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67.0%受訪者發現身邊多是動不動就“吐槽”的人

  • 發佈時間:2016-03-22 08:00: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周易  責任編輯:張明江

  “吐槽”已經成了人們參與公共話題討論的一種常見表達方式。也有人擔心,討論公共話題和公共事件,只停留在“動不動就吐槽”的層面,往往導致建設性意見被淹沒,影響公眾對事情的理性觀察和思考。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7.0%的受訪者發現身邊多是動不動就“吐槽”的人。對於動不動就“吐槽”的人,43.1%的受訪者表示反感,僅5.3%的受訪者表示欣賞。72.1%的受訪者希望在公共話題的討論中,聽到更多理性聲音,看到更多建設性意見。

  55.8%受訪者認為動不動就“吐槽”的人只會起鬨

  調查中,67.0%的受訪者發現身邊動不動就“吐槽”的人多,回答非常多的受訪者佔14.7%,回答比較多的受訪者佔52.3%,僅4.9%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動不動就“吐槽”的人少,28.3%的受訪者感覺一般或不好説。

  李欣蕾是北京某高校論壇的管理員,瀏覽和審核生活版面吧友的帖子既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愛好。“吧友的帖子中,有不少‘吐槽’帖,這些帖子説出了很多同學的心聲,比如食堂飯菜難吃、宿舍舍友太奇葩等。而且一些‘吐槽貼’特別‘高能’,讓人忍不住發笑”。在李欣蕾看來,“吐槽”已經成了一項必備技能,“一些自媒體還以‘吐槽’的方式做新聞評論、影評、樂評,非常火”。

  “我習慣了一本正經地説話,不太善於開玩笑。身邊同事、朋友的‘吐槽’經常讓我感覺招架不住。”70後青年王然在上海一家軟體公司做程式員,他坦言,對於同事用“拆臺”的方式開玩笑,雖然知道對方沒有惡意,但有時會感覺有點尷尬。

  王然還告訴記者,在聊天時,他感覺身邊越來越多的人看事情總愛先看負面的東西,擺出對立的態度,處處抱怨、“吐槽”,“給人一種消極的感覺”。

  調查顯示,43.1%的受訪者反感動不動就“吐槽”的人,僅5.3%的受訪者欣賞這樣的人,51.6%的受訪者回答沒感覺或不好説。

  對於愛“吐槽”的人,受訪者有什麼看法?調查顯示,55.8%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對事情本身沒有深入了解,只會起鬨;55.0%的受訪者認為這樣的人只顧宣泄情緒,有很多不理性的成分;53.4%的受訪者直言動不動就吐槽的人是正在逞口舌之快博關注,滿足個人虛榮心;42.8%的受訪者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利於事件的解決。

  調查中,也有受訪者肯定愛“吐槽”的人。16.2%的受訪者認為有意思的“吐槽”能吸引更多人參與到討論中來;15.8%的受訪者認為擅長“吐槽”的人措辭幽默,很有趣;9.5%的受訪者認為“吐槽”者幫助人們挖掘出更多幕後資訊。

  “‘吐槽’不能簡單地被理解成抱怨、言語攻擊。”動漫愛好者劉悅博向記者介紹,“吐槽”一詞,來源於日本的一種站臺喜劇,類似相聲。在這種喜劇中,吐槽者從搭檔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漏洞或關鍵詞作為切入點,發出帶有調侃意味的感慨或疑問,類似相聲裏的“捧哏”。在他看來,“吐槽”並沒有那麼嚴肅和具有挑釁性。“恰恰相反,喜劇效果是‘吐槽’的必備元素,善於‘吐槽’的人往往非常具有娛樂精神,能很快找到笑點,並將它突出和放大,給周圍的人帶來歡樂”。

  李欣蕾發現,在一些新聞網站的評論中,愛“吐槽”的網友不在少數。“網友的一些‘神吐槽’,往往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讓人拍案叫絕。不過,大多數的“吐槽”非常情緒化,充滿了抱怨,甚至發展成沒有意義的相互謾罵”。

  72.1%受訪者希望關於公共話題的討論更理性

  “整個文化環境都越來越娛樂化,‘吐槽’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説話方式。”傳播學專業的朱青(化名)認為,“吐槽”、調侃的説話方式並不適合所有的語境。“在討論嚴肅問題時,一些聽起來過癮的‘吐槽’容易讓討論環境越來越情緒化,引導著大家都去發牢騷、抱怨,或者開玩笑。而有價值的發言如果太過嚴肅,往往因為不夠有趣而被忽視”。

  調查顯示,在公共話題討論中,46.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通常的態度是嚴肅對待,理性地表達疑問和看法;24.8%的受訪者坦言自己通常的發言方式是“吐槽”;24.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很少參與討論。

  王然認為,很多“吐槽”雖然好笑,但未必有很大價值,雖然犀利,但未必準確。“然而,當關注發言方式的人越來越多,關心發言內容的人相對就少了,能夠發現其中錯誤、分辨是非的人就更少,這不利於公共意見形成和事件解決”。

  調查顯示,看到不理智的討論,僅29.6%的受訪者會出來指正相關錯誤;43.5%的受訪者通常只是默默“圍觀”;26.9%的受訪者回答説不清,要看情況。

  在朱青看來,看待和討論一些嚴肅的新聞、公共事件、公共話題時,關注事件完整的來龍去脈,關注公眾利益,負責地説出自己的看法,遠比絞盡腦汁地想俏皮話重要。

  調查顯示,相對於各種“吐槽”, 72.1%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在公共話題的討論中,聽到更多理性聲音,看到更多建設性意見。

  受訪者中,00後佔0.8%,90後佔21.1%,80後佔52.3%,70後佔19.0%,60後佔5.3%,60前人群佔1.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