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非專業藏家如何玩轉博覽會

  • 發佈時間:2015-05-25 06:31:5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方收藏眼

  5月已進入各類文化博覽會的旺季。本月除了有備受投資收藏界關注的兩大國際級盛會——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和第三屆中國(湖南)國際礦博會相繼召開,還有第二十屆廣州藝博會、第十屆藝術北京和第八屆杭州藝博會等老牌地方性的藝術博覽會集中上演,同期舉行的其他區域展銷會還包括首屆中國巴蜀國際藝術博覽會、首屆藝術廈門等等,密集的活動排期讓藝術品愛好者應接不暇、眼花繚亂。

  近年來,形形色色的文化博覽會對正在調整的藝術品行業,“就好像冬天裏的一把火”。不過,南方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性的文化博覽會,出於追求經濟規模效應等方面的考慮,開始降低參展門檻和放鬆對交易産品的監管,從而導致産品不斷走向低端化、價格逐漸出現泡沫化。對投資收藏者來説,不斷稀釋的含金量,也開始影響他們在一些市場化的文化博覽會上的購買熱情。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調查??

  博覽會經濟帶熱藝術品市場

  5月23日,來自上海的阿杜在微信上分享了他參加第三屆中國(湖南)國際礦博會的興奮心情。從他分享的圖片可以看到,展館裏邊的多條觀展通道都被洶湧而來的人流擠得水泄不通。

  作為國土資源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國際級盛會,在各省區觀賞石協會、奇石協會、礦物協會和寶石協會等相關行業組織的發動下,歷屆中國(湖南)國際礦博會均聚集了大量礦物寶石收藏界的頂級經銷商、大玩家和專業收藏家。

  阿杜是南方日報記者前一天參觀這次礦博會剛剛認識的一位礦物晶體的專業經銷商。今年是礦博會首次從長沙移師到“中國礦物之都”郴州來舉行,被當地政府視為宣傳本地礦物産業和文化産業的一次機會,因而投入了較多的資源來籌辦和推廣。記者曾經到過阿杜位於郴州國際會展中心二樓的展覽空間,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裏裏外外擺滿各種精美絕倫、艷麗多姿的礦物晶體,既有常見的熒石、方解石、方鉛礦、黃鐵礦晶,也有鏡鐵礦晶、自然金等稀有礦物標本,讓人琳瑯滿目。

  阿杜的這塊礦物晶體小天地,只不過是現場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展館中的一家。這些形形色色的展館,從世界各地帶來了過10萬件的礦物寶石,除了有專業收藏者才熟悉的菱錳礦、香花石、方解石、紫螢石、重晶石、孔雀石等礦物精品外,也有大眾收藏者常見的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翡翠、和田玉、瑪瑙、水晶、琥珀、綠松石等珠寶玉石産品。

  廣東省觀賞石協會這次專門組織了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等八省區參加的“嶺南觀賞石精品展”。該協會秘書長張建南在現場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今年從廣東過來郴州參展的各類礦物和寶石經營者就有幾十家,目的除了宣傳推廣,更重要的當然是“交易”。

  謝佑才、黃新華、王朝江和陳愛國4位藏家告訴記者,當前國內的藝術品市場仍在調整,為了把生意做大,他們每年都會參加多場類似的博覽會。“就算當場沒有交易,也可以通過展示,與業內的大買家建立聯繫,為將來合作建立基礎。”在他們看來,一場有影響力的博覽會,對整個市場會起到一定的催熱作用。“像今天這種擠爆館的人流,雖然帶來的大多數是以獵奇和觀賞為目的的觀眾,但是,他們很可能就是在未來為我們帶來銷售增量的新買家。”

  博覽會經濟對市場的推動作用,在近年來的廣東表現得更為直觀。上周剛剛落幕的深圳文博會,以2648.18億元總成交量再創新高,比上屆的成交量足足增長了13.90%,其中專門面向專業買家的現場拍賣,總成交金額就達到了3.50億元。如果説深圳文博會做的是大文化概念,那麼,同樣是在上周落下帷幕、主打藝術品市場的廣州春季藝博會,在成交量上也拿到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據主辦方透露,為期4天的春季藝博會總成交量約4.8億元,與去年創造的歷屆藝博會最高成交紀錄持平。這與容納了整個大文化産業的深圳文博會相比,雖然只能算作一個零頭,然而,若與同為地區性的藝博會——北京藝博會和上海藝博會相比,廣州藝博會的成交量卻遠遠多了一倍以上。

  分析??

  繁榮背後的産業分化

  對於一些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場網路的經營者來,日益增多的各種博覽會目前確實是他們切入市場的一個重要平臺。

  青年書法家陳顯倫今年第一次參加廣州藝博會。在琶洲廣交館C館的二樓,他申請了一個10平方米不到的小空間,第一次在專業的藝術品博覽會和盤托出近年來他製作的幾千套陶藝書法作品。這些作品以廣西欽州紅泥壺和江蘇宜興紫砂壺為載體,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定價比較便宜,因此在會展中心一炮打紅,“4天賣出了幾百隻壺,而且在現場接了一張1000隻的泰國訂單。”

  廣州知名隕石玩家龐炳燊與身邊的一批隕石玩家,同樣是今年第一次試水博覽會的。與陳顯倫不同,他把目光放在了級別更高一點的中國(湖南)國際礦博會。因為隕石市場與其他文化品的市場不一樣,在國內才剛剛興起,因此,他必須盡可能認識一些在國內和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同行或買家,由此去建立自己的行銷網路。

  不管是在郴州,還是在廣州和深圳,越來越多新的行業參與者開始進入到各種博覽會去推銷自己的産品。藝術家陳訓勇前幾年曾經調動幾百萬元的資源來參加廣州藝博會。在他看來,新進來的參與者,一般都會對這個平臺寄予厚望,把這個平臺看成是展現自我和推銷自己的重要渠道,躍躍欲試想去試一下。而《2015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公佈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1年至今,全球範圍內,經銷商每年約有1/3的銷售額來自藝術博覽會,其中地方性和國內博覽會的比例大概佔總銷售額的20%。

  不過,儘管這個平臺被許多藝術品經營者所重視,然而,就藝術品市場而言,當前國內藝術博覽會實現的銷售規模卻遠遠未能滿足正在高速發展的客觀需求。《2015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的統計,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超過510億歐元,即已經接近3500億元人民幣。以此為參照,國內的藝術品經銷商在藝術品博覽會上銷售額大概在200億元。

  “這幾年,很多藝博會的主辦方都公佈了非常豪華的數字,以此來襯托博覽會經濟的繁榮,從而吸引更多的參展商來參加。”一位不願具名的行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性藝術博覽會開始走向市場化。雖然主辦單位沒有變,但實際操作者變成了企業。不排除有些企業,為了追求規模效應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會做大當年的銷售額。有些數據雖然並不存在造假,但是,由於數據産生的方式不同,並不能反映交易的實際形勢。譬如,今年廣州春季藝博會,雖然總交易額達到了4.8億元,但是這個數字是由一些鉅額單筆交易支撐起來的,其中張大千的一幅潑墨荷花圖就以4300萬元成交。對於大多數的參展商來説,他們並沒有這麼高端的産品。因而,總成交量只是反映了一些博覽會的局部交易情況,並不能代表整體。

  今年南方日報記者實際走訪了多家地方性的博覽會,參展商普遍反映交易情況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因為整個行業目前仍在調整,走得動的都是一些零星的低價産品,大批量的採購並不常見。就算在中國礦博會這樣的國際級博覽會,也有一些老參與者告訴記者,今年人流量雖然增多了,但大採購商卻不是很多。

  造成地方性博覽會實際交易額下降的原因,還表現在,當前業內出現的各種形式的博覽會越來越多。除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其他二三線城市近幾年也在陸續舉辦以藝術品和珠寶玉石為主題的文化博覽會,數量已達到幾百上千家,但真正在行內有影響力和風向標意義的卻屈指可數。大量新的博覽會的出現,無疑會分化一些老牌博覽會的市場份額。

  ■提醒

  專業博覽會

  也有假貨

  在藝術品市場整體性回調的大背景下,國內博覽會的雜亂叢生,近年來讓這個行業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

  “由於參展成本比較高,博覽會本身的含金量又遭遇業內人士的質疑,因而,很多以前的參展商有過參展經歷後,都開始陸續退出這個平臺。”上述不願具名人士進一步向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老牌博覽會要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只能降低參展門檻,讓更多新的經營者進來。這樣,這個行業更大的危機就出現了:參展的機構和産品不斷走向低端化,價格泡沫和假冒偽劣也開始如影隨形。”

  在某地區的一個博覽會上,記者接觸到一些賣珠寶玉石的參展商,他們的商品售價普遍比外面的市場要高很多。一家賣碧石的展檔,在華林開價5000元的手鐲,參展商開口便要15000元,並強調“這是最後一天,優惠了。”而記者在廣西、湖南等地的一些博覽會上,甚至還遇到過一些賣假翡翠和假琥珀的參展商。

  實際上,不僅國內的參展商有造假現象,國外的參展商同樣也會在展品上玩些小花招。礦物晶體專家謝佑才在陪同記者一起逛展時,就發現過,一位外國參展商向國內觀眾賣拼接起來的海藍寶石的現象。在同一個展館,賣假化石的參展商比比皆是。

  實際上,早期很多以藝術品和珠寶玉石為交易品的博覽會,面向的都是專業採購商和收藏者的,是專供行內人交流和“過招”的平臺。因此,不管是産品品質和價格都相對有保證,既不會拿假冒偽劣産品來忽悠人,更不會對一件産品悖離市場規律來漫天要價。然而,在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主辦方生存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一些文博會的盈利模式也開始發生微妙改變。

  博覽會原本是以“交易為王”的平臺,主辦方的主旨應該是想法設法發動在這個行業真正有影響力和購買力的參與者來參展,讓參展産品實現更多和更高品質的交易。這也是他們吸引更多新的機構和企業進來參展的基礎。但是,在非購買型觀眾門票收入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他們的工作重心也開始發生轉移。“有些博覽會,根本不管參展産品賣不賣得出去,只要門票場租和出版物等收入不變,這個展覽就還可以繼續辦下去。老的參展商不來了,就忽悠新的人進來。”一位曾經參加過多次地方性博覽會的藝術品經營機構的負責人對記者感慨道,當年像王肇民、劉大為、韓美林等名家都會參加藝博會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博覽會,只要你有錢、有想法,都可以來參展。有的參展商花了高額的參展費進來後,發現有那麼多非專業的觀眾來參加,自然會想著混水摸魚,向他們高價推銷一些不合格或低檔次的産品。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行業風氣了。

  “剛入行的玩家,到博覽會上買東西,最好能夠有專業的行家陪伴。”謝佑才談起在博覽會上購物時表示,類似的展銷活動會産生很多刺激型消費,不懂行的觀眾本來沒有購買的需要,但是現場看到新鮮美麗的東西,加上賣家巧舌如簧的推銷,會臨時産生購買慾望。尤其是在購買珠寶玉石類的産品的時候,現場又沒有專業檢測機構可以提供意見,這樣達成的交易很可能就會出現問題。“那麼多參展商在同一個展館出現,産品數以萬計,主辦方從能力上也監管不來。很多買家出於對主辦方的信任,對參展産品的品質和價格經常會深信不疑。這就給了投機商人最好的行騙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