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揚州市民展出千余種抗戰時期貨幣

  • 發佈時間:2015-08-18 10:11:04  來源:人民網  作者:路博學 李佳  責任編輯:郭偉瑩

侵華日軍使用的貨幣。宮鋆煜 攝

  

侵華日軍使用的貨幣。宮鋆煜 攝

  近日,在洼字街社區舉行的一場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活動中,轄區居民陳曉友展出了千余種抗戰時期的貨幣,其中包括在解放區發行的貨幣200多種,在國民黨佔領區發行的貨幣1000多種以及侵華日軍在日偽佔領區發行的貨幣、軍票等200多種。

  陳曉友收藏的這些貨幣一經亮相,立刻吸引了眾多居民的關注。

  解放區貨幣顯示物價穩定

  “我今年63歲,收藏錢幣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了,這次帶來展出的抗戰時期的貨幣只是我所有收藏中的一小部分。”陳曉友笑著告訴記者,“今天展出的貨幣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解放區的貨幣、國佔區的貨幣以及日偽敵佔區的貨幣。”

  陳曉友説,他幼時經常聽父母談起侵華日軍的暴行,“於是我在收藏貨幣的過程中也特別留意當時侵華日軍發行的貨幣和軍票,也曾通過研究這些貨幣和軍票深入了解日軍對我們的經濟掠奪。”

  “你看這是中央蘇區發行的貨幣,面值分別為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這幾種,這説明當時中央蘇區的物價十分穩定。再比如這是湘鄂贛根據地發 行的貨幣,面值分別是一串文,二串文、十串文這幾種,因為當時湘鄂贛根據地較為封閉,所以使用的貨幣度量單位為串,一串文面值也就是價值一百文的意思。” 陳曉友向記者講解道,“相比較而言,陜甘寧根據地的貨幣面額就比較大了,有十元、一百元甚至五百元面值的貨幣,這主要是因為當時陜甘寧邊區經常與國佔區有 經濟往來,市場需要兌換當時國民黨政府發行的“法幣”,所以面值的設定也比較接近於“法幣”的發行面值。”

  日本軍用手票印製粗劣

  “日軍侵略中國後,貨幣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在中國的日偽軍佔領區和日本本國同時使用的貨幣,一種是僅僅在中國發行的軍票。”陳曉友告訴記 者,日本人最早在對外戰爭中發行軍票是1894年甲午戰爭。“當時中國清政府採用的貨幣是銀本位制,因而參戰的日本軍隊攜帶了現銀,由於攜帶不便,日本政 府便制定了發放“軍用卷”(即後來的軍票)的計劃。而“軍用卷”真正使用卻是在日俄戰爭期間,由日本橫濱的正金銀行發行,發行軍票的主要作用是便於參戰的 日軍在中國買物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軍進攻青島,當時日本政府發行了約一千萬日元的“軍用卷”。”陳曉友介紹説,“七·七事變”爆發後,為供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進行掠奪採購,日本政府大量發行了軍票。“根據日軍資料記載,當日軍攻佔上海時,日本政府擔心當時侵華日軍攜帶的日元流入上海這個國際化的都市,對日元的行情帶來不利影響,於是大量使用了昭和十二年版的軍用手票。1937年11月5日,日本在杭州灣登陸時,大量攜帶的便是這些專在佔領區內使用的軍用手票。”

  陳曉友説,這批昭和十二年版(1937年)由日本“內閣印刷局製造”的軍用手票,在日本國內稱為甲號票。“這些甲號票印製粗劣,沒有數量編碼。甲號票分拾錢、伍拾錢、壹元、伍元、拾元五種面額,主要流通在浙江省沿海地區。這批軍票發行量和流通面都小。”

  解放區貨幣收集不易

  陳曉友説,在這些貨幣中,最難收集的當屬那些解放區發行的貨幣。“我收藏的這些日偽敵佔區貨幣絕大部分都是在東北收集來的。”陳曉友説,“國佔區的貨幣收集也不是很難,最難的當屬解放區發行的貨幣。”

  “因為解放區的貨幣一般發行的都比較少,如今市面上也很少,價格一般都很高。”陳曉友説,有些貨幣給錢別人都不賣,只能拿藏品交換。“比如有一 張解放區的貨幣,我到府與對方商量了十多次,最終我用一枚價值1000多元的銀元才交換到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1000多元可是不小的一筆錢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