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二屆“藝術澳門”聚焦亞洲藏家市場

  • 發佈時間:2014-12-01 04:32:1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藝術澳門博覽會ART MO(簡稱“藝術澳門”)11月27日在澳門隆重拉開帷幕舉行。來自澳門本土、香港、內地以及南韓、日本的37家藝術機構、16個奢華品牌、5家澳門本地協會及65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齊聚亮相此次藝博會。

  此次博覽會劃分為三大區域:當代藝術區、經典藝術區和奢華藝術區,以各種類型的藝術品、收藏品、奢華消費品的一起碰撞,竭力為不同買家創造出更有活力的消費與收藏氛圍。

  相比上屆,論壇成為本屆的亮點,讓大眾可以了解到當今藝術市場的發展和各區域藝術專業人士的最新觀點。

  最大限度整合資源

  記者了解到,經過第一屆的試水後,第二屆“藝術澳門”作出了明顯的調整:整個博覽會劃分為當代藝術區、經典藝術區和奢華藝術區三個板塊,參展畫廊從之前的57家縮減為37家,並增加了16個奢侈品牌,及兩家古董商。三個不同單元的跨度整合,滿足不同層面消費群體的需求。

  “藝術澳門”藝術總監趙力説,雖然畫廊減少了,但有其他的角色擴充了藝博會的豐富性,整個藝博會的規模擴大了,畫廊區的展位面積也擴大了,參加的作品數量也增加了。上一年相對而言,是以畫廊為主的定位,今年則以內容的整合為主要定位,這種方式是在內容豐富和畫廊特點、資源開發之上作更大的整合。

  澳門缺乏當代藝術藏家,但每年三千萬人次的流動人口,其中大部分是處於相對富裕的階層的遊客,他們是澳門藝術市場的潛在客戶。如何讓他們走進藝博會,如何滿足不同類型的客戶群及培養藏家,奢侈品牌無疑是一個“誘餌”。本屆藝術澳門運營總監何健宇談到,“我們要契合澳門的特色,要帶入遊客或者澳門本地人喜歡的元素,這次選擇與香港鐘錶和珠寶行業協會合作,帶來了限量版的奢侈品牌,某種程度上,這些奢侈品牌的愛好者與藝術品收藏家在性質上類似。”這次藝博會中新增的“奢華藝術”板塊是主辦方基於這個想法的嘗試。

  聚焦亞洲畫廊和藏家

  近年來,中國畫廊行業規模持續放大。儘管相比國際畫廊行業,國內市場發展時間較短,但每年約10%的增長顯示出這一市場良好的發展態勢。根據專項調查,國內有3106家畫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省市。而來自歐洲美術基金會報告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畫廊市場交易量高達42000筆。市場活躍度仍維持在較高水準。

  本屆“藝術澳門”運營總監何健宇針對今年參展畫廊區域性的定位談到,亞洲化更契合澳門的地域優勢,相比上屆,參展畫廊從涵蓋加拿大、以色列、法國、台灣、香港、中國內地到專注亞洲地區。

  “很多都是中國內地的畫廊,因為中國內地與澳門的關係更密切,所以內地的畫廊比較多。“藝術澳門”之所以聚焦于亞洲畫廊,因為我們覺得國際藝術市場的將來在亞洲。接下來打算邀請更多東南亞的畫廊參與,但參展商數量會控制在40家左右。”

  趙力認為,與香港相比,澳門舉辦藝博會也有自身優勢:第一是政府對藝博會的支援力度大;其次,澳門面積雖小,但人口密集度高,本地每人平均GDP位居亞洲第二,也是增長最快的地區,另外,流動人口大,帶來各種機遇;澳門有免稅的優惠;有和香港一樣的服務能力。

  趙力説,這次參展畫廊雖然減少了,但品質提高了,注意到區塊的特點,比如南韓雖然只有一家,但增加了一家日本畫廊,未來計劃把亞洲的資源結合起來。

  記者了解到,博覽會時間從去年的5月底改為11月下旬舉辦,避開藝術博覽會的高峰期;對參展商和藏家,也提供了優厚的待遇。比如銜接博彩業的“藝術澳門”大手筆地吸納世界各地大約500位藏家齊聚澳門。“藝術澳門”計劃打造成為亞洲區或者以大中華為核心的收藏家的大聚會,既可以休閒娛樂,又可以旅遊和看畫,或者大家衝著藝術來,同時又休閒娛樂,這對於藏家也是有吸引力的。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