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18世紀後期全球青花瓷熱急降溫 西方瓷打敗中國瓷

  • 發佈時間:2015-04-29 11:54:22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宋磊  責任編輯:胡愛善

18世紀後期全球青花瓷熱急降溫 西方瓷打敗中國瓷

  18世紀後期全球青花瓷熱急降溫 西方瓷打敗中國瓷

  油畫《諸神之宴》是義大利畫家喬凡尼·貝裏尼于1514年創作的。畫中眾神手上的青花瓷盤,體現了當時中國瓷在歐洲主流社會中的定位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産于景德鎮,它藍白相映,晶瑩明快。16世紀,青花瓷傳入歐洲,在全球掀起“青花瓷熱”。

  然而,進入18世紀後期,西方對中國瓷的狂熱迅速下降,之後青花瓷的出口漸漸停止。

  青花瓷熱是如何衰落的?美國阿肯色大學歷史學教授羅伯特·芬雷所著的《青花瓷的故事》,試圖給出答案。該書最近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中國式審美漸漸被西方厭倦

  1700年開始,中國瓷器的出口風行一時,18世紀中期達到高峰,但到了該世紀後期,荷屬和英屬東印度公司中止進口,瓷器銷歐業務戛然而止。

  究其原因,羅伯特·芬雷認為,不能只用西方瓷器加入競爭來解釋,因為整個18世紀,從中國進口依然比本土生産便宜,而且,中國瓷器也被普遍認為品質最佳。“事實上,中國瓷熱之所以‘退燒’,主要出於精英的時尚品位、審美意趣和知性觀點已然發生改變。”

  18世紀初,一些英國瓷廠的瓷器結合了中國瓷釉潔白純凈、色澤艷麗的特質,又結合了古典西方的審美準則,這樣一來,使中國瓷器在外觀上失去優勢。

  西方人看待中國的瓷上繪畫,一直有兩種傾向。一方面,他們欣賞中國畫自由、靈動的空間感,但另一方面,受文藝復興的影響,西方人希望瓷上繪畫更有透視感,漸漸對中國式美學産生視覺不適。

  同時,歐洲進入自己的帝國時代,加上歐洲商人認識到中國官吏腐敗衰弱的一面,西方知識分子認為不應該再以中國為榜樣,不由心生對中國審美標準的蔑視,慢慢開始反對中國。“一旦中國模範跌落寶座,中國瓷也隨之一起摔下來。”

  不思進取導致西方技術反超

  在18世紀,中國瓷業佔有絕對領先地位,但歐洲瓷業的發展也相當驚人。在很短時間內,西方就找到了高嶺土和瓷石資源,造高溫窯,開發新配方,開創了新的技術和紋飾風格。他們進一步掌握了制瓷訣竅,以致中國陶匠反過來學習西方的瓷器製作和紋飾技法。

  1704年和1756年,歐洲先後研製出兩種前所未有的釉色:普魯士藍和蓬巴杜玫瑰紅,創立出一種強烈、新穎的色彩感受。另外,琺瑯彩也被引入瓷器製造中。西方的創新引起中國的關注。康熙皇帝指派兩名義大利耶穌會士:郎世寧和馬國賢,指導中國工匠學習琺瑯技法。

  反觀中國,青花瓷是景德鎮的獨門發明,一枝獨大的地位讓景德鎮失去革新的動力,生産技術上的優越,反而成為自身的陷阱,疏忽了來自歐洲的競爭,於是慢慢丟失市場。

  清朝政府對景德鎮的支援也三心二意、漫無章法。1786年,正在英國陶瓷大舉挺進國外市場的時候,為削減政府員額成本,清政府裁撤了督陶官一職,景德鎮面臨無人當家掌管的局面,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從此大打折扣。

  書中,芬雷指出,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國瓷對西方的影響其實只是一段短短的插曲,東西方瓷文化的對決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因為這場相逢,促使西方投身與中國競爭的戰場,並最終戰勝了中國瓷。”

  書摘>>>

  英國工業完勝景德鎮作坊

  瑋致伍德是一家英國陶瓷公司,由英國人瑋致伍德創立於1753年,該公司大舉進軍國際陶瓷市場,直接導致了中國瓷在歐洲的落沒,瑋致伍德也被稱為“全宇宙造瓶總監”。

  在瓷器設計上,瑋致伍德鄙視中國瓷,認為是錯謬走樣的設計,有辱適當的比例和體面的品位。他的瓷器設計奉行新古典主義,體現他的設計理想——理性、紀律、冷靜,以精神昇華高貴。

  瑋致伍德投入大量金錢和精力生産他的陶瓷。他從歐洲多地購進高嶺土,但其最賺錢的産品乳白陶卻沒有使用高嶺土,而是以白色黏土加燧石末為胎,燒出的瓷器潔白堅硬,施加彩釉可産生如斑岩或瑪瑙的效果。他還獨創了“浮雕玉石”系列,這是一種白色炻胎,非常適合新古典主義裝飾。

  瑋致伍德引入機器力生産,令他的伊魯裏亞廠的效率比景德鎮高出甚多,而當時,景德鎮的運作仍屬勞力密集、作坊型的組織。他還採納新式轉印技術,大幅加快了生産速度:先以銅板蝕刻圖案,然後施墨印于紙上,再轉印到待裝飾的器物上。直至18世紀末依舊依靠手繪的景德鎮,此時已經趕不上用機械印花的英國瓷廠生産速度。

  工業面創新以外,瑋致伍德還搭配新的行銷手法,使生産面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和時尚變化。他遊説駐外大使和英國旅人在各地美言他的産品,還首創許多新技術,日後成為現代商業經營的基本事項,諸如:市場調查、存貨盤點、旅行推銷、退款保證、圖案畫本、報紙廣告、請名人代言等。

  1795年,瑋致伍德去世,他的墓誌銘宣告:“他已將一個粗糙、原始、無足輕重的小小製造業,轉換成高雅的藝術。

  瑋致伍德不但以匠心獨運的經營手段為自己創造優勢,更因為海上稱霸,為自己的産品進軍國際市場鋪平了道路。

  (記者宋磊 整理自《青花瓷的故事》,題目為編者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