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工筆畫為何能得到市場偏愛

  • 發佈時間:2015-04-08 09:29:3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隋永剛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工筆畫為何能得到市場偏愛

  相比傳統的寫意繪畫,在全國美展及大小展覽中,細膩寫實的工筆畫獲獎率佔到了很高的比例,當代許多有成就的藝術家其代表性畫作往往也是工筆畫,而在近年來火熱的藝術品市場中,當代工筆畫也受到大家的追捧,往往能賣出較高的價格。對此,有人肯定工筆畫在當代的發展,有人認為工筆畫成為創作主流是中國畫的悲哀。

  楊建國 著名藝術策展人

  工筆畫的時代面貌被認可

  工筆畫獲獎率高是多年來美術界的一個現象,從評委的角度來看,認為一幅好的工筆畫首先畫面要耐看,有美的表達,其完成必然要在藝術構思及創作上花費更多心血,相比起那些逸筆草草的寫意畫,顯得更有藝術水準,必然得到青睞。

  其實,任何現象的出現都不是偶然的,有其存在的道理。工筆畫受追捧説明有人喜歡,不論評委還是觀眾,甚至藏家,都喜歡美好的東西。

  以宋元時期高峰的工筆畫標準來看,工筆畫儘管還未達到繁榮的地步,還有差距,但卻有了進步,時代感更強了,尤其是人物畫,産生了一批實力派藝術家,面貌有了很大的革新,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工筆畫能夠受認可的另一方面是當代的寫意畫水準不高。受當代社會背景下生産、生活狀態變化的影響,當代人對毛筆、紙墨等工具的應用不足,技巧的熟練程度較低,雖然當代寫意畫家佔比相對較高,創作的速度很快,但是筆墨的內容比較稚嫩,與宋元時期文人畫的高峰還有很大的距離。

  另一方面,藝術品的收藏者都是繪畫的外行購買作品,這種寫意繪畫的意象造型不是人人都能夠理解的,尤其是初入門的藏家和消費者,工筆畫雅俗共賞的特點恰好彌補了這個缺憾。當然受到市場和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當代真正好的工筆畫家數量還是不多,特別是花鳥畫還存在不小的問題。

  過去的繪畫很多與宗教有關係,古人創作一幅作品很虔誠,是很神聖的。當代人是一種自娛自樂的狀態,每個人的修養不同,作品的面貌千變萬化。中國畫的主要精神還是寫意,這是與西方繪畫的重要區別,古代的宋人繪畫在寫實造型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對於當代人來説,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最終還是要在中國畫審美的法則下創作,不斷提升作品的文化底蘊,因為藝術最終還是要以作品説話。

  付京生 著名美術評論家

  多元文化提供了發展空間

  當代的工筆畫被市場所看好是一個正常現象。因為從中國畫發展的歷程來看,工筆畫早于寫意畫,其在魏晉時期已經相當成熟,從理論到技法已形成完整的體系。一些古代畫論、理論體系的形成皆源於此。後來受到文人水墨的影響,工筆畫日漸衰微。進入當代,在多元藝術理念的影響下,工筆畫藝術一改頹勢,取得了長遠發展。

  與水墨相比,工筆畫的創作相對容易。原因在於中國畫藝術家的技術水準經過多年的錘鍊,繪畫技法已經很嫺熟。由於寫意畫對於人生的閱歷及筆墨的文化修養幾十年的錘鍊,才能達到一定的境界。工筆畫在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如果有良好的造型訓練和獨特的藝術思維,畫面很容易形成面貌和風格。

  水墨畫家也有非常出色的代表,他們一直在進行嚴肅的學術探索,從思想上和技術上不斷地完善自我,但是創作出來的重大題材作品和有學術分量的作品不願投進市場,這樣市場上就缺少了一個資源,這給工筆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工筆畫的快速發展,正在面臨著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從唐宋建構起來的文人畫傳統,逐漸的衰微了。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繪畫革新的大潮中,整個文化傳統出現了斷層。現在的工筆畫是在用西方的造型方法和觀念來畫中國畫,這與傳統的工筆畫實際上是不一樣的。

  藝術的發展需要市場的介入,而市場甄別選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學術介入市場,用市場推動學術,雙方的良好互動共同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工筆畫是否成為畫壇的主流?現在的實踐者和理論研究者對這類問題還沒有充分的準備。主流論調是一種片面的正確,真理正是諸多片面的正確所形成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朝著一個方向走,現在是一個多元共存的時代,不同的藝術要在相互探討中前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