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各地藝博會扎堆 含金量存疑

  • 發佈時間:2015-05-25 09:51:5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郭曉昊  責任編輯:孫毅

 清乾隆 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

  清乾隆 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

  原創“網際網路+”成藝術消費新趨勢

  上周剛剛落下帷幕的深圳文博會總成交額再創新高,達到2648.18億元,比上屆增長13.90%,其中拍賣金額最終達到3.50億元,佔總成交額的0.13%。

  然而,幾乎與文博會同期,北京、杭州、廣州、廈門等藝博會接踵而至,參展機構和作品卻良莠不齊。業內人士指出,過於扎堆的展會令部分藝術經銷商顧此失彼,也降低了含金量,日漸壯大的網上交易平臺兼具教育與生態建設屬性,將引領藝術消費的新趨勢。

  剛剛落幕的深圳文博會無論從影響力還是成交量來説,都是國內文化藝術類展會的龍頭。相關數據顯示,此次總成交額再創新高,達到2648.18億元,比上屆增長13.90%。在專業觀眾日期間,主辦方大幅增強採購洽談區、專業拍賣會等交易平臺的功能,使得拍賣金額最終達到3.50億元,佔總成交額的0.13%。此外,本屆文博會出口成交額也比上屆增長了2.15%,達到164.85億元。

  文博會龍頭 藝博會“雞肋”

  同時,首次設立的一帶一路概念“絲綢之路專館”吸引了俄羅斯、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15個國家及西安、烏魯木齊、泉州、廣州、深圳等15個內地城市聯手參展,而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成為衡量參展藝術品的重要標桿。無論是傳統的刺繡、陶瓷、紫砂,國外的油畫、手工藝品或是新鮮的3D列印製品,都能在文博會上收穫眾多粉絲和訂單。

  然而幾乎與深圳文博會同期,北京、杭州、廣州、廈門等地的藝博會接踵而至。雖然主題、口號各異,但實質上都是展銷——在藝術品市場總體的淡季中,中外的各類展會首要的目的就是促成成交。然而如此多同質化的藝博會扎堆舉行,含金量到底幾何呢?

  《2015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稱,中國內地堪稱大型藝博會的僅有幾個,其餘的數千個藝博會則以低端的微型展銷會為主,展會成本成為藝術經銷商較大的負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印度藝術博覽會、軍械庫藝術博覽會和布魯塞爾古董藝術博覽會等世界知名博覽會的參展畫廊數量和觀眾人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參展商表示,考慮到市場環境和成本,每年只挑一個展會參加。他認為,藝術家參加展會無非就是帶上自己的作品,必要時再出來“站臺”,而參展商前前後後運作此事需要花費的精力和財力很大,沒有顯著的回報就難以為繼。“中國藝術品一級市場本來就不發達,很多都要仰仗二級市場套現,一旦二級市場出貨受阻,整個運轉就容易失靈,行家之間私下交易並非市場主流。”

  原創“網際網路+”介入平民消費

  儘管今年紐約藝術周和中國嘉德春拍的表現有回暖跡象,但記者了解到,北京一些二線拍賣行的春拍總成交量不到五成。

  另一方面,高舉著原創藝術消費大旗的大小藝術品電商平臺則層出不窮。“藝術品消費不是土豪的專利。”新問世的某藝術品電商平臺表示,主打青年藝術家原創作品,不存在複製品和贗品,平臺銷售的每一張作品都有創作者的授權保證。

  英國Hiscox藝術保險公司近期發佈的2015藝術品線上交易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藝術品網上交易額從2013年的15.7億美元增加到26.4億美元。Hiscox藝術保險公司報告顯示,越來越多以投資為目的的藝術品收藏者選擇網上購買的方式。

  據中國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估算,2014年國內藝術品網上交易額大約為45億元人民幣。

  業內:藝術品機構應重視買家生態建設

  眼下無論是知名微網志還是微信號,目前都有一大幫粉絲,凡是“大V”直播或推薦的,許多人都選擇“無腦跟”。“我愛好藝術,也希望把家裏裝點得更富文藝氣息,微信訂閱號我每天翻翻,看看業內人士對美術史或當代藝術的梳理,再去他們推薦的線上平臺上購買藝術品,只要價格能接受就行。”藏友袁先生表示,社交媒體對他的引導很明顯,但線上上購買的藝術品價格基本都低於5000元,既有原創的也有版畫等,傳統的臨摹或印刷名作的行畫則不在考慮範疇之內。“暫且把投資屬性放在一邊,只挑性價比高的‘非行貨’”。

  有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機構對下游特別是買家的生態建設更為重要。“網際網路時代比拼的就是用戶體驗,首先教會‘增量’人群和潛在的愛好者如何欣賞作品,再慢慢建成收藏圈子,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增強粘性,最終促進成交。市場上起碼有2000多家電商,只有口碑和重復購買率上去了,平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