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水彩畫將成藝術市場下一個風口

  • 發佈時間:2015-08-18 10:13:58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古元水彩作品 翰海拍賣2015春拍 1702萬元成交

古元水彩作品 翰海拍賣2015春拍 1702萬元成交

  “站在颱風口,豬都能飛上天”,這是2015年上半年投資圈和網際網路圈子最流行的“風口論”。時間剛過幾個月,到了下半年,這句話就被批判為“豬” 論。網際網路的兩個大佬,騰訊的馬化騰要去賣降落傘,防止站上風口的人落不了地,百度的李彥宏則認為風口論充滿了投機思維,是典型的“豬”論。

  其實國內藝術市場30多年的發展也充滿了風口。如果足夠有心,梳理下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脈絡就會發現,中國書畫市場的起伏震蕩曲線與中國房地産的波動曲 線基本一致,無論你多麼熱愛書畫,你都不得不承認,書畫市場基本上就是禮品市場,在土地-材料-房地産鏈條上,書畫被無良的地産、材料、建築、能源商人和 無知的官員用來交流感情和溝通關係,權力尋租抑或暗箱操作都借藝術之名通暢無阻。坊間流傳大師的一句話“外靠奸商,內靠官僚”,不管真假如何,都成了這個 時代的最佳注腳。中國書畫處在了最好的時代也處在了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是説書畫家物質財富得到極大積累,最壞的時代是説在市場的驅動下,畫畫就是畫 錢。海上名家吳湖帆曾有一閒章“待五百年後人論定”,吳老的藝術經住了時間的消磨,當代所謂的名家,有幾人敢有如此的自信和從容呢。

  不 幸抑或有幸,實體經濟的不振和持續的反腐正在強力擠壓藝術市場的泡沫,主席、院長和大師的潤格價位幾乎被攔腰一斬,我們不否認書畫市場有理性的一面,我們 也樂於看到真正的藝術在水落後石出,成為文化復興真正的中流砥柱。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藝術市場的風口已經不在書畫這,就像地産風口的風力逐漸減弱一 樣。

  和一個做書畫20多年的朋友聊天,他説,當年1200元買某主席的一個斗方,最後賣到15萬元一平尺。他真的害怕了。風口再強,風力再大,最後也得落地啊,所以,儘管前兩年做書畫市場還是有不菲的利潤,但他強迫自己把目光移開。那麼,藝術市場的下一個風口在哪兒?

  10多年前,我從事網際網路的時候,在Donews開專欄寫網際網路風向,“要知道風向哪兒吹,您就要學會看樹梢”。藝術市場的風向在哪兒?要看下一個爆發 的人群。藝術市場其實分兩個市場,高端的是收藏投資市場,中低端的是藝術消費市場。高端收藏投資市場的未來主力應該是企業收藏體系,藝術消費市場的主力應 該是家庭年收入在50萬-100萬元的中産階層。在解決了房子、車子、孩子和基本保障之後,他們對精神滿足、對藝術消費的需求會愈發強烈。那麼這個人群的 藝術消費需求是什麼?看得懂、買得起、裝飾性強。

  國、油、水、版是美術傳統上的四大畫種,國畫和油畫以及當代藝術,風水輪流,基本引領 了藝術市場禮品時代與國際化初期的藝術風尚,而接下來,水彩畫卻是最適合“藝術消費”時代的畫種。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曾經説過,中國的水彩水準就是世界水 平。中國人骨子裏對水有天然的親和,“靜水流深”、“上善若水”、“智者樂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彩畫自進入中國以後,在技法多樣性、題材多樣性和 觀念理念上都得到了西方人想像不到的發展,市場卻處於原生態的自然生長中。

  如果用藝術消費的三個標準“看得懂,買得起,裝飾性強”來評價,水彩畫無疑是最合適藝術消費的畫種。藝術消費是藝術市場的風口,而水彩畫是藝術消費的風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