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群揭出太液池文保困局:地塊被用於商業開發
- 發佈時間:2014-09-11 07:53: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孫朋浩
在廣安門外南街上有十余棟爛尾樓,這些爛尾樓環繞著一個荒廢的人工湖,這就是魚藻池,也稱為“太液池”。它始建於860多年前的金中都,是今天唯一能夠證明金中都存在北京的遺跡。事實上,這些爛尾樓的所在地就是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金中都城內的苑囿區遺址”。
20年前,這塊地被用於商業開發,最終導致遺址遭到破壞,形成文保難題;20年後,西城區的有關部門想以回購的方式收回這塊地,建設“魚藻池公園”以保護遺址,但是又不得不尊重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不得不考慮它的新主人,一家來自深圳的企業的經濟利益。
“從政府來説,過去囿于歷史的原因,造成歷史遺留問題。但我們現在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也有足夠的能力,所以想換一個角度思考。”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這樣説。
現場
淹沒在爛尾樓群中的遺址
廣安門外南街,11棟未完工的水泥建築被包圍在圍墻裏,矗立在荒草和大樹之間已然18年。
“施工重地,謝絕入內。”大門左側的墻上張貼著一張施工標語,落款為“金中都置業”。相鄰的一塊黃銅制標牌上,卻又明確此處正是“金中都城內的苑囿區遺址”,在1984年被公佈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很少有人能看到圍墻裏面的景象,甚至於圍墻裏面的看護者面對問詢者都會説:“這裡面沒什麼遺址,只是一片工地。”
但是,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朱祖希卻知道圍墻裏面的秘密:在那些爛尾樓之中,隱沒著一個原本是馬蹄形的人工湖。它最初的名字叫魚藻池,也稱為“太液池”,始建於860多年前的金中都。
經過朱祖希的考證,史書中曾記載,在金中都宮城興建之時,古代的建築者在城內西南隅鑿出一片魚藻池,並修建了魚藻殿。此後,隨著朝代的更疊,魚藻殿毀於戰亂,但魚藻池卻保留了下來。
“只有它能證明金中都存在於北京。”朱祖希教授認為,北京在歷史上真正成為重量級都城的序幕,始於1153年4月21日,金正式建都燕京。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侯仁之在生前也考證,將金建都燕京稱之為北京“巨變之始”。
正是由於魚藻池的重要歷史文化價值,1984年,北京市文物局將其所在的地方“金中都城內苑囿區”列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如今這片水域已荒蕪20年。在朱祖希出示的1987年版“北京市地圖冊宣武區地圖”上,魚藻池的馬蹄形狀清晰可辨。“如今剩下的還不到三分之一了。”朱祖希表示。
北青報記者從魚藻池所在區域的東側進入,眼前只有一片荒草叢生的土地,難見水面。
調查
橫跨20年的太液池保護難題
魚藻池命運轉折 始於20年前商業開發
上世紀80年代,魚藻池所在地方屬於宣武區體育局。據悉,新中國成立後,魚藻池公園改成青年湖公園,後劃歸為宣武區體育局所屬的游泳場。
1994年,宣武區體育局用土地和一家房地産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金中都公司,以開發房地産項目為條件制定“金王行宮”方案出臺,計劃在此修建高檔住宅。該項目後改名為“金宮花園”項目,土地性質為公寓,70年土地使用年限。
經過施工,1996年前後,魚藻池周圍建起11棟別墅的雛形,但隨後成為爛尾樓。一位熟悉此事的知情人對北青報記者説,開發住宅項目的公司因債務糾紛,被法院查封,住宅項目隨之爛尾了。
朱祖希曾在2002年進入過工地。他回憶説,豪宅成為爛尾樓,外來人口進入樓內生活,遺址內也開始有簡易板房出現,魚藻池內垃圾遍地,遺址已經很難看出。
恢復魚藻池公園 專家們的第一次建議
魚藻池的變化引起了中科院院士、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的關注。2002年,已逾九旬的侯仁之通過他的學生朱祖希,代寫了一份建議——“恢復魚藻池公園”。
侯仁之建議將魚藻池遺址開闢為“魚藻池公園”,恢復和展示魚藻池遺址作為北京重要歷史文化遺存的歷史面貌,補充和完善北京西南“金中都文化遺址遊覽區”。
“提出這個建議後,當年市領導有批示。”前述知情人向北青報記者表示,侯仁之當年委託朱祖希提出的這個建議,是為了避免高強度開發,打算把魚藻池遺址變成一個金中都魚藻池公園。
開發商2億元的欠款 政府無法“解難題”
2004年10月,北京市文物局曾針對金宮花園項目的有關問題,印發文件復函當時的北京金中都有限公司。“原則是按照文物保護的要求拆除現狀未建完的別墅,恢復金中都太液池遺址水面的歷史原貌,建設集群眾休閒、體育、文物相結合的開放式公園。”北京市文物局這份文件中引述的方案與侯仁之先生2002年所提方案幾無差別。
但是,在2004年11月9日,原宣武區文委在“關於整治金中都魚藻池遺址情況説明”中表示:“為改變太液池地區的現狀,市區有關部門曾提出許多解決方案,但因涉及原投資商欠繳法院和債權人近2億元的各類欠款、貸款、利息等損失費,使解決太液池環境破壞的現狀成為了一個十分棘手的歷史遺留問題。”
政府的妥協:不得已而為之的保護
當時的政府無法獲得這塊已經成為商業用地的土地,開放式的公園自然無法建成。於是,另一種關於魚藻池保護的方案出臺了,這被專家和當時的宣武區文委稱為“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2004年11月,四位專家對原宣武區魚藻池翻改建項目文物保護進行綜合評審。根據當年這份評審意見,原則同意將魚藻池現有公寓樓按照減少地上面積,降低建築物高度,把停車場建在地下的翻建和改建方案。
按照當時金中都公司提出的方案,將現有最高6層的公寓樓全部降低到三層以下,已建成的地上建築面積從2.3萬平方米減少到地上1.88萬平方米,原來118套住房改建成20余套住房,住戶由118戶減少到20余戶。
宣武區文委稱,對已批建公寓的方案進行調整和恢復建設,經市文物局和市規劃委按照保護範圍的界限和減少地上建築面積的原則設定的,對現存爛尾樓進行翻建和改建,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但是即便如此,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當時的專家們還是著重提到了魚藻池公共開放區域的問題。專家王世仁在意見欄目中就寫道,水池及周邊一定距離應當是公益開放的空間。
然而,這個方案還沒實施,“金宮花園”項目便已經易手了。
7億元接手爛尾樓 企業要開發公寓
2010年6月金宮花園項目股權在北京産權交易所掛牌出讓,最後,項目股權由立業京城房地産有限公司持有100%股權。整個項目股權收購、財務成本及各項運營費用投入的資金將近7億人民幣。隨後,公司根據此前專家討論的保護意見,重新做出了方案,重啟金中都項目。據悉,立業京城房地産公司由一家深圳公司投資建立。
“爛尾樓爛在那兒,更不利於文物保護。”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認為,深圳這家公司接手以後,當時的情況下,是幫助解決了一個文物保護難題。“政府不投錢,公司為了平衡資金,投入資金到文物保護裏面後,它可以獲得相應的利益補償”。
北青報記者得到了一份2013年的金中都項目方案。該方案由完成股權交易後的新的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提出。在項目介紹中,有文字説明稱該項目原名為“金宮花園會所式公寓翻改建項目”,定位為高端商務辦公。
對比過去的方案,2013年這一版項目方案中明確,保持原有地面上建設規模15400平方米不變。地下建築增加了20000平方米。其中,東岸和南岸為開放區域。沿著東岸、南岸池邊建設群眾開放式的水榭,觀賞連廊,方亭及一座文物界專家侯仁之教授的碑亭,供遊人休憩及賞景。
此外,新的方案還提到,將結合魚藻池文物保護設計實施方案,按照元朝以後形成的馬蹄形的相對比例修建魚藻池工程,恢復水面面積15000平方米以上。此外,還要根據文物部門建議,投資建造一座水下遼金遺址展覽館。
但是,在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看來,這個符合2004年魚藻池保護計劃的方案,依然存在著一個問題。“這個方案唯一的問題,就是對公眾的開放程度。”孫勁松認為,根據方案,只開放東岸和南岸的一部分,對於公園而言空間太小,“我認為,最起碼人可以到池中島上,可以環著水面邊界,走走逛逛,這才是一個公園。”
“魚藻池公園”的建議再度被提起
就當新“金中都”公司在為這塊地的開發而進行準備時,7月16日,朱祖希教授和中國商業史學會常務理事袁家方教授聯合署名,以西城區政府顧問的名義,向西城區政府提交“關於保護金中都宮城遺址,辟建‘魚藻池公園’的建議”。兩位學者提出兩點建議:其一,由政府收回開發商十數年閒置的魚藻池地塊。其二,將現魚藻池遺址辟建為“魚藻池公園”。
兩位學者認為,辟建公園的做法,既妥善地保留了860多年前金中都城的一處遺址,又可以形成北京西南包括薊城紀念柱、遼金城垣博物館、金中都宮城遺址紀念闕、魚藻池公園等在內的“金中都文化遺址系列”,使古都北京在保護、傳承北京文脈的工作,更為全面、豐富、實在。
記憶體
太液池遺址
金中都太液池遺址位於廣安門外南街。1153年完顏亮(即海陵王)正式遷都,改遼南京為金中都,北京就此成為一代王朝的首都。金中都城的位置,包括現在宣武區西部的大半。城中部的前方為皇城,皇城之內又有宮城,出宮城西側的玉華門,便是風景優美的花園。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就在這裡,名叫同樂園,亦稱西華潭遺址。據説在同樂園內,辟治了瑤池、蓬瀛、柳莊、杏村等名勝。在歷代地圖上這裡標有一個馬蹄形的水面。
説法
西城區文委:希望土地被政府回購建公園
兩位學者的建議最終擺放在了現任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的桌子上。
“我個人非常贊同朱先生和袁老師等學者的建議。”孫勁松説,作為一個文物工作者,在他看來,魚藻池的問題橫跨20餘年,成因錯綜複雜,過去囿于社會各界對文物價值和文化遺産保護的認知以及當時政府的財力等因素,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新的金中都公司現在的方案,就爛尾樓而言可以説是亡羊補牢,而從文物遺産保護的角度看,這個方案可以説是將錯就錯。”孫勁松表示,如今社會各界保護文物遺産的意識更高,西城區也有足夠的能力,是否可以換一個角度來“亡羊補牢”。
“比如由政府出面把魚藻池這個項目收購回來,然後完全由區裏投資,將魚藻池遺址建設成一個開放式的金中都魚藻池公園。”孫勁松説。
但一個現實問題是,這塊地的使用權已經不在政府手裏了,而是屬於企業。“公司開發的手續是完備的,現在這種狀況是歷史上形成的。”孫勁松説。
“接到兩位先生的建議書,我們通過區有關部門與企業進行過接觸,但是談不攏。”孫勁松告訴北青報記者,這個想法目前已經轉達給區裏,區裏跟公司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原因還是利益,在我們眼裏這是一個具有公共屬性的文物遺址,而在企業眼裏這是一個經合法手續取得的開發項目”。
“對於企業的合法利益,我們不會視而不見。”孫勁松認為,如果政府接手將魚藻池遺址所在地改作公園,可以“對企業收購這個項目的成本以及前期投入,合理地給予補償,不讓公司虧本受損”。孫勁松也表達希望,稱如果開發商能夠和政府一道響應學者的呼籲,便能將舊時中都宮苑變成面向公眾的公園。
“從政府來説,過去囿于歷史的原因,造成歷史遺留問題。但我們現在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也有足夠的能力,所以想換一個角度思考。”孫勁松表示,不管怎樣做,都會考慮公司的合理利益,不會讓其利益受損。
“只要有一線希望,能夠説服開發商,本著對北京歷史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停住追逐利益的腳步,我們都會和社會各界一道去努力,保護好我們的家園。”孫勁松告訴北青報記者,作為稀缺地段,位於二環邊的魚藻池遺址商業價值極高,他無法預測政府能否成功地以成本價回購這個項目,然後建成一個公園。
開發商:承諾開發前提是文保
“現在的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是我們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負責金中都這個項目。”金中都項目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在2010年,立業京城房地産有限公司以合法合規的程式獲得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和土地開發權利。
金中都項目負責人向北青報記者出示了北京市國土局的國有土地使用證、北京市文物局關於金中都太液池遺址文物保護方案核準意見的復函、北京市規委的建設項目規劃條件的批復。
其中,2012年由北京市文物局印發的“關於金中都太液池遺址文物保護方案核準意見的復函”提到,由北京金中都置業有限公司提交的文物保護方案基本符合市文物局相關批復的要求,“原則同意該文物保護方案”。
“接手這個項目後,我們首先進行的就是文物保護的工作。”金中都項目負責人表示,公司對於金中都項目中涉及的文物保護問題很重視,兩年來都在持續做文物保護的工作。據其介紹,項目建設用地規模為38500平方米,公司根據市文物局的核準意見,項目建設用地將同步恢復金中都太液池馬蹄形水面,水面面積為15027平方米。
此外,公司還根據專家論證意見及項目申報方案,將在地下建設一座遼金遺址展覽館,屆時金中都太液池遺址及地下遼金遺址展覽館將對公眾開放。
2010年,初入北京房地産市場的立業京城房地産有限公司接手爛尾多年的金中都項目,按照其發展理念,公司打算以文物保護為前提,打造一個位於首都核心區域的特色文化商業中心。項目負責人表示,公司在金中都項目上獲得政府各部門的支援,“希望繼續得到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支援”。
“我公司有能力獨立開發建設好該項目。”金中都項目負責人表示,公司有資金實力和建設實力,同時將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這個項目的前提就是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金中都項目的負責人強調。本版文/本報記者 羅京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