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法國歸還32件中國文物將展出 係春秋時期金飾片

  • 發佈時間:2015-07-20 15:43:17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丁飛  責任編輯:胡愛善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上午,甘肅省博物館將迎來一批既熟悉又陌生的特殊的親人,它們是即將展出的一組32件春秋時期的秦代金飾片。這批金飾片,出自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是研究秦代早期文化的珍貴文物。然而,這卻是它們時隔20多年後,從法國漂洋過海,首次出現在國人的眼前。

  這批珍貴文物的回歸,到底經過了怎樣的艱辛歷程?從當年被盜到流失海外,再到法國歸還,這20年間,究竟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初,盜掘古墓成為一種風氣。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至今記得,“當時慘不忍睹,漫山遍野都是巨大的坑洞”,甘肅一帶最多的一天,盜墓者能有2400多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回憶,當時甚至有人直接用拖拉機拉走一車的青銅器,大堡子山就是“重災區”之一:

  宋新潮:90年到93年前後,遭到了大規模的盜掘。在中國先秦時期被盜掘的整個二三十年,最痛心的就是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大堡子山,另一個地是山西侯馬的晉侯墓地。

  和大多數被盜文物一樣,這批金飾片也從此流失海外,不知下落。直到2005年前後,國家文物局啟動海外流失文物調查項目,這才對整個大堡子山文物流失情況做了“摸底”,有了系統的研究,此後還完成了《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文物流失報告》。報告負責人之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告訴記者,最早發現這批金飾品流落到法國的,是著名考古學家韓偉先生。但要真正確定,它就是從甘肅禮縣被盜而流失出去的,還需要技術和法律的“雙重證據”:

  王輝:我們把分析的結果提交給法方,法方也對他們所藏的這些金屬飾片做相同的分析,發現它土壤含量的成分、上面沾染的硃砂和泥兩個是完全對的上號的;當然我們還要找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鏈條證據,我們走訪了當時參與盜墓的一些人員、公安局、檢察院和法院,當年的卷宗,有很多人交代,在哪個墓裏頭盜掘出,金屬片是什麼形狀的,這正好來跟法國他們所藏的金屬片的描述也是相吻合的。

  確定了國寶在法國,但是該如何追索呢?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説,追索早在10年前就啟動了,一開始先是“投石問路”,探探對方的意思:

  宋新潮:我們當初給法國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文化部門致函,某種程度上有一點“投石問路”,看看他們怎麼樣反應,法國就有比較積極的反應,同時,在走政府路的同時,也採取第二條路,積極地促使民間工作的開展。

  此後的幾年裏,官方從致函到交涉,民間從交流到確認,終於在2014年中法兩國建交50週年時,中國再次明確提出,希望法國促成文物回歸,這得到了法國政府的支援。而文物此時已被收藏家捐贈給了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根據法國政策,國有財産不可轉讓。那麼——該怎麼還呢?

  最終,法國政府決定,促成文物的收藏者同意撤銷對博物館的捐贈,也就是説,它們又重新回到了兩位收藏家的個人手中。宋新潮説,捐贈者——法國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諾特同意無償歸還,而另一位克裏斯。戴迪安更是直接到北京,把28件中國國寶交到他的手裏:

  宋新潮:那麼到5月13日,戴迪安先生也將法國吉美退還的28件金飾送到國家文物局,他拿著它們來到國家文物局,他説既然是流失出去的東西,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商人,我願意把這個歸還給中國,他親自交還到我手上。

  今天上午,這批有著特殊歷史故事的文物將回歸故里,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出。

  今天上午9點半,甘肅省博物館將舉行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儀式,這批珍貴的金飾片在流失20多年後,由法國歸還,再由國家文物局全部劃撥甘肅省博物館收藏和展示。隨後,為期三個月的“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今天將在這裡開幕,國人終於可以一睹這批流失海外的珍貴秦代金飾片了。目前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線索的有81件,分別分佈在英國、比利時、日本、美國、我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絕大多數目前在私人的博物館和個人手中。國家文物局表示,這些還只是流失文物中的冰山一角,接下來將繼續開展文物的追索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共有超過1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1989年,中國政府第一次運用外交方式,從美國紐約索斯比拍賣行追索回河北秭歸被盜戰國文物。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説,“追索流失文物,最大的困難在於證據不足,無法證明它的來源。而大堡子山文物能回家,主要在於確定了它的身份。他同時表示,流失文物的回歸,政府只是一種力量,民間的支援十分重要,但反對民間回購被盜文物。”我們期待,更多國寶能早日回歸祖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