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 發佈時間:2015-07-10 09:38:13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螭蟠》。

  《螭蟠》。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富貴如玉》。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點彩倣古·壺》。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39C》。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稱心》。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壽·壺》。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浪花提梁》。

投資紫砂壺大師作品最靠譜

  《孺子牛·壺》。

  在揮汗如雨的夏天,恐怕沒有什麼能比一杯香茶更讓人神清氣爽,暑意頓消了。現如今,廣州到處都是喝茶的人,一個茶文化已經浸染了大半個廣州城。泡上一壺茗茶,讓茶汁沿著喉嚨緩緩而下,那感覺令人七竅暢通,滿腹清香,而喝法又見“功夫”,活煮甘泉,慢工細活,在汲養靜氣的同時,留存一份夏日的清淡與悠閒。

  品茗雅興要與環境相宜,添上一把紫砂壺,不僅帶來生活的情趣,更重要的是放鬆心靈,滌蕩俗塵。摩挲把玩,如與老友對話,雋永悠長。真正出色的紫砂壺,不僅在造型、紋飾和色澤上具有獨特的風格,而且在實用方面還具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使用年久,器身色澤越發光潤古雅,泡出的茶也越加醇厚芳香。

  古老手藝時代氣息

  始於宋、盛于明的紫砂壺,經“千度高溫成器”,胎質古樸素雅,呈現“紫而不姹,紅而不嫣,黃而不嬌,黑而不墨,灰而不暗”的材質與色澤美,被譽為“紫玉金砂”。作為華夏文明與茶文化的一種載體,紫砂壺除了卓越的實用功能外,其“溫文爾雅而不張揚”的品性、內涵,頗吻合國人的審美取向,故自古以來,尤其是文化品位較高者,多有“紫砂情結”。

  近日,一場名為“朱泥紫玉百壺展”在越秀區圖書館拉開帷幕。現場共展出的百餘件陶壺,器形或方或圓,或花或棱,巧形、巧色、巧工,並融茶道、禪意于一壺,形成了紫砂壺獨特的欣賞與實用價值,更融入工藝創新的設計元素。既有宜興紫砂壺大師毛國強、儲集泉、高永昌、束旦生、沈孟大等名家力作,也有廣東潮州“壺藝世家”傳人張瑞端、張瑞隆的“荊瀛軒”和百年老店“裕德堂”壺藝師的代表作與新作。

  其中又以“裕德堂”的獨創新品——“金魄系列壺”最引人注目。壺身金光賦彩,華韻奪目,養以清泉,壺表清潤,更是浮光躍金,清泉淘洗,猶如靜影沉璧,一掃潮州茗壺雖紅顏而暗淡沉默之格調。據悉,潮州仙圃張氏手拉茗壺迄今傳承超過百年,第四代傳人在傳統壺藝上力求創新,以宜興紫砂泥與潮州朱泥相融合,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據了解,潮州朱泥與宜興紫砂有異曲同工之美。廣東嶺南文化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琳告訴記者,潮州朱泥壺發端于清朝中期,以傳統的“手拉坯成形”,經60多道工序始成器。其造型簡潔,色澤豐潤,獨具一格,富有返璞歸真之氣質和精緻小巧之韻味,以及獨特的粵東文化內涵,2009年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無論是興紫砂壺,還是潮州手拉壺,皆可從中品味其“泥、色、形”與“精、氣、神”。

  品茗玩壺宜養靜氣

  壺中學問大,有人長年保持濃厚的興趣,有人將其經營成事業,更多人將此視為生活方式。在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張瑞端看來,一把紫砂壺除了看泥色、造型、製作工夫外,還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四為一體的顯著特點。

  茶道對精緻生活的追求,尤表現在茶器的形制上:“西施”、“石瓢”、“井欄”、“僧帽”、“掇球”、“如意”、“文旦”、“合歡”、“倣古”……無不充滿濃郁的生活與藝術情趣。紫砂壺的美有多種。按紫砂泰斗顧景舟的説法,可抽象總結為形、神、氣、態,同時藝術的欣賞則強調“通理得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壺嘴是曲是直,蓋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産生感情,怡養性靈。

  日本紫砂壺收藏家奧蘭田在《茗壺圖錄》中,把所收錄的32把壺比作32位“先生”,賦予姓名字號,如姓方,名德,字至靜,號蕭山市隱;有溫潤如君子,有豪邁如丈夫,有麗嫻如佳人,也有廉潔如高士,你會慢慢地熟悉它們的品性。一把紫砂壺,像知己,像至交,對話把玩,溫潤徐來。

  晶光潤光識紫砂壺

  自紫砂壺走俏後,市場也出現泥沙俱下,亂象重生。現在消費者買把壺卻本末倒置,追求礦料,仿佛是礦料就是壺,追求原礦,卻又不識原礦,結果追得全天下都是原礦,都是老泥。如今,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又流傳起“現在沒真紫砂啦,不敢買紫砂了”的危言聳聽的言論。紫砂行家吳國祥認為,根本問題是:不是沒有真紫砂,而是不識真紫砂。

  紫砂壺古稱砂壺,有晶體光點的紫砂壺,是最好的紫砂壺;有潤澤之光的,是很好的紫砂壺;至於狀如和尚的腦袋油光锃亮的,那屬於最差的品相了。在吳國祥看來,這個鑒別方法可謂精、準、狠,簡單、準確、高效,一錘定音。

  一把有晶潤之光的紫砂壺,最後出窯的時候已經燒熟了,沒有燒到結晶的紫砂壺不可能有晶潤之光。其做工也必然是上乘的,沒有上乘的抿針功力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凈是不可能發出晶潤之光的,否則燒出來多見泥漿色或水光多。進而言之,有晶潤之光的壺,一定是用的好泥料。只有砂粒整齊、純度高的泥料,砂粒才會相互固定,而雜質多或岩化不均的泥料,因燒結溫度不同,顯色不同,很難有晶潤之光。

  “要識紫砂壺,只要學會看晶光、潤光就行了,這就是大道至簡,往往最簡單的,也是最難的。”據介紹,晶光、潤光和尚光,很多人認為都是光,沒區別,導致基本上都是看顏色説泥。但紫砂被稱為五色土、七彩泥,顏色變化是豐富多彩的,顏色不代表壺的好壞,光澤才是內在氣質。當紫砂壺經過一段時間的擦養後,在不同深度的皺面上因吸附上茶水油脂而反出折射光,“真正的紫砂壺看起來不艷,強光下又不刺眼,給人以溫潤的感覺。”

  當代名家作品

  被炒到了數百萬

  當前,紫砂壺已經成為國內高凈值人群談論最多的收藏門類之一。以2008年的中國嘉德秋拍為肇端,紫砂壺成為一個專業的細分市場板塊在國內也已經有8個年頭。從2010年開始,伴隨著一股“顧景舟熱”,國內資本市場掀起了對中國傳統紫砂壺的狂熱追逐。

  受藝術品市場整體行情及宏觀大環境影響,近兩年拍賣市場上沒有出現像往年千萬元級別成交,但在“顧景舟熱”席捲下,像徐漢棠、汪寅仙、顧紹培、何道鴻等當代名家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也已經被炒到了數百萬元一把。據了解,業內所稱的國家級大師作品,目前的價格已經普遍可以去到幾十萬元一把,而省級大師的作品也要幾萬塊。此外 ,還有大量價格參差不齊的普通工藝師的作品。

  在廣州芳村、沙溪等專業的茶市場,幾乎每一家賣壺的檔口,都擺有各種各樣的紫砂製品出售。而在一些高端私人會所,紫砂與繪畫、雕塑、瓷器等其他藝術品一樣,是每家場所必備的展品和玩品。目前,流通到市場上的紫砂壺並不只是來自宜興當地,還包括散落在全國的其他地區的制壺工藝師,這個規模可能要數以萬計。據知情者透露,其中存在的大師代工、價格炒作和以職稱論價等問題,而一些購買者受審美能力和藝術欣賞制約,則易受追風炒作影響,並未做到以作品為價值本位。

  “買紫砂壺不等於紫砂壺投資,目前市場上並無專門的回購渠道。”據廣東嶺南工藝美術館館長楊飛武介紹,廣州與北京、上海等地一樣,皆由賣家、玩家組成的圈子裏,乙從甲手中買壺,丙看好了又要求乙割愛,隨著行情變化,甲還可能再從丙處回購。這個過程中,價格有漲有跌,最終形成良性迴圈。“如果僅為升值投資,買壺前最好對此有透徹了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