嘆的《波蘭騎士》(“Polish Rider”)。有時候,鑒定為贗品的理由純屬莫須有:上世紀80年代中葉,柏林熱馬爾特畫廊(Gem?ldegalerie)收藏的名畫《戴金盔的人》(“Man with the Golden Helmet”)以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收藏的《拍賣者》(Auctioneer)都被鑒定為贗品,原因並非它們不像倫勃朗晚期作品,而是因為X光掃描後,畫作的下面還有不尋常的畫法痕跡。這是個匪夷所思的結論。因為那時候,通過X射線比對的倫勃朗作品不是很多;毫無疑問,倫勃朗掌握了多種畫法。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至1993年,作為倫勃朗鑒定委員會僅存的五位專家中一位,韋特林覺得這種愚蠢行為必須結束。“鑒定委員會作用全無,”他説,“並造成不良後果。”他勇敢地撤回了委員會先前做出的幾個錯誤鑒定。儘管《戴金盔的人》的真偽仍存疑,而且大都會博物館與英國國家美術館一樣,仍拒絕接受韋特林的鑒定結果,但皇家收藏館、瓦萊士收藏館以及弗裏克收藏館先前的幾幅倫勃朗作品重被確定為真作,大都會博物館的《拍賣者》也被鑒定為真品。據鑒定委員會的權威統計,倫勃朗作品的最新總數量為340幅。

  但儘管韋特林對倫勃朗的作品秉持“最大可能囊括”的觀點,但在我看來,340的總數仍太少;創作速度不太快的范?代克(Van Dyck)42歲去世時,其創作總數量約達750幅。倫勃朗活了63歲,版畫創作(他比多數藝術家創作得多)不可能佔據他那麼多業餘時間。

  那麼,到底是何原因讓鑒定委員會以及博物館策展人對總數目持如此保守態度?在我看來,倫勃朗作品的鑒定仍受制于傳統錯誤結論的影響,這些結論又源自委員會先前成型的觀點,從而繼續引發世人對倫勃朗作品的真容普遍持懷疑態度。

  舉一例為證:委員會秉持的“錯誤簽名”理論。研究專家深信倫勃朗為了多快好省地掙錢,在學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他們説,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何有些“贗品”上署的是倫勃朗本人的親筆簽名,但至少沒有明確無誤的記錄或是最新證據加以佐證。這個理論實屬“馬後炮”,旨在為過去已鑒定以及簽名過的作品做狡辯,而自己及其他一些專家依據一些並不明確的創作“缺陷”,拒絕承認其為真跡。這純屬本末倒置的藝術史觀點。

  事實上,倫勃朗的職業道德似乎遠勝於很多學者的臆想。有證據表明:倫勃朗為別人的作品潤色時,的確會簽上自己的大名。我們知道:倫勃朗也心知肚明作品歸屬權對資助人而言是何等敏感之事——至少有兩次,他被請去鑒定其他畫家的作品。倫勃朗的助手抱怨自己的作品被老師冒用,這種事從未發生過。倫勃朗一生只有這麼一件事記錄在案:荷蘭萊頓(Leiden)一位啤酒製造商于1641年買了他一幅頗具爭議的畫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