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朝千年皇宮遺址荒廢20年 將改建成會所(5)

  • 發佈時間:2014-09-17 10:30:08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金朝千年皇宮遺址荒廢20年 將改建成會所

  遺憾 政府曾想接手苦無資金

  從魚藻池淪為房地産項目那天起,文保專家就沒有停止對它的拯救,相關政府部門更想亡羊補牢。

  資料顯示,原宣武區政府本想收回魚藻池,並根據侯仁之先生的建議,恢復太液池水面,建魚藻池公園。但是,項目多達2億元的欠債,讓當時的宣武區政府無力承擔。其間,時任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的李建平研究員提出,應該像保護圓明園遺址公園一樣對待魚藻池。將魚藻池遺址確定為“金中都皇家園林遺址公園”,拆除違建,恢復水面,給子孫後代留個千年古都的念想。

  2004年該項目股權進行整合,魚藻池有望再次動工。文物部門就規劃方案徵求專家意見。面對規劃方案,侯仁之、羅哲文、徐蘋芳、王世仁四位文保大家無奈表示:這是解決魚藻池長期破敗現狀“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並提出,“減少園內住戶,提供必要的地段對市民開放。魚藻池南側道路的規劃應與魚藻池銜接好,保證不再佔用魚藻池的範圍。”

  北京舊城保護專家、時年70歲的王世仁先生更是提出,金朝皇宮宮殿遺址幾經建設已蕩然無存,環境更多次變遷,魚藻池的價值主要是水面。因此,保護魚藻池就要求水面不能再減,而且必須儘量擴大,水池岸應向北再拓10米左右,“現在的方案(編者注:2004年方案),在功能上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但水池及周邊一定距離應當是公益開放的空間。公共部分與封閉管理部分要協調好,前提是保證公共部分不受侵害。”

  落槌 開發商“將錯就錯”增加面積

  作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工作的業務主管部門,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告訴北京晨報記者,10年前的方案已然是不得已而為之,政府意在亡羊補牢。10年後,不僅看不到水面面積增加,房地産更是遍佈魚藻池的西岸、北岸和湖心島上。“總建築面積近4.8萬平方米,遼金遺址展覽館不足3000平方米,這能叫‘文物保護工程’嗎?”

  無論1994年的方案還是2004年的方案,房地産均在湖心島上,為何“立業京城”的方案卻將建築物擴展到西岸和北岸,公司對此解釋説,因為要保護湖心島上的兩棵古槐樹,完全將原規劃指標1.5萬平方米的地方面積消化在湖心島上困難較大。因此,“調整了規劃方案,將新建建築物分佈在西岸、北岸及湖心島上,以分散建築密度。”

  “立業京城”認為,他們的方案尊重了4位專家的建議,地上面積沒有任何增加。但是,孫勁松卻認為,開發商是將錯就錯:不僅房地産項目幾乎覆蓋了所有區域(只有專家明確提出的“南側道路”被讓出),並沒有遵循對文物修繕“最少干預”的原則;同時,總建築面積增加近2萬平方米,與專家“減少園內住戶,提供必要的地段對市民開放”的建議相悖。他擔心:“根據這個規劃,市民很可能連湖心島都登不上去。‘會所式辦公區域’勢必會變成‘私人專屬’,難以保障向公眾開放。”

  孫勁松認為,“立業京城”接手爛尾項目,在當時情況下確是幫助政府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公司為了平衡資金,可以從文保工程中獲得相應的利益補償,但就目前形勢看,他坦承自己作為文保工作者的擔心:“企業一旦逐利,公眾的利益實難保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