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再過兩三年 潮州朱泥壺會有個爆發期

  • 發佈時間:2015-07-20 16:43:39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國之神器

  國之神器

太極百歲壺

  太極百歲壺

仁·壽

  仁·壽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謝華表示,手拉朱泥壺的發展關鍵在人才

  10年前,手拉朱泥壺才賣一把才賣100多元,而近幾年,即便在嘉德等拍賣行拍出幾十萬元一把的朱泥壺也算正常,手拉朱泥壺已逐漸得到市場認可和藏家的賞識。作為唯一一位製作潮州手拉朱泥壺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謝華在接受收藏週刊記者採訪時坦言:“再過兩三年,潮州壺就會有個爆發期。”

  ■收藏週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曾樹剛

  免費授徒為了壯大人才隊伍壯大行業

  收藏週刊:為什麼手拉朱泥壺會出現“技藝不外傳,傳男不傳女”這種陳規?而作為打破這種陳規的第一人,你為什麼會公開免費收徒授藝?

  謝華:關於“不外傳”的問題,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當時的經營條件和經營理念限制。在改革開放前,或更早的年代,由於交通不方便,潮州壺的市場基本局限在潮州本地,各大制壺家族都以突出自己的特色為招牌。如果技藝外傳,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就會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力會被削弱,從而危及自身的生存。

  但現在已是全球化的時代,潮州壺的市場不但面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如果再像十幾年前那樣,還是以保守的方式傳承,只有幾十個人在做壺,明顯就會因從業人員太少、産量太低而難以産生區域品牌效應。沒有量變就很難帶動質變,潮州壺可能就很難走出潮州市場,更別説省外了。所以,我們急需迅速擴大隊伍。這是我打破陳規、公開授徒的初衷。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潮州手拉朱泥壺存在數百年,卻沒有大的發展呢?經過認真調查研究,我認為,除了傳承上的問題,還有泥料和技藝。但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問題。有好的人才,自然有人會去探尋好的材料,去鑽研更高的技藝,去發掘更好的創意。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培養人才,就需要一個平臺,可以給他們施展才華和天賦的機會。我從2012年開始免費招收學徒,就是要給他們這樣一個平臺和機會。人才隊伍壯大,這個行業自然可以做成一個更大的地方産業,行業的壯大就能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迴圈格局。

  收藏週刊:目前宜興的紫砂已經形成了一條比較完整的産業鏈,手拉朱泥壺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産業鏈,還缺哪些條件?

  謝華:其實産業鏈的形成跟市場的需求有關。市場需求量大,可以帶動産業鏈更快形成。手拉朱泥壺現在剛開始發展和宣傳,無論從日用品和藝術品的角度來講,它都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提升市場的認可程度,並在行業發展壯大中完善自己的産業鏈。對於這一點,我很有信心。首先,我們有很好的泥料。在潮州發現的朱泥原礦,含鐵量在10%左右。更難得的,這些原礦都是純天然的,沒有添加任何東西。這樣的泥材做出的朱泥壺,無論從質地、顏色、泡養、把玩、使用功能等都是絕佳的。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和賣點。其次,我們技藝已有質的提升。潮州壺在這幾年應該説是發生質的巨變。現在手拉朱泥壺結合了宜興、欽州、建水等許多地方的制壺工藝的優點,無論從造型、技術還是泥料方面,其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

  材料和技藝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還是人才的問題。這就是我目前努力的方向。

  知道紫砂不知朱泥 因為多數人對紫砂了解不深

  收藏週刊:紫砂的品種很多,包括朱泥、紫泥、段泥、綠泥、團泥5種,俗稱“五色泥”。您曾説“朱泥壺在現存老壺中佔的比例很高”,但為何知道紫砂的人多,知道朱泥的人卻少呢?

  謝華:可以説,紫砂是一個大概念,朱泥是一個小概念。知道紫砂而不知朱泥,應該是多數人對紫砂了解不深的緣故。其實,朱泥在紫砂品類中,是排在第一的。現在市場上人們對紫砂的了解很大部分是道聽途説,對其最基本的常識不甚明瞭。按照古代來講,古人們用的茶壺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用朱泥做的,即便是宜興的紫砂壺,大部分也是用朱泥做的。宜興為什麼稱其製作材料為五色土,就是因為是五種顏色的泥巴,這五種泥巴做出來的都叫紫砂。所以説,紫砂是一個大的概念,朱泥就是紫砂中的一部分。

  收藏週刊:手拉朱泥壺器型根據潮州工夫茶的需要容量一般做得很小,但這對沒有泡工夫茶習慣的地區則很不適應。您覺得,是要為了推廣整個工夫茶的文化為主,還是為了適應外面市場的需要,而把容量適當做大?

  謝華:工夫茶是一個開放的概念,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方式和習俗。潮州工夫茶只是工夫茶家族中的一個成員,茶壺藝術卻是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應當依據不同需求有更多的造型。許多地方喝工夫茶用大壺。為適應國內市場的品位和生活習慣,會製作200—300毫升的大壺銷外地,這也是提升茶壺實用性和藝術性很好的嘗試。宜興紫砂壺已被人把玩多年,潮州手拉朱泥壺作為一股新興的市場力量出現,再過兩三年,它將也會迎來自己的爆發期。

  手藝好的工人一個月能有七八千元收入

  收藏週刊:10年前,潮州做壺的人不過幾十人,現在的情況怎樣?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群體發生變化?

  謝華:現在有200人左右了。這個變化有兩個原因:其一,隨著潮州壺知名度的提升,喜愛潮州壺的人越來越多,市場需求量迅速提升,吸引更多的人從業。其二,技藝的傳承上有了變化。現在不再是保守落後的家族傳承,而是以靈活開放的方式傳承,有不少教授制壺技藝的培訓班。比如韓山師範學院等幾所高等院校都開設了朱泥壺專業班;而我這裡從2012年開始開設了免費的培訓班。現在有市場,有渠道,學做壺的人數快速增長,培訓班裏這些20多歲的年輕人兩三年後便能很好掌握制壺技藝,成為行業的幹將。

  收藏週刊:目前政府對手拉朱泥壺的相關政策如何?

  謝華:目前暫時還沒有相關的政策支援。很明顯,潮州手拉朱泥壺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很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品。不但可以幫助解決一些民生問題和就業問題,還能對從業者進行文化和藝術熏陶。現在從事這個行業的一些年輕人,手藝好的一般一個月已有七八千元收入。雖然跟泥巴打交道比較枯燥,也很辛苦,但有此年輕人已明白學習一門手藝是很光榮的。

  收藏週刊: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將不再由工信部“官辦”,而交由協會性質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選,您覺得這對行業是否有什麼影響?

  謝華:在我看來,如果有政府的參與,那麼“大師”這個稱呼的可信度和含金量會比較高。但不管哪評選的“大師”,最重要的就是得憑真功夫説話。

  簡介

  謝華 潮州手拉壺世家“俊合號”第五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紫砂朱泥壺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潮州手拉坯茶壺項目傳承人;廣東工藝美術研究所研究員;韓山師範大學陶瓷學院客座教授。

  名詞解釋

  潮州手拉朱泥壺

  宋代筆架山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便有大量陶器的製作。宋以後,潮州成為陶器生産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壺是潮州陶瓷一奇葩,從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壺便獨具一格,廣泛生産和應用,並代代相傳一直延續至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