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性格”者患癌風險高出常人15倍
- 發佈時間:2016-04-14 08:25: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結果顯示,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2014年,肺癌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二位。
●室外的大氣污染、室內的空氣污染和身體的“心理污染”是引發肺癌的重要原因。
●長期抽悶煙、喝悶酒、愛生悶氣的煙民和中老年人則成為肺癌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性格因素會對人體的免疫機制産生重要影響,從而使這些肺癌高危人群最終患上肺癌。
●格裏爾認為, 以“抑制憤怒”、“好人和溫順”為特徵的C型性格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
4月15日~21日,由中國抗癌協會發起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本次宣傳周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由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院士牽頭完成的《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估計,中國2015年新增430萬癌症病例,癌症死亡病例超過280萬。也就是説,平均每天有1.2萬人被確診患癌症,7500人因患癌死亡。
國家癌症中心腫瘤流行病學研究員代敏介紹,今後20年,我國癌症的發病數和死亡數還將持續上升: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署預測,如不採取有效措施,我國癌症發病數和死亡數到2030年將上升至500萬人和350萬人。
“三大污染”引起肺癌高發
《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結果顯示,肺癌成為最常見癌症。2014年,肺癌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佔21%;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二位,約佔到13.2%。肺癌死亡率無論性別,排在各類癌症的第一位,其中男性死亡率達到27.3%,女性死亡率達到21.9%。在過去的30年中,我國肺癌的死亡率增加了約5倍,幾乎是幾個常見腫瘤死亡率的總和。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肺癌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將“三大污染”列為引發肺癌高發的重要原因,包括:室外的大氣污染、室內的空氣污染和身體的“心理污染”。前兩者通過人大政協提案、媒體宣傳和健康教育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民眾的重視,而心理污染卻被大家所忽視。
支修益教授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並非所有吸煙人群和呼吸污染空氣人群都會患肺癌。而長期抽悶煙、喝悶酒、愛生悶氣的煙民和中老年人則成為肺癌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性格因素會對人體的免疫機制産生重要影響,從而使這些肺癌高危人群最終患上肺癌。”
C型性格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
英國精神病學家史蒂芬·格裏爾在倫敦國王大學醫院領導一個研究小組對癌症病人的性格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提出了易患癌症性格的概念,將之稱為C型性格(“C”是“cancer”的縮寫)。這類性格的特點就是:“不喜歡把破壞性和敵意性格表達出來”,“非常好的、溫順的、害怕堅持自己權益的人”。格裏爾認為, 以“抑制憤怒”、“好人和溫順”為特徵的C型性格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
根據30多年的從醫經驗,支修益教授告訴筆者:“在我收治的數千名肺癌患者中,約有一半以上有過心理或情感創傷的經歷。一個人高興的時候不和友人共同分享快樂,苦悶的時候又沒有閨蜜和哥們兒去傾訴溝通,長此以往,在遇到工作或生活突發事件時,就容易影響身體免疫系統從而患上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包括癌症。人體的免疫功能,首先是人體的免疫監視功能,正常情況下可以通過免疫識別功能有效防止各種病毒和微生物入侵人體;其次,人體還有一個免疫清潔功能,癌症早期針對極少數癌細胞,人體免疫系統有清除異己的功能,是我們所説的細胞凋亡理論。‘癌症性格’人群遇到突發事件,如喪偶、家人車禍、失業等,機體免疫功能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是讓癌症病毒有可乘之機,另一方面也會讓患者忽視了癌症早期的一些症狀,從而錯過了癌症的最佳治療時間。”
心理免疫學是近年來所興起的一門學科,該學科的研究表明,心理、性格和情緒因素在致癌中的作用是通過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實現的。情緒的壓抑、無能感、絕望感、抑鬱等都能減少病人白細胞、淋巴細胞、T細胞以及B細胞的數量和活動能力,從而損傷免疫系統的功能,並使癌細胞變異生長。
據統計資料顯示,與普通人相比,性格憂鬱、感情不外露的人患癌症的概率比性格開朗的人要高出15倍。
中山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授朱新秤在他的學術論文《C性格與癌症》裏引用過這樣一個案例:心理學家羅納德·格羅薩思-馬蒂塞克博士對前南斯拉伕一個城市中的1353名健康居民進行了一次前瞻性研究,調查社會心理因素與癌症患者死亡之間的關係。他用100多個項目的調查表做了調研,測定30多種情緒反應、防禦機能、應付事情的反應等。在這項研究開始了10年後,有166人死於癌症,他發現這166名死於癌症的人中,有158人在“理性和不易激動”(簡稱R/A)這一項中得分很高。而R/A指的是抑制情感(尤其是憤怒),對所謂“不合理的”或“歇斯底里”的衝擊採取控制態度。這是C性格的主要特徵。在這次研究中,死於肺癌的32個人都來自R/A得分高且吸煙很多的組。令人吃驚的是,179個吸煙多且在R/A項中得分中、低等的人竟沒有一個患上癌症。
因此,羅納德·格羅薩思-馬蒂塞克下結論説,抑制感情和嚴格的自我控制是患癌的危險因素,和吸煙結合起來,使患癌的風險大約增加了40倍。
心理污染可以通過健康生活方式進行有效調節
支修益教授説:“目前,國外許多癌症中心和腫瘤醫院(腫瘤科)都配有心理醫生參與臨床診療工作,病人一旦被確診為癌症,心理醫生的個體化治療就開始介入了,而我國許多醫院包括腫瘤醫院都沒有配置心理醫生,這方面亟待解決。”
支修益教授指出:“如果我們只重視空氣污染防控和室內空氣污染防治包括控煙立法等,而不重視心理污染防治,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和環境致癌因素的影響,我國肺癌的發病率還將會繼續攀升。遠離‘三大污染’可以有效預防肺癌。通過胸部低劑量CT篩查,可以提高肺癌早診率,是肺癌防治和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在重視大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防控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心理污染的防治。心理污染可以通過健康生活方式進行有效調節,孤僻性格的轉變最終還是要依靠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慢性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的關鍵所在。”
“遠離‘癌症性格’,適度調整生活和工作節奏,保持愉快的心情,面對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大家要多交朋友,當遇到突發或負面性生活事件時,就會有一個有效溝通、情感發泄、心理調整的良好環境。”這是支修益教授的肺腑之言。
除了自我調節以外,“癌症性格”人群必要時要進行相關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支修益教授同時呼籲,針對“癌症性格”,要重視加強心理衛生方面的指導和介入,對軀體疾病和心理疾病都需要進行多學科綜合預防、綜合診斷、綜合治療,讓心理調理、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參與到癌症防治的診療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