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58.0%受訪者感覺身邊年輕父母普遍“只生不養”

  • 發佈時間:2016-03-22 07:59: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杜園春  責任編輯:張明江

  漫畫:唐春成

  日前,一份在廣州發佈的二孩家庭網路調查顯示,高達86.5%的家庭將“沒人帶”列作要二孩的最大困難。如今,很多80後、90後已為人父母,可不少年輕父母生下孩子後就“甩手不管”,將孩子交給長輩、保姆來帶,自己專心奮鬥或是享受“兩人世界”。種種原因導致“只生不養”成為年輕父母的一個常見狀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8.0%的受訪者認為身邊年輕父母“只生不養”的現象普遍存在。63.1%的受訪者認為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是造成此現象的主因。近五成受訪者坦言若沒人幫忙,會考慮自己和愛人一方全職帶孩子。

  58.0%受訪者認為身邊年輕父母“只生不養”的現象普遍存在

  56歲的王秀華(化名)來北京幫女兒照看外孫已經4年了。“他們小兩口工作非常忙,孩子交給老人帶總比讓保姆帶放心”。據王秀華觀察,每天在幼兒園門口接送孩子的,幾乎都是與她年齡相倣的人。

  調查中,58.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年輕父母“只生不養”的現象普遍存在,僅15.8%的受訪者表示不普遍。具體到“會把孩子交給誰帶”的問題上,57.2%的受訪者選擇交給父母,55.0%的受訪者會自己帶,42.0%的受訪者會交給公婆帶,僅10.7%的受訪者會選擇保姆。

  在某二線城市銀行工作的80後李昕(化名)坦言,身邊的同事朋友幾乎沒有自己帶孩子的。“上班前送到父母家,下班後再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同時她也非常矛盾,擔心父母受累,但也沒有其他辦法。

  在年輕父母“只生不養”的原因上,調查顯示,63.1%的受訪者認為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看孩子;55.5%的受訪者認為年輕父母不獨立,身心發展不成熟;53.2%的受訪者認為年輕父母缺乏對子女的責任感。其他還有:社會缺乏對年輕父母的幫助機制(32.1%),社會生活節奏快,致使親子關係疏離(30.0%)。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分析,“獨一代”自己難以帶孩子,主要由於時間不夠、經濟壓力大等客觀因素,“年輕父母基本上都是工作一族,事業上,很多人在追求職場上的晉陞,使得帶孩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還認為,從文化上看,很多隔代父母也願意幫著子女帶孩子。“在傳統的價值觀裏,不少人生活的價值是孩子而不是自己,孩子的成敗就是自己的成敗,而且老了以後還需要孩子、孫子盡孝,有點‘縱向交換’的意思”。

  在對待“只生不養”的態度上,49.8%的受訪者表示“不能接受”,33.3%的受訪者表示“可以理解”,16.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

  50.1%受訪者擔心生二孩“沒人帶”

  調查顯示,在沒人幫忙的情況下,47.1%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全職帶孩子,26.3%的受訪者表示不會,26.5%的受訪者認為不好説。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衛表示,現在二孩政策放開後,很多年輕夫婦的生育決策往往取決於孩子的(外)祖父母能否幫忙帶孩子。

  李昕也坦言,在目前情況下不會考慮要二胎。“首先是自己精力不夠,沒人帶孩子,我們也不好再麻煩父母;再者孩子的教育經費是很大的開支,生二胎會增加很大壓力”。

  張曉(化名)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她和老公即將迎來他們的“猴寶寶”。談到是否考慮生育二孩,她坦承,雖然兩個孩子是最好的選擇,但經濟壓力讓他們近幾年不能考慮二孩的事情。“作為年輕的工薪階層,養育一個寶寶尚可保證生活品質,要生育二孩,當前的生活水準就很難維持,我們也不想讓孩子出生就受苦”。

  在生二孩的主要顧慮上,72.8%的受訪者坦承經濟能力有限,50.1%的受訪者表示“沒人帶孩子”。其他依次為:難以做到工作家庭兩不誤(42.5%),父母也需要精力照顧(40.3%),年紀大了,生育有風險(36.8%),若是男孩在農村不好尋配偶(14.9%)。僅0.7%的受訪者表示沒什麼顧慮。

  63.6%受訪者建議“既生則養”,父母需在工作生活上做好平衡

  面對“只生不養”的現象,調查顯示,63.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既生則養,年輕父母應在工作生活上做好平衡”。

  25歲的準媽媽陳璐(化名)今年將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她坦言,自己熱愛自由,喜歡和朋友逛街、聚會。“以後就沒有自由了,我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不知道怎麼照顧寶寶”。

  張寶義認為,如今絕大多數年輕父母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儘管他們已經為人父母,但依然對長輩存有依賴心理。“在經濟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年輕父母自己帶孩子,因為他們更懂得合乎時代要求的新教育理念,有利於孩子健康發展,同時自己帶孩子也能減少家庭分歧,促進家庭和諧”。

  受訪者的建議還有: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為職場父母開通“綠色通道”(54.2%),在經濟精神上多照顧長輩,減輕他們帶孩子的負擔(52.4%),經濟發達城市優化帶孩子的配套福利(40.2%),大力扶持發展家政服務行業(21.2%)。

  陳衛認為,應儘快建立、健全有利於生育的制度安排。“一方面需要大力發展3歲以下幼兒的照料服務機構,另一方面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設立足夠長的帶薪和無薪産假、育兒假”。他還表示,目前生育保險、稅收等制度應進一步完善,減輕或消除因生育或撫養子女帶來的經濟負擔。

  張寶義説,改善年輕父母帶孩子的困境需要多方面努力。一方面,獨一代父母要不斷學習掌握帶孩子和家庭教育的要領,祖父母在第三代培養上找到合理定位,讓兩代人形成優勢互補;另一方面,幼兒園、學校也可以通過課後興趣班等方式讓孩子的放學時間更加機動,緩解父母下班接孩子的壓力。實習生 郭倩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杜園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