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象形文字活化石水書搶救保護迫在眉睫

  • 發佈時間:2016-04-25 10:35: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楊雲 黃蕾瑾  責任編輯:張明江

象形文字“活化石”水書搶救保護迫在眉睫(圖)

  圖為三都水族自治縣檔案史志局搶救整理的水書。 楊雲 攝

  “絕大多數水族人不懂水書,懂水書文化的人被尊稱為‘水書先生’。”三都水族自治縣檔案史志局局長潘中西告訴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三都縣尚有500多位水書先生,轉眼之間離世了200多位,目前僅剩下200余位,且多已年逾古稀,水書搶救保護迫在眉睫。”

  水族主要聚居於中國雲貴高原東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都柳江和龍江上游。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人口占全國水族總人口的52%,是古老象形文字水書傳承保護的主要“陣地”之一,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

圖為三都水族自治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水族馬尾繡傳承人宋水仙搶救整理的水書。 楊雲 攝

  圖為三都水族自治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水族馬尾繡傳承人宋水仙搶救整理的水書。 楊雲 攝

  在水族地區,只有極少數上了年紀的人能看懂水書,被人們稱為“水書先生”。“水書先生”不光懂得書本知識,有相當的知識還在他們的口頭流傳著,每一位“水書先生”的頭腦就是一座水族文化知識的活寶庫。200余名“水書先生”中,60歲以上的就有近200人,佔90%。

  “如不抓緊搶救‘水書先生’口頭文化,過不了多久,這些口頭文化將會失傳。”潘中西擔心地説。

  在中國56個民族中,有17個民族有自己傳統的文字,水書即為其中一種。水書是水族的古文字、水族書籍的通稱。它是一種類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是世界上除東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也是水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三都水族自治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水族馬尾繡傳承人宋水仙搶救整理的水書。 楊雲 攝

  圖為三都水族自治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水族馬尾繡傳承人宋水仙搶救整理的水書。 楊雲 攝

  水書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資訊,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6年,水書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為保護水書,三都水族自治縣採取了包括徵集、翻譯水書,為“水書先生”錄音,水書文化進校園等多項措施加以傳承保護。目前,三都水族自治縣已徵集到水書原件1萬餘冊,完成20卷水書的翻譯整理工作。

  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書辦研究員韋仕釗説,目前,三都縣水族研究所已完成《九星卷》、《貪巨卷》等20卷水書的翻譯,部分卷本已經出版。

  “中國的水書卷本集中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東南苗族侗州自治州境內,約4萬冊,目前中國館藏的水書卷本有2萬多冊,其中三都縣檔案館館藏水書卷本1萬餘冊,還有1萬多冊水書卷本分散在民間。”潘中西介紹説。

  “水書是水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寶庫中罕見的一份遺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水族馬尾繡傳承人宋水仙邀請記者參觀她的水族文化家庭博物館時説,“不只是官方,民間也在積極行動,搶救水書已經成為水族各界的共識。”

  “10年來,我幾乎走遍了全縣水族村寨,拜訪了許多‘水書先生’。有時要一邊在‘水書先生’家中幫忙幹農活,一邊做思想工作。逐漸地,越來越多 的人了解了水書的價值和國家保護水書的用意,便同意捐出或賣出這些‘寶貝’”。宋水仙告訴記者,“這項工作事關水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們有責任做好水書 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不能有一點私心和功利心。”

  潘中西同樣認為,“搶救水書,不僅要搶救文本,更要搶救‘水書先生’,他們是水書的權威和闡釋者,如果沒有‘水書先生’,傳承就是天方夜譚。因此,搶救水書,要重點做好‘救人’和‘救書’工作。”

  近年來,黔南州加大了收集、整理散存於民間的水書力度,積極支援水書申報世界記憶名錄工作,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水書成功申報《亞太地區記憶名錄》和《世界記憶名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