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藝術市場陣痛中孕育新生

  • 發佈時間:2015-04-27 10:15:03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藝術是極具價值的,也應該是具備價格的。在藝術價值與商業模式的磨合中,我們看到了在中國的藝術市場的草創、規範和走向成熟的步伐——這其中,青州的畫廊、青州的經驗和方法論功不可沒。

  前幾日在連續閱讀幾遍“青州藝術市場獨立調查”相關文章後,我感觸深刻。

  縱觀國內各大藝術博覽會,幾乎參展畫廊、藝術機構都以當代為主,少了很多國畫。何故?最早在中國藝術市場淘金的是一群喜好藝術和有著敏感商業嗅覺的西方 人士,他們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國際化都市成立了簽約代理中國藝術家的畫廊,以當代油畫、雕塑等作品為主。藝術博覽會本身就是舶來品,它需要與畫廊、藝術 機構相配套。畫廊、藝術機構通過藝博會、策劃展覽、宣傳和拍賣使得一級市場在相對短的時間裏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清楚地看到推介當代藝術的 很多畫廊容易成功,而簽約代理國畫的畫廊難以操作,甚至難以為繼。

  我認為,中國書畫的人文聚合的現場互動性是問題的核心所在。國畫藝術家可以現場創作進行互動,這決定了不像是西方油畫家可以退出前臺只需要在幕後安心創 作即可。凡事都有兩面性,藝術家因為面對了觀眾,所以也就直接參與了市場;因為主觀性太強要價不客觀以及市場行銷耗費的精力,所以,在不利創作可怕後果之 外,還在藝術市場裏影響了傳統國畫更好地對接市場。

  事實上,在中國藝術市場逐步走入正軌的今天,在簽約代理國畫畫廊的操作中,青州的經驗和方法論將是介入藝術市場的經營者、研究藝術市場的專家和學者無法繞開的參照物。

  青州的經驗和方法論告訴我們,要規範中國書畫藝術市場發展,我們首先需要合理佈局規範藝術市場層級關係,鼓勵藝術家與畫廊簽約代理,在畫廊協會或聯盟的協調下建立聯動呼應的關係。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中國藝術市場的形成才會有上下文的系統支援。

  目前火熱的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表面火爆,但仍然缺乏持續的後繼動力,因為中國的中産階級還沒有完全形成,該階層將會是文化産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鏈扣。一 般而言,中産階層購買藝術品動機相對單純,他們通常以精神消費品的角度來購買藝術品,進而成為專業的買家或買手。對於書畫作品和書畫藝術品的價格定位,書 畫家或者藝術家的主觀性太過強烈,並沒有客觀標準的價格邏輯,青州的經驗是作品價格的最終形成應該是由買家、賣家和經紀人協商的結果,較為準確地滿足多方 的訴求。

  顯而易見,青州還有很多的方法論值得探討和借鑒,這之於未來中國傳統國畫市場的轉型十分重要。尤其今年,國家政策上的變化和導向,中國藝術市場在陣痛中將孕育新生。

  中國藝術市場還不完善,問題很多,但是問題再多也不如辦法來的多。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平心靜氣、一點一滴、求真務實地去經營。(張雷鳴,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項目經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