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非專業藏家如何玩轉博覽會(2)

  • 發佈時間:2015-05-25 09:34:5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原標題:非專業藏家如何玩轉博覽會

  分析

  繁榮背後的産業分化

  對於一些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場網路的經營者來,日益增多的各種博覽會目前確實是他們切入市場的一個重要平臺。

  青年書法家陳顯倫今年第一次參加廣州藝博會。在琶洲廣交館C館的二樓,他申請了一個10平方米不到的小空間,第一次在專業的藝術品博覽會和盤托出近年來他製作的幾千套陶藝書法作品。這些作品以廣西欽州紅泥壺和江蘇宜興紫砂壺為載體,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定價比較便宜,因此在會展中心一炮打紅,“4天賣出了幾百隻壺,而且在現場接了一張1000隻的泰國訂單。”

  廣州知名隕石玩家龐炳燊與身邊的一批隕石玩家,同樣是今年第一次試水博覽會的。與陳顯倫不同,他把目光放在了級別更高一點的中國(湖南)國際礦博會。因為隕石市場與其他文化品的市場不一樣,在國內才剛剛興起,因此,他必須盡可能認識一些在國內和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同行或買家,由此去建立自己的行銷網路。

  不管是在郴州,還是在廣州和深圳,越來越多新的行業參與者開始進入到各種博覽會去推銷自己的産品。藝術家陳訓勇前幾年曾經調動幾百萬元的資源來參加廣州藝博會。在他看來,新進來的參與者,一般都會對這個平臺寄予厚望,把這個平臺看成是展現自我和推銷自己的重要渠道,躍躍欲試想去試一下。而《2015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公佈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1年至今,全球範圍內,經銷商每年約有1/3的銷售額來自藝術博覽會,其中地方性和國內博覽會的比例大概佔總銷售額的20%。

  不過,儘管這個平臺被許多藝術品經營者所重視,然而,就藝術品市場而言,當前國內藝術博覽會實現的銷售規模卻遠遠未能滿足正在高速發展的客觀需求。《2015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的統計,2014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超過510億歐元,即已經接近3500億元人民幣。以此為參照,國內的藝術品經銷商在藝術品博覽會上銷售額大概在200億元。

  “這幾年,很多藝博會的主辦方都公佈了非常豪華的數字,以此來襯托博覽會經濟的繁榮,從而吸引更多的參展商來參加。”一位不願具名的行內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性藝術博覽會開始走向市場化。雖然主辦單位沒有變,但實際操作者變成了企業。不排除有些企業,為了追求規模效應和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會做大當年的銷售額。有些數據雖然並不存在造假,但是,由於數據産生的方式不同,並不能反映交易的實際形勢。譬如,今年廣州春季藝博會,雖然總交易額達到了4.8億元,但是這個數字是由一些鉅額單筆交易支撐起來的,其中張大千的一幅潑墨荷花圖就以4300萬元成交。對於大多數的參展商來説,他們並沒有這麼高端的産品。因而,總成交量只是反映了一些博覽會的局部交易情況,並不能代表整體。

  今年南方日報記者實際走訪了多家地方性的博覽會,參展商普遍反映交易情況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因為整個行業目前仍在調整,走得動的都是一些零星的低價産品,大批量的採購並不常見。就算在中國礦博會這樣的國際級博覽會,也有一些老參與者告訴記者,今年人流量雖然增多了,但大採購商卻不是很多。

  造成地方性博覽會實際交易額下降的原因,還表現在,當前業內出現的各種形式的博覽會越來越多。除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其他二三線城市近幾年也在陸續舉辦以藝術品和珠寶玉石為主題的文化博覽會,數量已達到幾百上千家,但真正在行內有影響力和風向標意義的卻屈指可數。大量新的博覽會的出現,無疑會分化一些老牌博覽會的市場份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