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現唐太子侍衛墓 墓誌銘稱政變害其丟前程
- 發佈時間:2015-04-29 08:52:38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距今1000多年前的大唐,宮廷政變屢有發生,玄武門政變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其子李承乾也想效倣,卻落敗被廢為庶人。昨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傳來資訊,考古專家近日在戶縣發現了李承乾一名高級侍衛的墓葬,其墓誌反映了這段政變歷史。
據考古專家介紹,從去年11月起至今年4月,省考古研究院與當地文物部門對戶縣大王鎮兆倫村西長約400米,寬約50米的範圍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發掘工作已全部完成,共發掘墓葬55座,以小型唐墓為主,另有少量明、清時期墓葬。其中最重要的是位於發掘區北部的一座唐代磚室墓,墓室東、西、南三壁繪有人物題材壁畫。而墓誌的出土,為人們揭開了墓主人特殊的身份。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陳愛東告訴華商報記者,這座墓葬的墓主名為馮孝約。貞觀十三年(西元639年),起家太子千牛備身,貞觀十八年(644年)出任光州司戶(中下級官吏)、不久後調任簡州司戶,最後在西元659年死在了洛州密縣令任上,終年47歲。然而直到663年,馮孝約才得以歸葬于戶縣長樂鄉祖墳。
志文中提到的“太子千牛備身”是個啥職務呢?主持發掘工作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田亞岐研究員解釋説,千牛備身為宮廷高級禁衛武官,負責皇帝或者太子的安全,由此可知馮孝約應為太子的高級侍衛。
作為太子高級侍衛,馮孝約本應有大好前程,為何被貶為光州司戶?田亞岐分析,馮孝約被降職的原因很可能與太子李承乾于貞觀十七年(西元643年)預謀發動的宮廷政變有關。據史書記載,唐太宗時期,太子之位的爭奪異常激烈。馮孝約的主子李承乾為唐太宗長子,8歲就被立為太子。後來唐太宗四子李泰處處模倣父親年輕時的做法,深得李世民的歡心,這讓李承乾非常焦慮太子之位不保,於是在貞觀十七年密謀逼宮謀反,事情敗落而被廢為庶人,流放黔州。
田亞岐説,馮孝約墓誌中記載“主辱于前,臣黜于後”可能即暗喻這一事件。因此,墓誌內容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場宮廷之爭對相關官吏命運的影響。雖然李承乾被廢,但李泰也沒有如願登上儲君之位,同樣遭到放逐。反倒是一直默默無聞的唐太宗第九子李治脫穎而出,並最終登上皇帝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