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故宮日曆》:中國最美的日曆(圖)

  • 發佈時間:2016-01-05 09:34:44  來源:人民網  作者:謝晨星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故宮日曆》:中國最美的日曆

《故宮日曆》:中國最美的日曆

  隨著2016年的臨近,市面上種類繁多的日曆也進入人們的視線。今年,文化類的日曆成為一大亮點,這其中,被網友稱之為“紅磚頭”的《故宮日曆》受到市民的熱捧,曾創下日銷5萬冊的歷史。不僅如此,2010年版的《故宮日曆》價格已被炒至超過2000元,超過定價30倍。2011年~2014年版的《故宮日曆》標價也多在400元以上。記者在孔夫子舊書網上查詢得知,2011年至2016年的《故宮日曆》合集,叫價已達到7500元。

  這究竟是怎樣一本日曆,有如此的魔力?深圳商報記者採訪了《故宮日曆》的編輯王冠良。據王冠良介紹,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故宮日曆》就曾被喻為“民國社交的頭號禮物”。上世紀70年代,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曾編纂過同名日曆,但兩者都沒能夠持續下來。2009年末,故宮出版社以1937年版為藍本重新恢復出版《故宮日曆》,又被冠以“中國最美的日曆”而備受追捧。

  

《故宮日曆》:中國最美的日曆

  

《故宮日曆》被冠以“中國最美日曆”而備受追捧。圖為2016年版故宮日曆。

  誕生在民智初開的民國時代

  帝制終結,曾被天子一人獨享的內府珍品,引起民眾好奇。1925年正式成立的故宮博物院,陸續編纂、出版了一系列學術研究專著和大眾普及讀物,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1933年問世的《故宮日曆》便是其中之一。從1933年至1937年,《故宮日曆》共出了5冊。封面和日期所用文字,除個別採用時任院長易培基先生的楷書手跡和篆書、倣宋印刷體外,均集自院藏古代楷書和隸書碑拓。故宮藏品圖片每日一張,歷代書畫、器物交雜穿插。

  《故宮日曆》沒有太多學術性,因此在文獻、史料中幾乎沒有記載。但從民國的廣告印刷品上,卻能看出《故宮日曆》多麼風靡一時。王冠良介紹説,1935年一則經銷商的廣告上,文案做得十分奪目:“震鑠世界惟故宮日曆足以當之,獨霸天下惟故宮博物院有此資料”、“案頭壁上,皆可適用,自備送禮,均極相宜”。當時《故宮日曆》還有配“厚黑玻璃座盤”的“套餐”,定價2.7元。故宮博物院在正式發行《故宮日曆》之前就曾積極主動地向各地政府介紹這本出版物,王冠良告訴記者,1935年12月25日發行的《益世報》就登有一則名為“故宮日曆到津”的廣告,其中提及日曆的兩種使用方法以及在天津銷售之門店等內容。

  不僅如此,《故宮日曆》還成為了當時的文人雅士相送的頭號禮物,俞平伯就曾將《故宮日曆》贈送給老師周作人,梁實秋也在寫給張佛年的信中,提過獲贈《故宮日曆》一事:“頃接故宮日曆一冊,既有陰陽日曆可察,復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賞(二月二十與五月廿四重復),實日曆中最佳之作,拜領謝謝矣。”

  

《故宮日曆》:中國最美的日曆

  

1936年《故宮日曆》現存書影。

  為普通民眾打開古代藝術寶藏的一扇窗

  據悉,舊版的《故宮日曆》版權上沒有編者的名字,不僅《故宮日曆》沒有,故宮其他的出版物也僅署“故宮博物院編”,沒有具體編輯該書的編輯姓名。資深故宮人朱傳榮聽父親朱家溍先生講,《故宮日曆》的編者是馮華。據悉,馮華先生1930年入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參加編輯《故宮週刊》《故宮月刊》和《故宮書畫集》四十四冊,後來又增加《故宮日曆》每年一本,每頁有一張古畫,是完全由他主編的,共出版了五本。在業餘時間他還先後擔任了《國民日報》副刊和《古劇週刊》的主編,又為美國收藏家福開森編寫收藏書畫目錄和提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故宮博物院改組,馮華先生在保管部繪畫組負責書畫編目的工作,對古代書畫的熟悉程度可稱為一部活的書畫目錄。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故宮珍寶南遷在即,小小的《故宮日曆》卻年復一年為普通民眾打開了古代藝術寶藏的一扇窗,也成為許多人醉心傳統文化、走上求藝之路的開端。在一些老畫家早年學畫經歷的回憶文字中可以發現,在當年資訊相對閉塞、資源匱乏的環境下,可能就是一本《故宮日曆》,為其啟蒙,作其良伴。

  穿越70年重新走入市民生活

  2009年,遺忘經年的《故宮日曆》,重新進入了故宮出版社的視野。經過一番醞釀,以1937年版《故宮日曆》為藍本的2010年版《故宮日曆》問世了。王冠良回憶道,穩妥起見,這新版《故宮日曆》的第一本採用了復刻形式,除日期資訊外全部採用1937年版《故宮日曆》圖文內容,但裝幀、裝訂形式並沒有照搬當初的活頁形式。經過反覆調整,確定並沿用至今的形式是——布面精裝、書脊包布、增加內封,以便使內頁可以翻開攤平;布面用色是特別選定的象徵故宮的紅墻色,而封面則以燙金形式沿用了1937年版日曆封面所用的漢《史晨碑》集字書名“故宮日曆”,並增加了以文物為基礎設計、每年一換的生肖圖標。經過小半年的設計製作,新版《故宮日曆》在當年8月底的北京書展上亮相。

  接下來的兩年,《故宮日曆》不再採用照搬舊版的復刻方式,而是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另行選材編排。王冠良介紹,一開始的方案是按照藏品材質類型逐年出版,玉器、漆器、青銅……但經過嘗試,2011年版所選取的玉器在黑白印刷之下畫面單一,效果並不理想。於是推倒重來,選取仕女、嬰戲和花鳥題材的畫作,按照朝代順序排列,實現了3.5萬冊的銷售量;到了2012年版,《故宮日曆》改為彩色印刷,以紫禁城龍時空選取與龍相關的各類文物,依照青銅、陶瓷、書畫這樣的材質類型按月編排;2013年的蛇年,以“山水有清音”為主題,展現古人詩意生活,銷量達到8萬冊;2014年馬年,《故宮日曆》以“快走踏清秋”為主題,展現周秦漢唐奔騰而來的天馬神駿、寶驥良駒,追憶銘記千年的征戰家國、豪情逸興;2015年,恰逢故宮博物院建院90週年,以“百寶慶九秩,美意延祥年”為主題,突出新春賀歲、院慶賀壽、吉祥祝願的喜慶色彩。

  

《故宮日曆》:中國最美的日曆

  

2016年版故宮日曆。 (圖片均由故宮出版社提供)

  2016版展示古人娛樂生活

  在2016年到來之際,2016年版《故宮日曆》連續居三聯書店圖書排行榜榜首,在京東藝術類書籍銷售排行中排名僅次於今年大熱的《秘密花園》。王冠良告訴記者,即使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盜版,但目前《故宮日曆》的銷量已達到27萬冊。

  據悉,以“歡悅慶昇平”為主題,由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書畫部專家李湜負責整個編纂工作,全部選自故宮博物院藏品,並且均為書畫作品,有很多作品第一次呈現,讓我們看到古人娛樂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您呈上一次視覺和藝術盛宴,380余張圖片精彩華美。因2016年是猴年,在內容編排上,因為猴生性活潑機敏,故選故宮博物院所藏以喜慶、娛樂為主題的繪畫文物結整合冊,希望通過多彩的畫作,給讀者帶來吉祥安康的生活。十二個月內容分別為:“封猴納祥”取馬上封侯、白猿獻壽等寓意,集中展示了猴活潑歡快的形象;“普天同賀”慶新年的各種情景;“昇平慶演”宮廷戲劇的各種劇目和形象;“歌舞昇平”各類歌舞的展示介紹;“鈞樂天聽”器樂演奏;“童趣天真”古代兒童遊戲;“宮闈清娛”古代女子的各種娛樂形式;“悠然雅集”文人雅集的各種活動;“壽康延年”給老人長輩賀壽的各種情境;“騎射競技”古代各類體育運動;“宮廷萌寵”宮廷豢養的寵物;“宴饗慶功”歡宴與凱旋慶功的場面。

  在《故宮日曆》的熱銷背後,傳統文化以別致的形式重新煥發生機,節氣、物候、時令要素的增加,讓人們重新感受傳統之美,回到人與自然的親密。更不可忽視的,則是幾代故宮人的堅守和創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