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10位自殺畫家的遺作 你能看出端倪嗎

  • 發佈時間:2015-08-25 14:04:02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很多藝術家的生命完結時,都留下了沒有最終完成的撩人傑作。更有趣的是,這些奪走藝術家生命的作品總帶有輕微病態。其中有些暗示了一直糾纏著創作者的陰暗思緒,另一些卻顯現出了飽受精神苦痛折磨的藝術家有著怎樣反諷般的內在安寧。

\

  1。文森特·梵谷:《杜比尼花園》

  預示不祥並讓人難忘的畫作《麥田群鴉》總被誤認為是梵谷的最後一幅作品。雖然這的確是梵谷絕世之作中的一幅,但在研究他寫給別的畫家的信時發現, 《麥田群 鴉》是1890年7月他死前兩周所完成創作的。這就意味著《杜比尼花園》才可能是真正的最後一幅作品。這幅畫作中描繪著梵谷深深敬仰的畫家夏爾-弗朗索 瓦·多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的大花園。陰暗的《麥田鴉群》與田園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暗示著梵谷遭受著精神上的折磨。

  1890年7月27日一大早,梵谷帶著裝滿子彈的手槍外出去寫生。他朝自己開槍,但卻沒有成功,兩天后死在了哥哥家中,享年37歲。梵谷生前從未享受過任何的功名與利祿,最後還是他的母親為悲劇的他料理了大量工作。

\

  2。阿西爾·高爾基(Agony-Arshile Gorky):《痛苦》

  阿 西爾·高爾基是一個擅長用簡單形狀和色彩來表現意境的抽象主義畫家。在死前,他忍受了許多悽慘遭遇與不幸。1946年,一場大火燒燬了他的畫室,大部分的 佳作均化為灰燼。在這之後的幾週內,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之後很短的時間裏,他發現了妻子艾格尼絲(Agnes)還與其他畫家有一 腿。他們離婚之後,妻子艾格尼絲(Agnes)便帶著兩個女兒離開了。

  在1947年,高爾基創作了多幅作品,包括《痛苦》(Agony)、 《耕犁和歌曲》(The Plough And The Song)、《極限與開始》(The Limit and The Beginning),這其中任何一幅都稱得上是他的絕世之作。而《痛苦》(Agony)也許是其中最有趣的一副作品了,因為它所想要表達的內容,只能被 理解成與作者死前不久所遭受到的巨大痛苦有關。在《痛苦》之前很少被用到的火紅色,像極了在模倣毀掉他畫室的那一把火。1948年,他的壞運氣將他的悲慘 人生帶向了毀滅性的的高潮,當車禍導致他的脖子被折斷,畫畫的手臂暫時癱瘓不能再畫畫時,一個月後,他選擇在自己的畫室內自殺。

\

  3。理查德·蓋斯特爾(Richard Gerstl):《拿著畫板的裸體自畫像》

  蓋 斯特爾最負盛名也最具爭議的作品創作于他與馬蒂爾德(Mathilde)(著名作曲家阿諾爾德。勳伯格的妻子)發生令人不齒的秘密情事之時。在這段風流韻 事中,蓋斯特爾繪製了許多他自己和馬蒂爾德的裸體畫。當情事曝光後,這對情人逃離了馬蒂爾德的丈夫,繼續維持著他們的關係。不幸的是,最終馬蒂爾德“出於 對孩子的考慮”離開蓋斯特爾,回到了勳伯格的身邊。

  蓋斯特爾因此而心煩意亂,在1908年9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時年25歲。 他先刺傷了自己的軀幹,初次自殺未遂後又將自己懸挂在他新工作室中的一面鏡子前,周圍擺滿了自己的畫作。蓋斯特爾最後留於世間的作品是《拿著畫板的裸體自 畫像》,背後生動的藍色背景襯托出他病態的蒼白。畫中細長、鋸齒狀的筆觸明顯地表現了作品倉促而成,反映出當時作者內心的顫抖。

\

  4。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乘坐死亡》

  讓· 米歇爾·巴斯奎特在青少年時期就作為一個曼哈頓的塗鴉藝術家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之後過渡成為畫家。他的作品很快由於其內在深度和繪畫藝術獲得了廣泛好 評。不久,巴斯奎特就成為了藝術界炙手可熱的人物。不幸的是,這位藝術家因吸食海洛因成癮受盡折磨,在27歲時就因為過量使用“快速球”(“speed ball”,一種海洛因和可卡因的混合物)而死亡。

  巴斯奎特是一位多産的藝術家,人們並不清楚哪一幅是他的最後畫作。但是1988年,就在 他自殺前幾個月完成的《乘坐死亡》很有可能就是他最後留世的作品。這幅畫描繪了一幅被人騎在身下的骷髏骨架。雖然巴斯奎特後期大部分作品都因明顯偷懶和過 于商業化遭受批判,但這幅《乘坐死亡》依然是許多人忠貞不二的最愛。從海地巫術的角度來看,也有一些批評家將它與精神佔有的概念相聯繫(被騎在身下)。另 外幾幅很可能是巴斯奎特最後畫作還有:《英雄2》(Eroica II),The Dingoes That Park Their Brains With Their Gum,《總有一個齒輪剩下的力學》(The Mechanics That Always Have A Gear Left Over。)

\

  5。康斯坦斯·梅爾:《悲慘人家》

  盡 管康斯坦斯·梅爾(Constance Mayer)在創作《悲慘人家》(Une Famille Dans La Desolation)時自殺了,但這幅畫後來由她的合作夥伴皮埃爾·保羅·普魯東(Pierre-Paul Prud’hon)完成了,普魯東曾捲入藝術史上最轟動的藝術醜聞案。

  1803年兩人相遇,那時普魯東是享譽法國的繪畫家,梅爾是嶄露頭角 的年輕藝術家,很快他們便開始合作繪畫,據説外界看不出同一幅畫裏有銜接的痕跡。相對於油畫,普魯東更喜歡素描,所以勾勒繪畫大概輪廓總是由他負責,油畫 創作部分由梅勒完成。那時普魯東名氣更大(加之他是男性),所以這些畫作常冠他一人之名售賣。有些人為了畫作能賣個好價錢,甚至會把梅爾的名字除去,只留 普魯東一個人的名字。但梅爾憑藉自己的才能也算成功,她在索邦神學院(Sorbonne,譯注:巴黎大學前身)有自己的畫室。

  他倆兒本可算 天生一對,但普魯東已有妻室,且過著悲慘生活。他們育有六子,但婚姻很不和諧,他妻子精神崩潰,最終死於精神病醫院。有歷史説,普魯東曾在妻子去世前發 誓,不會續娶,這讓康斯坦斯非常憂鬱。也有歷史説政府徵用康斯坦斯索邦神學院的畫室,讓她處於危險境地。不管哪個歷史版本屬實,事實是梅爾用普魯東的剃鬚 刀于1821年5月26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普魯東悲痛絕望,于兩年後去世,但未能完成他們最終的合作繪畫——為一個悲慘家庭的畫像。

\

  6。馬克·羅斯科的無題畫(黑灰圖) (Black On Gray)

  抽 象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名聲,主要是靠他著名的色域繪畫取得的。這些作品因用色彩喚起了人的情感共鳴而廣受好評。但羅斯科不屑于這樣的評論,他希望自己被當做畫 家而不是涂塗抹抹拼湊色彩的人。他只關心情感表達,而“不關心顏色間的關係,不在意表現形式,也不關注其他任何東西”。

  在他人生晚期,他的 繪畫風格趨於平淡,透著絕望,似乎是想顛覆自己之前的社會聲名。“黑色主題繪畫”(the Black Paintings)是他最後一組畫作,大部分畫作中都是一塊黑灰畫布,黑灰中間水準分割,畫中還有一塊薄木板。羅斯科自己敘述説,這些畫的主題是“死 亡”。他先遭與妻分居之苦,又受嚴重抑鬱症的折磨,1970年羅斯科在自己的紐約畫室割腕自殺。

\

  7。約翰·明頓:《詹姆斯迪恩的死亡》

  畫 家及插圖畫家約翰·明頓于1957年1月自殺身亡,他的最後一個作品仍未完成。這幅畫描繪的是被一群發瘋的旁觀者包圍的身負重傷之人。在明頓死亡前一天, 畫家Ruskin Spear去工作室拜訪他,被告知畫中的垂死者是死於2年前車禍的好萊塢演員詹姆斯迪恩,享年僅24歲。

  Spear相信 詹姆斯迪恩的死亡代表年輕一代的遭遇,與明頓高度相關。然而,垂死者的真實身份是有爭議的。顯然,繪畫的靈感直接源於明頓在巴塞羅那目擊的一起相似的車 禍,之後認為與迪恩相似。明頓的自殺是由於抽象藝術的興起阻礙了他作品的普及,助長了內心的抑鬱和自信的喪失。作品雖未完成,但跡象表明他並不打算進一步 完成創作。他告訴朋友擔心他的畫會成為另一個約翰尼·明頓的作品。

\

  8。尼古拉斯·德·斯塔埃爾:《音樂會》

  尼 古拉斯·德·斯塔埃爾是位富有創造力的法國抽象派藝術家,在其短暫的職業生涯中創作了成千上萬的繪畫和素描。在他生命的最後5個月中,創作了147幅繪 畫,有生之年最後一個作品極有可能是完成于1955年的《藍裸》。當年3月,他在昂蒂布跳樓自殺,留下最後未完成的作品《音樂會》,享年41歲。

  《音 樂會》是德·斯塔埃爾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長6米(20英尺),寬3.5米(11.5英尺)。畫中,灑滿樂譜的地上有一個大鋼琴和低音提琴,反應了在音樂 會結束之前,要將兩種樂器留在舞臺上。德·斯塔埃爾深受一次音樂會的鼓勵,立馬回家整日整夜創作,直到燈光無法使他繼續繪畫。他燒燬了所有的草圖,跳樓身 亡。在他死前,寫下“我無力完成作品”。

\

  9。約翰·威廉·格威德(John William Godward)《裸體海灘上》

  在 約翰·格威德40年的畫家生涯中極少創作過主題為身著禮服的漂亮女子以外的畫作。他以這種風格名聞天下,並常因對古典禮服上的褶皺紋理變化不可思議的準確 描繪而飽受讚譽。但他的畫作不盡符合普遍的藝術批評標準,因為其中有諸多理念及歷史上的失實之處,就像“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身著羅馬時代的寬袍”。家人看不 起他所選擇的職業,在畫家1912年移居義大利後,就與他斷絕了關係,並毀掉了所有印刻著他往昔歲月的相片,隨著健康狀況的惡化,他的創作也越來越少。在 去世前的最後最後幾個月裏,畫家完成了最後為人所知的作品——《相思》和《裸體海灘上》。後者意義尤其重大,它標誌著畫家不再恪守自己一貫的古典風格,這 種風格的畫面場景以華美的服飾和大理石表面為特徵。在此之前,該風格被普遍認為是不合時宜的,但是畫家顯然沒有任何改變的意願。1922年12月,結束了 自己的生命的畫家在遺書中寫道,這個人世對他來説,不夠盛大,對於加索(Picasso)而言,也一樣。

\

  10。克裏斯托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斑馬和傘》

  《斑 馬和傘》是1930年伍德在巴黎完成的兩幅畫作中的一幅,另外的作品是《虎與凱旋門》。兩幅畫作都描繪了異域動物與人造建築對立的超現實想像。《斑馬和 傘》的特殊之處在於空中多出了降落傘的形象。傘員毫無生氣,似乎已經死亡,至少也受到了嚴重傷害,這或許意味深長。畫家1930年8月離開巴黎來到英格 蘭,在索爾茲伯裏(Salisbury)遇到了他的母親,並向她展示了包括《斑馬和傘》在內的最新作品。不幸的是,伍德無時不刻不在忍受著因為戒毒而引發 的臆想症帶來的痛苦,他確信有某個神秘的東西一直跟隨著自己。他不顧一切地逃離這位僅存在於幻想中的追捕者,在最絕望的那天,竟跳向了一輛迎面而來的列 車。那時的媒體為了避免他的母親受到困擾,便每每將之報道為一起偶然事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