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維護統一的道光銀錢

  • 發佈時間:2016-02-18 09:38:25  來源:人民網  作者:林敏  責任編輯:田燕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新疆爆發了張格爾集團賣國叛亂事件,這是一場英國侵略勢力支援下的民族分裂活動,遭到新疆各族民眾的強烈反對。道光八年(1828年)清軍在維吾爾族等各族人民協助下,平定了叛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此後新疆地區維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存世的銀質“道光通寶”錢就是道光年間平定張格爾叛亂、維護國家統一的歷史見證物。

  道光六年(1826年)七月,張格爾匪幫第三次入疆作亂,他利用和卓後裔的身份,竄回新疆喀什噶爾(今喀什)附近,裹脅白山派信徒1萬多人發動叛亂。先後攻破喀什噶爾、英吉沙、葉爾羌、和田等南疆西四城,自稱賽義德·張格爾蘇丹,復辟和卓封建統治,震動全國。

  1826年8月,道光帝任命伊犁將軍長齡為揚威將軍,自新疆、陜甘、山東、吉林、黑龍江等處調集大軍,從阿克蘇出發分三路平叛。經過近兩年的圍剿,于道光八年(1828年)初生擒張格爾,押送北京處死,平定了叛亂,維護了祖國統一。

  為平定叛亂,清政府先後從五省調集了36000多人的平叛大軍。數萬官兵雲集新疆阿克蘇,將士軍餉和其他開支需求驟增。當時,清政府在阿克蘇開設有鑄錢機構,但鑄錢工藝落後,加之鑄錢銅材缺乏,鑄造的銅錢難以應付浩大的軍費開支。這時恰逢內地解到小錠鹽課銀五萬兩,於是揚威將軍長齡奏請清廷,請求以內地五萬兩銀錠為原料,倣照普爾銅錢的式樣,在阿克蘇錢局鑄造銀錢以應急。

  據《清宣宗實錄》記載,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初五,長齡上奏:“阿克蘇局內採買銅斤甚少,不敷鼓鑄(銅錢)。查有口內(新疆稱星星峽以東為“口內”)解到小錠鹽課銀五萬兩,口外向不通用。據局員稟稱,請將此項銀兩照普爾紅錢之式,改鑄銀錢,每銀錢一個,計重庫平一錢,加以火耗,抵作普爾紅錢十六文……與普爾錢兌用,回戶商民亦俱樂從。”

  今所見阿克蘇錢局鑄造的銀錢,倣照新疆紅錢式樣,圓形方孔,面文“道光通寶”四漢字,背滿維文“阿克蘇”,直徑22.5毫米、厚1.3毫米,每枚重3.6克左右(約為庫平一錢)。還見有大樣型銀錢(如圖),直徑26.7毫米、厚1.7毫米,每枚重約7克(重庫平二錢左右)。有人認為大樣型銀錢重量約為普通道光銀錢的兩倍,應該稱為阿克蘇“道光通寶”折二銀錢;也有人認為大樣型銀錢是戶部頒發的樣錢。

  不過,阿克蘇錢局鑄造的“道光通寶”銀錢投放市場,開始時回戶商民都樂於使用,但僅流通行使很短一段時間,就不再流通了。新疆錢幣學家穆淵《清代新疆貨幣史》認為流通時間僅有一年。究其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一枚道光銀錢折16枚紅錢,計算不太方便;二是因人們“唯恐以銀鑄錢,或有銅鉛摻和,未得足色,不願行使”。

  總之,阿克蘇錢局“道光通寶”銀錢是新疆歷史上最早的圓形方孔銀幣,它見證了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加之道光銀錢流通時間短、鑄期短、鑄造量少,故存世罕見,彌足珍貴。著名錢幣學家馬定祥批註《歷代古錢圖説》182頁説:“另有(道光)銀質錢,見二至三枚,珍。”華光普編著《中國古錢目錄》下卷1230頁,也標注“銀質道光 阿克蘇(僅見品)”。

  近幾年,新疆、甘肅、山東等地又陸續發現了數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存世的阿克蘇“道光通寶”銀錢不超過20枚,可謂珍稀,引人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