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藝術品換手率過高引虛火

  • 發佈時間:2015-06-08 09:26:3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林琳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圖表資料

  圖表資料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賴少其《夢遊黃山西海門》

  賴少其《夢遊黃山西海門》

  專家稱一味地追求重拍率來營造供銷兩旺的景象容易産生市場泡沫

  陳老闆用8000元買到的瓷碟以2萬多元賣掉後,時隔1年多又在其他人手裏以接近7萬元的價格買入,原因是有買家開價10萬元“揾貨”。周先生急需資金時把心愛的名家書畫折價套現,暗下決心渡過難關後必然“迎回”,沒想到這件書畫從此在拍賣會上幾番進出,價格早已上漲近10倍。“市場只有流通才有機會。”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是眾多大拍賣行在本春行情不佳時仍咬牙堅持維持拍賣規模的重要原因。然而,有業內人士認為換手率高正是導致藝術品行情下滑的“罪魁禍首”。

  “在我們圈子裏,幾次買進同一件東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經營古玩生意多年的陳老闆告訴記者,市場的貨源有限,而圈子也就這麼大,每個階段每個人的想法、能力和目的不同,所以造成了同一件古玩在一個小圈子中輪轉的情況。而同一件古玩每次出現的價格都比前一次有一定的漲幅,每個願意再接手的買家肯定是因為有利可圖。

  “行家既要有看貨的眼光,也要對市場有正確的判斷,當然還要有流通的渠道。”陳老闆説,風險存在於一旦東西看不準,“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落在自己手上了,就砸了。

  而周先生的情況有所不同,他以7折的價格套現了心愛的名家書畫,希望等到渡過難關後把這件作品買回,但隨後的幾年間,這件作品在市場上幾進幾齣,價格已漲了接近10倍,周先生再也難以追回。

  “生貨”受寵因未公開交易

  “現在買家都學精了,只追‘生貨’(即從未或者多年未在市場上露面的拍品),因為‘熟貨’(即多次出現在市場上的拍品)變成大眾臉了,價格軌跡透明,難賣高價。”一個書畫行家告訴記者,“前幾年市場大熱時,不少拍品在市場中輪番炒作,大家都看‘膩’、看‘透’了”。

  記者發現,在本季大拍中進入成交價前十的多為“生貨”,如以2.7945億元成交的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雖然是經典名作,卻從未出現在市場中,而以1.265億元成交的李可染《井岡山》,雖然查得同題材的其他拍品並不少見,但沒有其他成交記錄是同一年份創作、同一著錄的作品。

  市場對“生貨”趨之若鶩,卻謹慎對待“熟貨”,原因是2009~2012年期間,書畫市場換手率之高令人咋舌。“市場瘋狂到什麼程度?這個月在這場拍賣會買的畫,下個月就可能出現在另一場拍賣會上。”一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極端例子”往往也能賺錢,而大多數快速進出的書畫重復出現的頻率是半年左右,“當然這些換手率超高的書畫中不乏精品,但也肯定存在渾水摸魚、趁亂炒作、‘打造價格’的普通作品甚至有可能是贗品。”在他看來,正因為之前的瘋狂,才導致市場進入如今的調整期:“很多人吃了接盤的虧。”

  半年換手一次“不健康”

  藝術品交易重復率的問題引起市場重視。近日,國內首個中國書畫重復交易指數——“當代書畫50指數”出現,數據涵蓋了50位藝術家自1993年有拍賣紀錄以來至今在樣本公司的所有重復交易數據。雅昌藝術網總經理關予告訴記者:“市場需要一定的活躍度,作品重復交易比較多的藝術家在市場上的活躍度也確實比較高。但是如果活躍到以半年為週期,又顯然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況,這跟股票市場不一樣。”

  專家觀點

  藝術品“品質”還是衡量標準

  “藝術品本身市場週期較長,在這個市場上短平快是不現實的,重復交易不見得是好的現象。”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炒作的可能性較大,水分也多,最後接棒的一定是如股票中的散戶或初入者,對市場的發展反而成了障礙,“藝術品不比股票,藝術品是慢性子,得慢慢養才是,當下很多投資者把它當快餐,最終傷到的是他們自己”。

  在他看來,國際上一般同一件作品在相同拍賣公司的重復交易間隔約在5年左右,而如一件作品重復交易在一年內出現二次或二次以上,這對市場是無益的,“對於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説,重拍率週期一般為三年左右比較合理,如一味地追求重拍率,造成一種供銷兩旺的景象,容易産生市場泡沫,對市場無益”。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持有期限在6年以上的長線投資,其風險收益比為0.63,而3至6年的中期投資,其風險收益比為2.08,3年以下的短期投資,其風險收益比最高,為4.96。也就是説,要獲取同樣的收益,短期投資需要承擔的風險是中期投資的2.4倍,是長期投資的7.8倍。

  不過書畫行家李笠認為,在市場好的情況下,大家並沒有“生貨”、“熟貨”的概念,只有好作品和普通作品的概念,而現在市場調整了,才有“生貨”、“熟貨”之分:“所以還是應該以作品本身的‘品質’來論價格高低,而不是以是否重復出現、重復交易的頻率來定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