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近幾年佩戴手串已成時尚潮流

  • 發佈時間:2016-04-25 10:32:34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最近幾年,人們購買、佩戴手串漸成風潮。不管是商界大鱷、演藝明星,還是中産白領、在校學子,手腕上都會有各種材質、各種顏色、各種價位的珠串。在 藝術品與裝飾品消費中,手串的風靡程度遠非傢具、瓷器、字畫所能比擬。為何手串會熱起來?到底還能熱多久?■收藏週刊記者 韓幫文

  再好的寶石類手串

  大規模投資也應謹慎

  藏家建議寧可多花錢

  也要買稀有材質的手串

  手串如果從材質上劃分,大體可以分為五類:寶石類、木質類、子核類、牙角類、上述四類都不包括的其他材質。這五類材質的市場和價格走向規律都不一樣。牙 角類手串主要是象牙、犀角、靈骨、鶴頂紅等,都是國家明令禁止交易的,應該給予堅決抵制。子核類手串主要是菩提子,儘管這幾年價格有些波動,但沒有太大起 伏。因此,手串的市場主體主要是寶石類與木質類。

  業內人士指出,寶石類手串購買者在買進時,其價格的制定標準往往是按照當時統一的單位價格計算的,一旦想出手轉讓,接盤的人一定會按質論價,且較難達到買進時的價格(時間因素除外)。因此,買家在買進寶石類手串時需注意兩點:

  首先,要關注每一顆珠粒的品質,以期對手串的總體品質有一個正確的考量。之後,再評估手串的價格與品質之間的性價比關係,這樣才能確保物有所值或物近所 值。其次,如果不是真心喜歡,也不是撿漏,寶石類手串並不是投資的理想項目,較少有人能在這種材質上獲得太大利益。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講,再好的寶石類手 串也不能用於大規模投資。

  藏家建議寧可多花錢

  也要買稀有材質的手串

  珍稀木質手串主要指黃花梨木、紫檀木、金絲楠木、沉香、奇楠,能夠形成傢具用材的是前三種,與沉香、奇楠的市場價格規律還不完全一樣。

  珍稀木材的原材料上漲,主要影響的是傢具市場而不是手串,手串價格上漲主要是水漲船高的跟風。由於手串與傢具形成的消費群體的層次不同,手串價格上漲的 幅度要低於傢具。同時,一旦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出現下滑,首當其衝的不是手串,而是傢具。縱向來看,木質手串的市場價格上漲的幅度不是太大,下滑的幅度也 小,甚至沒有下滑。所以,資深藏家建議,寧可多花一點兒錢,也一定要買稀有材質的手串。如果腕上手串的材質被證明是真正的稀有材質,那麼就會遠離市場價格 下滑的心驚肉跳,而享受價位上漲帶來的快樂。

  沉香、奇楠這兩種材質極度珍稀,價格頗高,據説每克奇楠的價格已經達到2萬元的天價。不過,普通民眾收藏、佩戴手串,沒有太大必要把有限的資金全部壓在這種材質上。

  分析

  手串為何熱了起來?

  在業內人士看來,手串熱的動力首先來自其收藏門檻相對較低。劉先生在華林玉器城經營一家文玩店舖多年,感受到手串的確備受市民關注。“特別是那些對藝術 品、工藝品感興趣,但資金與知識籌備都尚不豐厚的人,特別喜歡文玩手串。”在他看來,文玩手串風行與傢具、瓷器、玉器行情穩定性欠佳形成了顯明對比。“大 件藝術品價格高企,這幾年行情不穩定,很多人望而卻步,但手串等小件文玩入手門檻低,且價格區間廣,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劉先生 觀察到,熱衷於購買手串的多為年輕人。

  “人們對藝術品的消費漸漸進入精神與時尚領域,這也是手串走紅不可忽視的重要文化原因。”在劉先 生看來,儘管手串、佛珠在人們的消費視野中慢慢褪掉佛家的宗教色彩,但歸根結底仍關聯著精神與信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戴手串,也就意味著人們的消費與收藏 觀念已漸漸帶上精神與個性的色彩。而與此同時,手串又被人視作品位與時尚的象徵,但凡時尚,就有跟風的現象。

  所以,劉先生叮囑讀者,在購買手串的時候,除了裝飾需要,不妨多從收藏與投資角度考慮,儘量入手一些品質較好、價位較高的手串。“當然,最需注意的仍是錯買贗品。”他最後強調,專業知識籌備斷不可缺。

  文玩手串收藏發展史

  ■姜躍進 中國收藏家協會文玩收藏委員會主任

  珠串作為一種佩飾,在中國由來已久。在北京山頂洞人遺址的考古發現中,就出土了距今1萬多年的舊石器時代原始人所生産的“珠串”。 直到魏晉、隋唐時 期,佛教在中土發展並興盛起來,一種叫“佛珠”的宗教用品在寺院甚至社會上也逐漸流行。佛珠遂成為與本土珠串文化發展並行不悖的飾件及用品。

  清代朝珠、宮廷手串將珠寶飾品的裝飾功能與精湛的手工藝融合,選材上擴大範圍,將多種珍貴材料運用其中,結合了玉石雕刻和花絲鑲嵌工藝,最終形成具有時 代特色的宮廷珍品。僅選材方面,就有包括青金石、綠松石、碧璽、東珠、海藍寶石、翡翠、水晶、瑪瑙、琥珀、蜜蠟、珊瑚、伽楠香、菩提子、檀香、沉香木、椰 殼、硨磲、象牙、牛角等數十種材質。由此看,佛教的念珠自然是與此不能比擬的。

  隨著清室的衰敗,手串因其材質、色澤、雕工的精美而從深宮中流散到民間,成為文人把玩的高雅之物或是互相饋贈的禮品。民國及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由於各種社會原因,手串文化的傳承出現了斷檔的情況。

  改革開放後,包括手串在內的各種文化事業都處於復蘇的萌芽階段。大約12年前,北京賣佛珠、賣手串的市場尚未形成,所有佛珠只有在一些寺廟裏和佛具商店裏才能看到,種類也少,購買手串的都是一些信佛的徒眾,沒有人買來拿著玩兒。

  要説到文玩手串市場的熱度升溫,還得從2003年的“非典”時説起。在那段時期,一種具有被賦予驅魔辟邪且具有保健功效、煥發香味的綠檀手串被大家關注起來。之後,隨著“非典”疫情得到控制,綠檀手串的整體銷量就走了下坡路。

  到了2005年,“文玩”這個詞逐漸被大眾所接受,文玩手串的概念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引領時尚的全新標誌。由此,具有宗教意義的樸素佛珠慢慢轉變成了民間所追捧的集文化、把玩、財富三者為一體的文玩手串,完成了佛珠—朝珠—宮廷手串—文玩手串的蛻變。

  綜上所述,文玩手串濫觴于上古的串珠,後又以佛珠為祖、以清代朝珠為宗,以宮廷手串為直系流派,一脈延續下來,已經與佛教徒仍在使用的佛珠迥然不同,質的演變使其更加世俗化了。

  (據《北京商報》、《文玩手串的材質、收藏與把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