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代石碾盤重現天日 直徑 7.8 米保存完好

  • 發佈時間:2015-04-27 10:17:49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周瑜原  責任編輯:張明江

  石碾,是一種用石頭和木材等製作的使穀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由碾盤、碾磙子、碾框、碾管前、碾棍等組成,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生産工具。

  近日,在宜賓筠連縣團林苗族鄉,就發現了一個石碾盤,這個石碾盤很特別。特別之處在於它非常大,外徑達7.8米。經文物部門鑒定,這個石碾盤修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目前筠連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石碾盤。

  修房挖到大石板大家猜測是古董?

  近日,筠連縣團林苗族鄉碾子灣村民楊天才家正在修新房,在挖屋基的階段,挖到了一大塊石板,再往下挖就挖到了一截木樁。這到底是什麼?

  楊天才回憶,隨著工人們的繼續挖掘,石板的大概樣貌已經顯露出來,旁邊的工人跑過來説像個碾盤,這也和楊天才之前的猜測不謀而合。後來他想著是土裏面挖出來的,很有可能是古董,“我們就沒敢再繼續施工了,擔心損壞它。”

  巨型石塊是碾盤當地地名和它有關?

  經過筠連縣文物管理所相關人員的實地調查,這個石碾盤外徑7.8米,內徑3.6米,碾心有一外圓方軸孔,軸孔外徑47釐米,碾孔內徑13釐米,深20釐米。碾盤深度不等,淺處約幾釐米,深處約20釐米,碾盤外有排水溝,碾磙早已毀壞。

  據當地村民母先生介紹,挖出石碾的地方是筠連縣團林苗族鄉碾子灣,從小就聽祖輩講過傳説中石碾的故事,碾子灣的得名,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大石碾。

  村民郭仕勤説:“這個石碾在我奶奶還在的時候和我講過,奶奶結婚到這裡來的時候就有這個石碾,是用來碾米的,碾子是靠一隻毛驢來拖動,公社旁邊的那個茅草房就是喂驢子的。”

  大石碾盤是文物修建於清光緒年間!

  筠連縣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文物部門的初步鑒定,基本可以肯定這個石碾盤修建於清光緒年間,是當時團林的地方仕紳郭潤之經手修建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於解決家庭吃米的問題,碾子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是依山整石修建的,保存這麼完好的,在筠連目前發現的是第一個。”

  該負責人説:“石碾的發現有利於研究團林的政治、文化、經濟、風俗狀況,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

  團林苗族鄉副鄉長張冰説:“我們發現這個文物以後,成立了相應的保護小組;制定了文物的保護措施及方案;我們還加強文化底蘊宣傳,爭取促進鄉村體驗旅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