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2015年藝術品春拍很熱鬧:大千精品屢現高價

  • 發佈時間:2015-04-28 09:10:4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藝術品市場從來都不缺少新聞,香港蘇富比、香港嘉德及香港保利等藝術品拍賣行幾乎在同一時間舉行的春季拍賣,不僅引發諸多猜想,也吸引了諸多關注的目光。

  張大千精品屢現高價

  中國書畫專場歷來是我國香港地區拍場的重中之重。其中,中國近代書畫比較突出,特別是大師精品。從此次香港拍賣情況看,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關良等的作品頻頻出現。

  今年春拍,林風眠作品尤其成為各家拍賣行主打,不僅在預展中由專家重點介紹,在拍場上的表現也很亮眼。蘇富比呈現的包括《霸王別姬》《清荷》《雙姝》《紈扇消夏》《母與女》等14幅林風眠的作品,都以超過最高估價的價格出售。

  與此同時,香港蘇富比近年來拍出一系列張大千代表作,在拍前最受關注。香港嘉德此次推出的張大千作品中有《擬石溪溪山留客圖》,此畫以680萬港元起拍,1500萬港元落槌,高於1200萬港元的最高估價。在香港保利,近現代拍賣專場總成交額達9850萬港元,其中,張大千的《黃山青龍潭》以近千萬港元的高價成交,拔得本場頭籌。

  現當代藝術尋找“新亮點”

  由於適逢吳冠中先生逝世五週年,香港蘇富比特別推出吳冠中“生命的風景”專題,包括《紅梅》《荷花》《彩山》《墻上秋色》《李村樹(二)》和《江邊竹林》等六幅創作于上世紀70到90年代的畫作,悉數成交,共拍出1.57億港元,超越拍前估價逾兩倍。而在香港保利拍賣中,吳冠中油畫《濱海城市(青島)》也取得佳績,經過多輪競爭後以3300萬港元落槌。

  此外,中國當代藝術家不再是買家唯一的選擇,買家們對非中國籍亞洲藝術家作品的關注度也在不斷增加。香港蘇富比增加了日韓抽象作品的比重,而印尼藝術家的表現仍舊突出。在嘉德香港春拍上,草間彌生的作品《有南瓜的靜物》成交價為333.5萬港元,高出估價逾兩倍。據《人民政協報》

  藝術品上網賣

  “看展覽”已過時?

  畫廊沒人了,藝博會上的觀眾大多是走馬觀花,手機成了收藏家24小時的貼身顧問……在這個藝術品開始通過網路銷售的時代,“看展覽”這件事已經過時了嗎?

  北京比中國其他地方有更多的畫廊,但現在不像以前那樣,每週都有各種展覽了。資訊技術讓所有領域都飛速改變,連結更緊密。藝術界也在迅速伸展。每個時區都在進行全球連線的藝術品交易。相應的,通過到府觀展而售出的作品佔比明顯減少。

  事實上,全球藝術界都面臨同樣的尷尬。紐約切爾西區的畫廊群最近空空蕩蕩,簡直看不出,這裡七八年前還是全球藝術行業最有活力的風向標。倫敦和柏林一些學術性強、研究功底紮實的畫廊和藝術機構近幾年也陸續關掉展示空間,只保留辦公區。許多藝術記者廢寢忘食、興致勃勃地為全球各地展覽奔走,激烈討論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復返了。

  這不禁讓人有點沮喪。有位收藏家朋友説:“這有什麼不好嗎?反正藝術展覽和畫廊也是一門生意,目的就是賣東西。人們更容易接收到資訊,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瀏覽作品,商家也節省了成本。”竟讓人無法反駁。好在銷售情況並不差,只是換了新的模式。然而,人們交換想法少了,關於“美”的標準的探討也少了,到處討論的都是價格、價格、價格,還有混亂的審美取向。專業策展人和獨立批評家逐漸消失,沒人在意我們承擔著為後代寫史的責任,更沒人會為了藝術去和富翁作對。

  世界上90%以上的人不關心藝術展覽。絕大多數公眾無法理解藝術是一種傳遞資訊的“語言”,更不會為此好奇,欣賞它、傳播它。畫廊、美術館、公共藝術空間體驗的重要性在下降,這和教育、社會文化意識的關聯是個更廣泛的話題。

  不過,應該相信,在廣大的社會文化層面,而不僅僅是狹窄的藝術圈,如何把藝術這門“語言”以合適的方式講出來,是越來越有趣、越來越被關注的一件事。看展覽並沒有真的“死了”。在全球,它正在獲得“新生”。在中國,它剛剛“覺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