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英國V&A博物館怎麼收藏中國文物

  • 發佈時間:2015-03-31 10:52:55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健亞  責任編輯:孫毅

收藏一覽表

收藏一覽表

  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無數,絕大多數以及重要的都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之中。它們的家底究竟怎樣,今日的研究又到了哪一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2005年發起的《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編撰工作試圖給我們答案。近日,《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發佈會在國家博物館舉行,亮相了該系列的首卷《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卷》(以下簡稱首卷)。

  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以下簡稱V&A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各種類型各佔多少,為何陶瓷最受寵等都將全面還原出海外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和現狀。同時,這些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的來源從私人捐贈到從古董店等購買的不同途徑也勾勒出中國文物如何流失的路線圖。

  ■ 編撰背景

  厘清流失海外文物流傳脈絡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中國文物有164萬餘件。其中英國V&A博物館館藏中國文物超過1.8萬件。

  200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了《海外藏中國古代文物精粹》編撰工作,該書是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主編的大型學術性系列叢書,計劃出版20卷至30卷。其中首卷由安徽美術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是國家博物館歷時十年學術研究工程的初步成果。呂章申指出,該叢書既反映海外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的現狀,又反映海內外文博界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與前沿方向。該叢書的出版,在加深對海外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文物了解的基礎上,厘清流失海外文物流傳的脈絡,深入認識並研究其中的精品,為海內外文物研究專家和學者提供參考借鑒,為中外文化交流及博物館館際合作搭建平臺,為國家制定針對海外文物的政策提供依據。

  具體到首卷英國V&A博物館的收藏情況是,英國V&A博物館中國藏品主任劉明倩告訴記者,V&A館藏的中國文物中陶瓷最多,有7000多件,其次是絲織品。這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制瓷行業並未成熟,該博物館積極收購世界各地陶瓷産品。而各類中國文物中,英國人對陶瓷也是最為熟悉,他們自18世紀便用中國瓷器裝飾廳堂。

  此次首卷遴選該館館藏中國古代文物精品195件套,包括瓷器102件、青銅器31件、漆木器22件、銅胎畫琺瑯器10件、金銀器8件、玉器7件、陶俑6件、石造像3件、絲織品3件,以及犀角杯、印譜等其他材質文物3件。

  ■文物來源

  藏家白蘭士敦用省下的薪水買瓷器

  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有多種形式。由於歷史原因,自19世紀中期以來,由於外國列強的掠奪和戰爭,加上文物走私等,也有外貿和正常的文化交往交流。而收錄于首卷中的中國文物大都是外貿和正常的文化交流。對此,劉明倩也指出自漢代以來中國藝術品便外銷至國外,1860年前離開中國的器物都屬商品性質。其中英國各類藏家的購買及捐贈、V&A博物館向古董店和經紀人的購買都勾勒出了曾經中國文物如何流失的路線圖。

  捐贈

  斐西瓦樂·大維德是1935年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展出的“中國藝術展覽”主要策劃人。明洪武釉裏紅把蓮紋軍持(圖1)便是1937年送給V&A博物館十數件瓷器之一。大維德懂中文,他是第一個親自跑到北京跟故宮打交道的英國藏家。大維德最卓越的收藏是一對有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紀年的青花供瓶和14件汝窯瓷,當時除了台北故宮外沒有任何人能與他相比。此外他在推廣中國藝術教育方面的貢獻也很大,倫敦大學就是因為他大力提倡才設立中國藝術學士課程的。

圖1

圖1

  阿馳波特·白蘭士敦是在上海出生的英國人,在北京結交了不少好友。和其他英國藏家不同的是,他並不富有,明初瓷器都是用省下的薪水買的。V&A博物館的明永樂青花蓮子碗(圖2)是由白蘭士敦的姐姐捐出,用來紀念其弟。蓮子碗流行于明永宣時期,該件藏品為景德鎮永樂禦窯産品。

圖2

圖2

  查爾斯·謝勒曼是倫敦大學民俗學教授,收藏的中國文物以青銅、玉器為主,而且大多是在中國購藏。謝勒曼夫人1965年去世,將大部分藏品捐給了大英博物館,部分捐給了V&A博物館。其中西周的戈尊(圖3)就是捐給V&A的,這件尊屬於無肩尊,分尾鳳鳥紋是西周中期的典型紋飾,可以作為青銅器斷代的尺規。其捐贈的青銅器還包括西漢四神銅染爐(圖4)。

圖3

圖3

圖4

圖4

  哈利·嘎納是二戰後英國藏家中傑出的一位。他的正職是航空學家,中國陶瓷和漆器是他的業餘愛好。1953年退休專心從事研究和寫作。因為他是科學家出身,研究漆器時會買來各種原料,按古書的描述親自逐層塗抹,看到效果才算滿意。北宋剔犀雲紋銀裏杯(圖5)就是他贈給V&A的。這件剔犀杯的特別之處是杯裏包銀,體現了剔犀漆器在中國古代上層社會的價值。其製作工藝與清宮舊藏的一件元代剔犀雲紋圓盤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圖5

圖5

  購買

  喬治·尤莫霍浦路斯1906年購入第一件中國陶瓷,1921年出任東方陶瓷學會首屆會長。他的收藏面很好,除了唐宋陶瓷,還有青銅、金銀器、玉器和雕塑。他原本打算建立一間“東方藝術博物館”,但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令他財政出現問題,他被迫將歷年珍藏以市價四分之一的價格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和V&A博物館。V&A購買的包括魏晉蟬紋金珰(圖6)和元代金馬杓(圖7)。

圖6

圖6

圖7

圖7

  明成化雞缸杯被收藏界視為“神品”,去年因為在香港蘇富比春拍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上拍了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成交,再度讓雞缸杯成為矚目的對象。當時該成交價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自明代以來,雞缸杯便被視為千金難買。存世的雞缸杯僅有三件為私人收藏,其他則藏于台北故宮、倫敦大英博物館、V&A博物館等世界著名博物館內。V&A博物館所藏的這一明成化雞缸杯便從香港仇焱之處購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