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藝術銀行模式在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前景

  • 發佈時間:2016-04-25 10:33:48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藝術銀行(Art Bank)在1972年誕生於加拿大,目前,澳大利亞、英國、挪威、南韓、台灣等國家或地區也都先後成立了相關機構。有別於金融機構所主導的藝術銀行業務(Art Banking),藝術銀行(Art Bank)通常定位為公益性質,是由政府為主導,通過財政預算購買本土藝術作品,並租賃給政府機關、企業機構等。

  藝術銀行模式的誕生主要是基於當地的藝術品市場發展現狀。以澳大利亞為例,其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年交易總額基本維持在1億美元以下,市場規模不大,發展較為 平穩。但當地藝術市場的顯著特徵是存在嚴重的“空心化”現象,即受到資本追捧的以國外藝術作品為主,本土藝術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CIABI(Certified International Art BrokerInstitute)

  全球藝術品市場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藝術品市場的當代藝術品交易額達到了750萬美元,名列全球第六。而在當代藝術版塊全球排名前500的藝 術家當中,澳大利亞籍藝術家僅7人,交易額僅有340萬美元左右,佔市場總額0.2%。正是出於保護本土藝術的目的,以政府為主導,扶持本土藝術的藝術銀 行模式才應運而生。

  藝術銀行早期的運營並不成功,但在西方資産運作體系逐步健全完善的過程中又獲得了新生。資産運作健全完善的重要標誌是資産評估體系的建立。1987年,美 國通過了《專業評估執業統一準則》(USPAP),美國國會在1989年通過了《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法案》(FIRREA),建立了聯邦政府、州政 府、評估行業協會、金融監管部門等參與的資産評估體系,為良性的資産運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加拿大、澳大利亞政府先後在20世紀90年代給本國的藝術銀行“斷奶”,一方面是出於財政預算的考量,另一方面正是由於資産運作體系的完善,給予了藝術品 實物流通更多的獲利手段。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藝術銀行通過市場推廣、行銷擴展等一系列嘗試,實現了自身造血功能,成為藝術資産運作早期的典範。

  隨著本土藝術市場活躍度提升、規模擴大,藝術銀行的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對此,加拿大、澳大利亞、台灣等運營情況較好的藝術銀行都在進行新業務的探索, 計劃重點開展的就是藝術授權。特別是數字授權,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終端産品和相關技術,實現現實與虛擬的互通。此外,各國的藝術銀行還嘗試將藝術資産與普 通街區、醫療中心、金融機構等多元化場景相結合,通過漸進式的模式創新,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中國經濟在“新常態”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新的宏觀走向。伴隨著經濟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龐大,藝術內容豐富,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的市場情況 截然相反。但相對於美國等文化強國而言,仍存在著文化産品産能過剩和産品有效供給不足的顯著問題。傳統藝術銀行模式屬於政府推動型,借助政府財政撥款購買 藝術內容。這與國內市場的現狀,以及供給側改革的方向都是相違背的。傳統藝術銀行模式的改造應當著眼于內容供給與市場需求的同步調整,實現高效、高質的藝 術供給,在借鑒藝術銀行已有的資産運作經驗的基礎上,讓企業承擔起更多的商業責任,實現在國內市場的落地。

  2016年3月份,在CIABI中國事務處支援下,加拿大藝術銀行、澳洲藝術銀行、台灣藝術銀行、英國政府收藏檔案館、美國駐外使館藝術展覽辦公室等國際 性機構的專家代表,在台灣舉行了‘2016藝術銀行國際趨勢論壇’。該論壇圍繞藝術銀行在國際範圍內的發展現狀,如何在政府框架與市場需求之間進行模式構 建,以及民間機構在模式當中所進行的商業實踐等內容進行廣泛的探討。

  CIABI中國事務處基於近年來在藝術金融領域的實踐經驗與市場研究,結合此次高峰論壇的核心內容,編寫了《藝術銀行模式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分析》行業報告 (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對國際專家的訪談討論、相關著作和數據的分析研究,梳理出藝術銀行模式在國際範圍內的經驗得失;還針對國內藝術市場進行科學嚴 謹的需求分析與模式探討;並首次提出以“授權銀行”為核心理念的針對性解決方案—CIABNECTIS模式。CIAB NECTIS(NEW ECONOMY CULTRUAL TRIANGLE INNOVATIONSOLUTION)模式是以“需求--供給--方案”為支撐的供給側結構化綜合提升方案。其中,藝術資産管理體系就是在全球藝術銀行 的運營管理經驗基礎上,通過金融等多元化運作手段打造而成的。

  來源:商業週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